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 大隐隐于朝

众所周知,隐居避世文化是道家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 。
后世有人把隐居,总结为: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三个档次 。

大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 大隐隐于朝

文章插图


这句话的意思是,在山林中人迹罕至的地方,保持自己出尘避世的独立思想和人格,只是隐居的第一个阶段 。
而能够在红尘熙熙攘攘的闹市中,保持自己的淡泊明志人格和思想,这才是隐居的第二阶段 。
最高级的隐居,则是在被视为洪水猛兽的朝堂政治之中依然可以出淤泥而不染,保持自己的初心 。
而能达到大隐隐于朝这个境界的人,以史为鉴给大家推荐两位 。
【大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 大隐隐于朝】第一位、道家祖师-老聃
老子是道家的祖师,也是大隐隐于朝这个境界的第一人 。

大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 大隐隐于朝

文章插图


东晋王康琚《反招隐诗》里面开头就说:“小隐隐陵薮,大隐隐朝市 。伯夷窜首阳,老聃伏柱史 。”

就直接把著名的不食周栗,饿死首阳山的伯夷叔齐,评价为为小隐 。
而把投身周朝朝堂,在周代国家图书馆当馆长的老子评价为大隐 。
第二位、避世金马东方朔
东方朔作为相声届的祖师爷,留下了许多典故和段子 。避世金马就是其中一个 。

大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 大隐隐于朝

文章插图


有一次,东方朔要去上朝,听见旁边的太监指着自己说,这就是那个著名的狂人 。
东方朔于是走过去对太监说:像我这样的人,就是传说中隐居在朝堂中的人 。
有一次东方朔喝酒喝醉了,于是趴在地上大声唱歌,歌词是“隐居在世俗中,避世在金马门 。宫殿里可以隐居起来,保全自身,何必隐居在深山之中,茅舍里面 。”
所谓金马门,就是官衙的大门,因为大门旁边有铜马,所以叫做“金马门” 。
这就是东方朔避世金马的故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