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该遵从自己的内心还是遵从现实?( 二 )
■间歇性凌云壮志,持续性混吃等死
■内心!!!!!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人生一世,那么短,当然要遵从内心啦!
■能够通过别人的行为修正自己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
这两件事,你把它看成对立的,就只能偏心到一边;若从最初就不假设它们彼此对立,结果可能就完全另一个样子
■相信我,不管什么时候,都要选择遵从自己的内心,因为只有听从内心的声音,你才能找到自己终身热爱的事情,并源源不断投入其中,才有可能获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我大学学的是物流管理,但是对于自己的专业完全不感兴趣,也特别迷茫,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擅长什么,长相一般、身材一般、才华一般,存在感低到班长建群的时候唯独忘记拉我进群。一切改变都是从大三的暑假开始的,那一年,我在北京的娱乐公司找了份人事助理的实习工作,坐在我工位前面的是电影策划部门的人,她们每天就是坐在工位上,看电影拉片,或者带着耳机敲打键盘,那个时候,我对于写作第一次产生羡慕和冲动。后来,有个姐姐就跟我说,既然你那么想尝试,为什么不自己写写看呢?
当时,我没有任何写作经验,但还是注册了一个公众号,后来实习结束,我回到学校,因为大四的课很少,所以我有足够的时间待在宿舍楼里的自习室里,一边吹着空调,一边码字,创意灵感和表达欲达到了巅峰,一天就能写一篇,现在回看那个时候写的东西,虽然缺乏技巧,然而文字间特别有灵气。我就一边在自己的公众号写文章,一边投稿到我喜欢的公众号的邮箱。我记得投了2、3次,编辑就加我微信,一边说我写的文字很有灵气,一边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后来我就长期给他们家供稿,虽然稿费才70元一篇,但写的几篇文章都创造了10w+的好成绩。这件事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认可,因为我本来就不是一个很有毅力的人,但是我觉得冥冥之中在告诉我,我选择的路是对的。没过多久,“思想聚焦”的大号创始人不知道在哪里看到了我写的文章,希望能够获得我的授权转载,本来我的公众号只有十几个人关注,结果被思想聚焦转载之后,一夜之间增加了3000多粉丝。因为这样的经历,我大学毕业,很容易就找到了新媒体的工作,而且薪资水平也比同龄人高得多。我从来没有见过选择听从内心的人说后悔的话,大多数时候我听到的都是,因为没有遵从内心而后悔的故事。因为工作的关系,我有幸听过一些不一样的故事。
其中一个很震撼我的,就是一位放弃广告公司丰厚年薪的女高管,那时候,她年过30,从零开始学习开飞机,后来成为亚洲首位环球飞行女飞行员。
2016年,她一个人驾驶小飞机横跨大西洋,29小时未眠,一路向西目送日落。
她说,夜晚飞过茫茫大西洋的上空,眼前没有地平线,也没有城市灯火,更没有地标,有的只是驾驶室里的仪表盘和自己的双手,还有发动机的轰鸣。
那一刻,前所未有的一种感觉强烈袭来——那是一种灵魂离开身体融入到无边宇宙的自由。
眼泪夺眶而出。
听从内心,找到毕生所爱,就会成为一个内心非常满足幸福指数非常高的人,你会不断花时间投入其中,精进自己的技能,而且你不会觉得在忍耐和坚持,你就觉得是在做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情,并且不计较回报。
我从去年9月份正是辞职,开始全职做自己的公众号,我发现,自从为自己做事之后,我内心变得特别平和,不会再有上班像上坟一样的心情,也不会畏惧周一的到来。我现在每天7点以前起床,给自己冲一杯咖啡,就在电脑前写作,以前特别讨厌加班,现在即便从早写到晚,我都不觉得辛苦,因为我在做自己喜欢的事,写自己想写的东西,所以我不会觉得是一种消耗,看到自己的文章被读者说很有帮助,或者被一些大号转载的时候,就会很有成就感。
以前我就纳闷,为什么我不能像其他人那样,投入到工作中去,不去计较是否加班,周末是否被打扰,现在才明白,因为我之前的工作根本不是我喜欢的,所以我会去计较投入产出。
《月亮与六便士》中,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是一位平凡的伦敦证券经纪人,拥有一份光鲜的工作,还有看似美满和谐的家庭,但是他一直过得很不快乐。
突然某一天,他辞掉了在别人看来求之不得的工作,离开了妻子和孩子,重拾画画的梦想,像流浪汉一般,过着穷困潦倒、被病魔折磨的生活。
他不在乎作品是否有人欣赏,也不关心作品是否能卖出满意的价钱,只要他拿起画笔,那一刻,欲望不再喧嚣,内心充满平静。
推荐阅读
- 约瑟夫·拜登 非要跟中国较量?美国疯狂印钞6万亿,结果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 约瑟夫·拜登 非要跟中国攀比?美国狂印钞6万亿,不料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 答案 飞行员在高空怎么知道自己的高度和速度 这里告诉你答案
- 在你身边 肖战的新舞台唱出了自己的心声,也表白了广大粉丝,眼睛说明一切
- 管理 “人间暖壶”胡兵不自信和管理不住自己的人才会焦虑
- 现在有那些换季的品牌冬装
- 胡兵 “人间暖壶”胡兵:不自信和管理不住自己的人才会焦虑
- Microsoft 微软必应搜索将迎来自己的人工智能助手
- 航天器 陈蓝:中国空间站,走自己的路
- 跑男 从片酬8000万到“无戏可拍”,杨颖是怎么把自己的口碑败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