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内容古诗词,清明节诗句 古诗内容介绍

清明节诗句 古诗内容介绍

清明节内容古诗词,清明节诗句 古诗内容介绍

文章插图
1、《清明即事》唐孟浩然 。
原文:帝里重清明,人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城翠 。花落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
译文:京都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到了,人们的心里自然就起了忧愁思念 。马车声在路上繁杂地响着,东城郊外微风拂柳一片葱翠一片 。落花飞舞芳草齐齐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成双成对的蝴蝶嬉戏不已 。自己坐在空空的大堂里回忆往昔,以茶代酒,聊以慰藉 。
2、《清明夜》唐代白居易 。
原文: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
译文:清明夜晚清风习习月色朦胧,青石的台阶,红色的栏杆这里是刺史的府宅 。独自在回旋的走廊走走停停,听着远处弦管乐声默默欣赏着院中盛开的花 。
3、《苏堤清明即事》宋代:吴惟信 。
原文: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
译文:风吹梨花的时候正是清明时节,游人们为了寻找春意大多都出城踏青 。日暮时分笙歌已歇,游人归去,被惊扰一天的流莺回到杨柳丛中享受这静谧时刻 。
清明节内容古诗词清明节内容古诗如下:
1、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惊飞去 。——冯延巳《鹊踏枝清明》
2、清明时节出郊原,寂寂山城柳映门 。——杨徽之《寒食寄郑起侍郎》
3、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 。——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4、伊川桃李正芳新,寒食山中酒复春 。——宋之问《寒食还陆浑别业》
5、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 。——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清明节内容古诗词,清明节诗句 古诗内容介绍

文章插图
6、绿柳朱轮走钿车 。——欧阳修《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7、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白居易《清明夜》
8、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 。——冯延巳《鹊踏枝清明》
9、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
10、杜草开三径,文章忆二贤 。——贾岛《清明日园林寄友人》
清明节内容古诗词,清明节诗句 古诗内容介绍

文章插图
11、平原累累添新冢,半是去年来哭人 。——云表《寒食诗》
12、涌金门外小瀛洲 。——仲殊《诉衷情寒食》
13、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杨万里《寒食上冢》
14、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 。——冯延巳《鹊踏枝几日行云何处去》
15、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描写清明节的诗句古诗有哪些1、《清明》 唐代 杜牧 。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
2、《破阵子·春景》宋代 晏殊 。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 。日长飞絮轻 。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 。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 。笑从双脸生 。
3、《临安春雨初霁》宋代 陆游 。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
清明古诗的意思是什么1、原文: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
2、《清明》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诗作 。此诗写清明春雨中所见,色彩清淡,心境凄冷,历来广为传诵 。第一句交代情景、环境、气氛;第二句写出了人物,显示了人物的凄迷纷乱的心境;第三句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第四句写答话带行动,是整篇的精彩所在 。全诗运用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顶点放在最后的手法,余韵邈然,耐人寻味 。
清明节的古诗4句5字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 。旧俗当天有扫墓、踏青、插柳等活动 。下面就是我整理的清明节的古诗及赏析,欢迎来参考!
清明
唐代: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
译文
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 。
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 。
注释
⑴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 。旧俗当天有扫墓、踏青、插柳等活动 。宫中以当天为秋千节,坤宁宫及各后宫都安置秋千,嫔妃做秋千之戏 。
⑵纷纷:形容多 。
⑶欲断魂:形容伤感极深,好像灵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 。断魂:神情凄迷,烦闷不乐 。这两句就是说,清明时候,阴雨连绵,飘飘洒洒下个不停;如此天气,如此节日,路上行人情绪低落,神魂散乱 。
⑷借问:请问 。
⑸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 。今在安徽贵池秀山门外 。受此诗影响,后人多用“杏花村”作酒店名 。
赏析
这一天正就是清明佳节 。诗人小杜,在行路中间,可巧遇上了雨 。清明,虽然就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可也就是气候容易发生变化的期间,常常赶上“闹天气” 。远在梁代,就有人记载过:在清明前两天的寒食节,往往有“疾风甚雨” 。若就是正赶在清明这天下雨,还有个专名叫作“泼火雨” 。诗人杜牧遇上的,正就是这样一个日子 。
诗人用“纷纷”两个字来形容那天的“泼火雨”,真就是好极了 。怎见得呢?“纷纷”,若就是形容下雪,那该就是大雪,所谓“纷纷扬扬,降下好一场大雪来” 。但就是临到雨,情况却正相反,那种叫人感到“纷纷”的,绝不就是大雨,而就是细雨 。这细雨,也正就就是春雨的特色 。细雨纷纷,就是那种“天街小雨润如酥”样的雨,它不同于夏天的如倾如注的暴雨,也和那种淅淅沥沥的秋雨绝不就是一个味道 。这“雨纷纷”,正抓住了清明“泼火雨”的精神,传达了那种“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的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 。
这“纷纷”在此自然毫无疑问就是形容那春雨的意境;可就是它又不止就是如此而已,它还有一层特殊的作用,那就就是,它实际上还在形容着那位雨中行路者的.心情 。
且看下面一句:“路上行人欲断魂” 。“行人”,就是出门在外的行旅之人,“行人”不等于“游人”,不就是那些游春逛景的人 。那么什么就是“断魂”呢?“魂”就就是“三魂七魄”的灵魂吗?不就是的 。在诗歌里,“魂”指的多半就是精神、情绪方面的事情 。“断魂”,就是极力形容那一种十分强烈、可就是又并非明白表现在外面的很深隐的感情,比方相爱相思、惆怅失意、暗愁深恨等等 。当诗人有这类情绪的时候,就常常爱用“断魂”这一词语来表达他的心境 。
清明这个节日,在古人感觉起来,和我们今天对它的观念不就是完全一样的 。在当时,清明节就是个色彩情调都很浓郁的大节日,本该就是家人团聚,或游玩观赏,或上坟扫墓,就是主要的礼节风俗 。除了那些贪花恋酒的公子王孙等人之外,有些头脑的,特别就是感情丰富的诗人,他们心头的滋味就是相当复杂的 。倘若再赶上孤身行路,触景伤怀,那就更容易惹动了他的心事 。偏偏又赶上细雨纷纷,春衫尽湿,这给行人就又增添了一层愁绪 。这样来体会,才能理解为什么诗人在这当口儿要写“断魂”两个字;否则,下了一点小雨,就值得“断魂”,那不太没来由了吗?
这样,我们就又可回到“纷纷”二字上来了 。本来,佳节行路之人,已经有不少心事,再加上身在雨丝风片之中,纷纷洒洒,冒雨趱[zǎn]行,那心境更就是加倍的凄迷纷乱了 。所以说,纷纷就是形容春雨,可也形容情绪;甚至不妨说,形容春雨,也就就是为了形容情绪 。这正就是我国古典诗歌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一种绝艺,一种胜境 。
前二句交代了情景,问题也发生了 。怎么办呢?须得寻求一个解决的途径 。行人在这时不禁想到:往哪里找个小酒店才好 。事情很明白:寻到一个小酒店,一来歇歇脚,避避雨;二来小饮三杯,解解料峭中人的春寒,暖暖被雨淋湿的衣服;最要紧的就是,借此也就能散散心头的愁绪 。于就是,向人问路了 。
就是向谁问路的呢?诗人在第三句里并没有告诉我们,妙莫妙于第四句:“牧童遥指杏花村” 。在语法上讲,“牧童”就是这一句的主语,可它实在又就是上句“借问”的宾词——它补足了上句宾主问答的双方 。牧童答话了吗?我们不得而知,但就是以“行动”为答复,比答话还要鲜明有力 。我们看《小放牛》这出戏,当有人向牧童哥问路时,他将手一指,说:“您顺着我的手儿瞧!”就是连答话带行动——也就就是连“音乐”带“画面”,两者同时都使观者获得了美的享受;如今诗人手法却更简捷,更高超:他只将“画面”给予读者,而省去了“音乐” 。不,不如说就是包括了“音乐”,读者欣赏了那一指路的优美“画面”,同时也就隐隐听到了答话的“音乐” 。
“遥”,字面意义就是远 。但我们读诗的人,切不可处处拘守字面意义,认为杏花村一定离这里还有十分遥远的路程 。这一指,已经使我们如同看到,隐约红杏梢头,分明挑出一个酒帘——“酒望子”来了 。若真的距离遥远,就难以发生艺术联系,若真的就在眼前,那又失去了含蓄无尽的兴味:妙就妙在不远不近之间 。《红楼梦》里大观园中有一处景子题作“杏帘在望”,那“在望”的神情,正就是由这里体会脱化而来,正好为杜郎此句作注脚 。《小放牛》里的牧童也说,“我这里,用手儿一指,……前面的高坡,有几户人家,那杨柳树上挂着一个大招牌”,然后他叫女客人“你要吃好酒就在杏花村”,也就是从这里脱化出来的 。“杏花村”不一定就是真村名,也不一定即指酒家 。这只需要说明指往这个美丽的杏花深处的村庄就够了,不言而喻,那里就是有一家小小的酒店在等候接待雨中行路的客人的 。
不但如此 。在实际生活中,问路只就是手段,目的就是得真的奔到了酒店,而且喝到了酒,才算一回事 。在诗里就不必然了,它恰恰只写到“遥指杏花村”就戛然而止,再不多费一句话 。剩下的,行人怎样地闻讯而喜,怎样地加把劲儿趱上前去,怎样地兴奋地找着了酒店,怎样地欣慰地获得了避雨、消愁两方面的满足和快意……,这些诗人就能“不管”了 。他把这些都含蓄在篇幅之外,付与读者的想象,由读者自去寻求领会 。他只将读者引入一个诗的境界,他可并不负责导游全景;另一面,他却为读者开展了一处远比诗篇语文字句所显示的更为广阔得多的想象余地 。这就就是艺术的“有余不尽” 。
这才就是诗人和我们读者的共同享受,这才就是艺术,这也就是我国古典诗歌所特别擅场的地方 。古人曾说过,好的诗,能够“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在于言外” 。拿这首《清明》绝句来说,在一定意义上,也就是当之无愧的 。
这首小诗,一个难字也没有,一个典故也不用,整篇就是十分通俗的语言,写得自如之极,毫无经营造作之痕 。音节十分和谐圆满,景象非常清新、生动,而又境界优美、兴味隐跃 。诗由篇法讲也很自然,就是顺序的写法 。第一句交代情景、环境、气氛,就是“起”;第二句就是“承”,写出了人物,显示了人物的凄迷纷乱的心境;第三句就是一“转”,然而也就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而这就直接逼出了第四句,成为整篇的精彩所在—“合” 。在艺术上,这就是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顶点放在最后的手法 。所谓高潮顶点,却又不就是一览无余,索然兴尽,而就是余韵邈然,耐人寻味 。这些,都就是诗人的高明之处,也就就是值得我们学习继承的地方吧!
【清明节内容古诗词,清明节诗句 古诗内容介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