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网 小店经济点亮农民工返乡创业新生活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阅读提示
今年受疫情影响 , 很多不能外出务工的农民工在当地发展小店经济的政策推动下 , 或创办小店自主创业 , 或进入小店打工解决就业 。 截至目前 , 重庆全市创办返乡创业经济实体已累计达到38万户 , 吸纳就业人员172万人 。 专家认为 , 激发小店经济活力 , 能畅通城市经济活动的“毛细血管” , 也是稳就业、推动经济复苏的重要途径 。
重庆兴德顺五金店老板黄厚顺最近很忙 。 赶着小店经济风口 , 他正在将店里产品品类扩大 , 从过去的家用锅具转为锅碗瓢盆等多品类供货 , 同时将网店的产品起批量调整 , 由起批100件调整到10件 , 适合小店进货需求 。
黄厚顺是重庆返乡农民工创业的一个缩影 。 截至目前 , 重庆全市创办返乡创业经济实体已累计达到38万户 , 吸纳就业人员172万人 。 “疫情之下 , 小店大幅新增让城市更具烟火气 , 也成为一批人圆梦的‘创造营’ 。 ”重庆市人力社保局负责人告诉记者 , 在重庆现有的820余万农民工群体中 , 有超过一半的人在重庆本地就业 。 对这些因疫情无法外出打工的农民工来说 , 他们有阅历、有经验 , 又有国家政策扶持 , 投身小店经济成为他们温暖小家、点亮城市“烟火”的新选择 。
疫情之下 , 小店救急新生活
11月22日上午10点 , 在重庆南岸四公里一家卖杭州丝绸的小店里 , 十来位附近居民趁着周末来到店里挑选衣服 , 摊主刘女士忙得不亦乐乎:“全场39元起 , 这一件是59元 , 穿起来凉爽透气 。 ”
来自重庆丰都农村35岁的刘女士 , 原来在浙江杭州的一家丝绸纺织企业打工 。 受疫情影响 , 她迟迟不能回去上班 , 为了全家人的生计 , 她和老公拿出多年积蓄 , 在今年3月初来到重庆主城开了这家丝绸小店 。
“每天早上7点到晚上9点 , 营业额可以达到3000元~4000元 。 ”刘女士笑着说 , 自己又当老板又当营业员 , 在附近打工的老公偶尔帮助进进货 , 收入的确比原来打工强多了 。
今年7月 , 商务部等7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开展小店经济推进行动的通知》中放宽准入条件、降低经营成本、破解融资难融资贵等措施成为小店经济发展的新福音 。 小店经济相关政策不仅解决农民工个体商户的燃眉之急 , 也让更多无法外出的农民工留下来 , 成为了小店里的打工者 。
今年9月 , 重庆丰都人李会仙在重庆市观音桥好吃街看到了招聘电话 , 成为了一家小面店的洗碗工 。 疫情期间无法外出打工 , 小店服务员成为了她找工作的首选 。 “在小店里干活容易上手 , 也包吃包住 , 生活管够 。 ”李会仙说 。
据了解 , 重庆支持引导小店采用非全日制用工、招用兼职人员、共享用工等方式 , 更好满足小店用工需求 , 并鼓励地方对符合条件的小店按规定给予稳岗补贴等支持政策 。
“我们这个店里都是农村来的 , 不能外出打工 , 在这样的小店里也不错 。 ”李会仙说 , 她住的员工宿舍里20~50岁的都有 , 她们大多都是来自于重庆偏远的农村 。
“我想回家” , 小店掀起创业新热潮
“我还是想回来 , 毕竟这里是自己的家 。 ”土生土长的重庆娃刘明曾在新疆学厨近十年 , 重庆市渝北区的这家小面店是他今年新开的第一家店 。
“这次办理工商营业执照很方便 , 基本上一天就能办完 。 ”刘明说 。 重庆要求对小店经济发展放宽准入条件 , 具体举措包括优化证照办理流程和手续 , 全面推行网上办理、“先照后证”“多证合一”“证照分离”改革等 , 畅通小店准入“绿色通道” 。
此外 , 为支持农民工群体返乡创业 , 重庆市于8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推动返乡入乡创业工作的意见》中规定 , 对返乡农民工等重点群体首次创办企业(含个体工商户)且正常经营1年以上的按企业实际缴纳社保费单位缴纳部分的20%给予创业补助 , 最长不超过3年 。 在担保贷款方面 , 也鼓励各区县因地制宜适当放宽创业担保贷款申请条件 , 按规定合理提高贷款额度上限或贴息比例 。
每个小店都因梦想而点亮 。 “我听说关于贷款的帮扶信息 , 这对于我们这些新创业的人来说是很有意义的 。 ”30岁的刘明如是说 。
根据《重庆市推动返乡入乡创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 该市提出到2025年 , 全市返乡入乡创业市场主体达到40万户 , 累计带动城乡劳动力就业人数达到180万人左右 。
【中工网|小店经济点亮农民工返乡创业新生活】花样百出 , 返乡创业就业出新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