中国新闻周刊 张译:从普通人到百亿演员( 三 )


应付这种社交障碍的方式还是工作 。 一旦进入工作状态 , 张译就能迅速说服自己:就事论事 , 都是为了工作 。 也只有在工作中 , 他才能找到最大限度的自由 。
不断转型
纵看下来 , 张译的表演生涯一直在转型 , 从话剧到电视剧 , 再到电影 。 中间还演过一段时间舞台小品 。 在各种角色之间切换得越来越熟练 。
张译认为 , 不同媒介中 , 最大的区别在于表演的尺寸 , “行话也可以叫尺度 , 或者分寸” 。
话剧的特点 , 在于不仅需要让现场最后一排观众都能听清演员的每一个台词 , 也要让观众感受到演员的语气和心情 , 因此表演需要尽量夸张 。 而电影是一个超大银幕 , 镜头将演员的脸放大到了近7、8米的宽度 。 演员脸上任何一个细微的表情变化 , 哪怕轻轻一眨眼 , 甚至仅仅是一块肌肉轻微的跳动 , 都逃不过观众的眼睛 。
很多观众认为 , 话剧演员转型电影 , 就一定能够胜任 , 但这其实是两种完全相反的表演形式 。 相比话剧 , 电影的表演更讲究精准 , 于细微之处见真章 , 尺度上要“收”得多 。 话剧则是在不夸张的前提之下尽量“放大” 。 电视剧的表演则恰巧介乎于两者之间 。 不同的表演介质 , 决定着演员的表演分寸 。 就好比一条坐标轴 , 演员在其上不停地前后移动 , 找到平衡 。
经过多年的历练 , 张译对坐标轴上的各个点位都早已驾轻就熟 。 随着知名度越来越高 , 实践的机会越来越多 , 合作的导演咖位也越来越大 , 光是这两年 , 就有管虎、张艺谋、陈凯歌、徐峥等等 。

演员张译 。 图/受访者供图
张译尝试着从每一个合作的导演身上汲取养分:“每一个导演 , 我都觉得是一个无比美妙的风景 。 我特别喜欢这种旅行 。 跟他们在一起工作后 , 最大的愿望就是把自己变成一个优秀的人 。 ”
他拿张艺谋导演来举例:多年来 , 张艺谋都保持着一天只吃一餐的习惯 , 每天无论多疲劳 , 都会进行一次5公里长跑 , 给自己的体能充电 。 且白天从不睡觉 , 也不会闭目养神 , 永远置身于思考和工作状态中 。 受了感召的张译 , 每天也尽量减少饭量 , 拍摄《一秒钟》时 , 为了呈现张九声营养不良的精神面貌 , 他甚至每天只吃少量水煮菜充饥 , 一连瘦了20多斤 。
近年来 , 许多演员都开始尝试不同的“身份” 。 吴京、徐峥、黄渤都是其中翘楚 。 张译也在做同样的尝试 , 他选择从电视剧开始做起 。 去年 , 他担任监制的电视剧《光荣时代》 , 取得双台1.37%+1.23%的高收视率 。 今年 , 他又担任了另一部电视剧《重生》的艺术总监——两个项目的共同点是 , 主演一角都由张译自己担纲 。 高强度的拍摄工作下 , 他在寻找着更多可能 。
不过 , 即使在幕后 , 张译的工作依然从表演出发 。 只是除了自己的那一块 , 他还要对全剧当中的所有重要角色的表演进行梳理 , “所有的演员的台词都要管 , 能做多少做多少 。 ”
虽然没能干成编剧 , 但当年的文字功底也派上了用场 , 除了写过一本书 , 张译还会写日记 , 梳理自己的表演和感悟 , 和同组的演员们沟通对剧本的理解 。
观察张译的整个职业生涯 , 不难梳理出一条路径:一个普通人 , 不断努力 , 抓住机遇 , 大器晚成 , 不停转型——的确是一个完美的励志剧本 。
刚刚过去的中国电影金鸡奖颁奖典礼上 , 易烊千玺在台下等待着最佳男主角获奖名单的揭晓 , 或许是因为有些紧张 , 坐在他身旁的张译紧紧握住了他的手 。
当主持人提到 , 当天是易烊千玺20岁生日时 , 张译悄悄问了一句“你才20啊” , 易烊千玺点点头 , 张译惊讶地张大了嘴 。
【中国新闻周刊|张译:从普通人到百亿演员】那一刻 , 或许他想到了自己的20岁 , 尚在路上的20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