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 上交所发布信披分类监管指引 持续提升监管效能

本报采访人员 徐一鸣
11月24日 , 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上市公司自律监管规则适用指引第3号——信息披露分类监管》(以下简称《指引》) 。 这是上交所继信息披露直通车、分行业信息披露监管、“刨根问底”式监管之后 , 总结监管实践经验 , 主动适应市场需要 , 在监管方式上作出的又一次提升优化 。
上交所将以分类监管为重要抓手 , 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 认真践行“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九字方针 , 按照证监会的统一部署 , 充分发挥交易所一线监督及自律管理职责 , 持续提升监管效能 。
【证券日报|上交所发布信披分类监管指引 持续提升监管效能】 对于此次发布《指引》的由来和主要内容 , 上交所相关负责人表示 , 日前 , 国务院印发《意见》 , 要求推进全程审慎监管 , 推进科学监管、分类监管、专业监管、持续监管 , 持续提升监管效能 , 并提出要充分发挥证券交易所一线监督和自律管理职责 。 为了落实好国务院《意见》要求 , 上交所前期已经制定了三年行动计划 。 此次发布《指引》 , 是计划中的一项工作安排 , 主要是按照证监会的部署 , 优化监管方式方法 , 更好地履行一线监管和服务职责 。
分类监管是在如何平衡好规范与发展、监管和服务这个命题下提出的 。 《指引》主要是系统总结交易所层面信披分类监管的实践做法 , 将其上升为公开的制度安排 , 以指导一线自律监管工作 , 提高监管效能 。 其核心内涵是 “管少管精才能管好” , 区分情况、分类施策 。 具体方法上 , 要集约监管资源 , 盯住少数重点公司、重点事项 , 提高监管的针对性、有效性 , 避免事无巨细、“眉毛胡子一把抓” 。 同时 , 坚持监管与服务并举 , 腾出更多精力为大多数讲诚信、专主业的公司做好服务 , 支持这些公司借力资本市场转型升级、做优做强、提升质量 。
目前 , 世界经济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 同时 , 我国经济处于高质量发展阶段 , 有些公司在转型中出现困难 。 落实好国家“六稳”“六保”要求 , 支持、服务好上市公司利用资本市场走出困境、做优做强 , 需要有更多的投入 。 但同时 , 个别公司财务造假、资金占用、违规担保等问题“水落石出” , 投资者、市场反响也比较强烈 , 对依法严格监管期待也很高 。 为此 , 一线监管部门既要坚持监管主责主业 , 对重大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 , 把“该管的”管住管好 , 也要践行“不干预”理念 , 进一步减少管制 , 腾出更多的精力来支持、服务好上市公司的发展 , 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
在这一背景下 , 分类监管在方法论上的重要性更加突出 。 上交所起草制定《指引》 , 主要是在交易所一线信披监管层面 , 落实好证监会关于分类监管的部署 , 一方面做好监管主责主业 , 对重点公司和市场乱象要重点聚焦、严格监管 , 维护好投资者合法权益和市场健康发展秩序 。 另一方面 , 积极回应上市公司的合理诉求 , 在信息披露和市场服务上为上市公司发展提供更多支持 , 创造更多条件 。 总体上 , 《指引》主要是以制度化的方式 , 回答当前交易所一线监管和服务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 。 将分类监管的基本模式和方法 , 通过“建制度”对外公开 , 将有助于厘清监管职责和边界 , 让市场对监管有明确预期 , 树立新形势下上交所一线信披自律监管新形象 。
采访人员梳理发现 , 此次制定《指引》 , 在制度上深化推进分类监管 , 是梳理总结现有监管经验 , 对原有监管理念和监管架构的传承和发展 。 面对市场出现的新情况 , 紧盯高风险公司和财务造假、资金占用、违规担保等重大风险事项 , 形成了快速反应、区分责任等处置原则 , 区分公司、区分事项厘清了重点监管范围 , 明确了“管少”的内容和关注要点 , 监管的重点和方法更加清晰 。 在市场服务方面 , 梳理了市场需求度高、运行较为成熟的服务事项 , 明确了服务的内容和机制 , 持续开展民企纾困、国企改革等服务行动 , 相应优化各项机制 , 对服务的内涵和理念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
对于哪些公司和事项会受到重点监管 , 《指引》中提到 , 根据信息披露质量、规范运作水平、风险严重程度等确定重点监管公司 , 根据披露事项对投资者利益、证券价格和市场秩序的影响等确定重点监管事项 , 以明确“管少”的范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