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文字记载的中国历史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有文字记载的中国历史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文章插图
一、古代床与榻的区别
今天我们常说的床榻,在古代是两种用具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很多人将这句话中的卧榻理解为床,其实这是不对的 。床是床,榻是榻,二者是有区别的 。
床的起源是土台,榻的起源则是席子 。古代最初没有椅子和凳子,起居坐卧都在铺于地面的席子上,这种生活方式被称为“席居制” 。北方多用草席,南方多用竹席 。
到了春秋战国之际,贵族们觉得坐在席子上不够显示自己尊贵的身份,也可能害怕得痔疮,所以就发明了一种略高于地面的木制坐具 。这种坐具比床矮小,移动方便,随坐随移,一般放在起居室或厅堂 。这种坐具就是榻,但“榻”这一名称的出现是在西汉 。后来又出现了加大的榻,人能够躺在上面,就是前面说过的卧榻 。
有文字记载的中国历史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文章插图
床和榻的区别主要有三:从形制上看,床要大一些,榻要小一些;从用途上看,床是晚上用来睡觉的,榻是白天用来坐、卧、躺的;从摆放位置看,床一般放在卧室,而榻一般放在起居室或客厅 。
尽管榻在中国出现得很早,但除了少数贵族用榻外,大部分人还是继续着“席居制” 。只是铺的席子逐渐加厚,形成了所谓的“筵席” 。筵席一般是用稻草秸秆做材料:较为粗糙的材料铺垫在下层,称为筵;较为细软的材料铺在上层,称为席 。东汉郑玄在《周礼注疏》中就讲:“铺陈曰筵,藉之曰席 。”古人常在筵席上面举行酒宴,所以“筵席”一词后来就成了酒宴的代名词 。筵席后来传到了日本,日本人也在室内铺设筵席,慢慢就演化成了后来的“榻榻米” 。
有文字记载的中国历史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文章插图
唐朝中后期,床榻越来越高,人们便开始在床榻上垂足而坐 。唐朝是一个敞开胸怀吸收外来文化的时代,特别是对北方胡人的文化非常热衷 。
最具代表性的事件就是胡床的流行 。胡床虽然称作床,但体积很小,只能容坐一个人,更像今天的椅子 。胡床是中国椅子的起源,“椅子”一词也是在唐朝才开始出现的 。
【有文字记载的中国历史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五代到宋代,由胡床演化出来的椅子在我国空前普及,并出现了风靡后世的太师椅 。据说太师椅的发明与秦桧有渊源,因为秦桧又被称作秦太师,故而叫作太师椅 。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古人彻底告别了席居制 。
有文字记载的中国历史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文章插图
二、床的由来及发展
床是古人晚上睡觉时用的寝具,早在处于母系氏族社会阶段的半坡文化时期,就已经有了床的雏形——土台,类似今天的炕 。到了商周时期,床的形制被逐渐确立下来 。
宋代真正的卧具称“四面床”,大多四面无围子 。辽、金、元时期,床发展成三、四面有围栏的床 。
明清流行架子床和拔步床,床变成了封闭式的,像一间小屋子 。
不过现代很少见过架子床了,都成为文物啦!
在古代,床不仅是休息的地方,也是一种简易的坐具 。《说文》中有“床,安身之坐也 。"
在南北朝之前所百谓的床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床 。
床由胡族传入,叫胡床 。胡人真正改变了汉人席地而坐的传统起居方式 。
据《礼记》记载:曾子因床上簟子不符合制度,临死时要求将其换下才死去 。可见在当时 。床已经受到古人的重视 。
原始社会,人们生活简陋,睡觉只是铺垫植物枝或度兽皮等,掌握了编织技术后就铺垫席子 。席子出现以后,床就随之出现 。商代甲骨文中,已有像床形的字“淋”,说明商代已有床 。但从实物来看,最早的内床是在信阳长台关一座大型楚墓中发现的,上刻绘着精致的花纹,周围有栏杆,下有6个矮足,高仅19厘米 。春秋以来,床往往兼作其他家具 。人们写字、读书、饮食都在床上放置案几 。晋代著名画家顾恺之的《女史箴图》中所画的床,高度已和今天的床差不多 。另外还出现一种四足的高床 。但床仍未成为睡卧的专用家具 。唐代出现桌椅后,人们生活饮食等都是坐椅就桌,不再在床上活动 。床容由一种多功能的家具,退而成为专供睡卧的用品 。19世纪20年代出现了弹簧床 。19世纪后期,金属床开始出现 。
原始社会,人们生活简陋,睡觉只是铺垫植物枝或兽皮等,掌握了编织技术后就铺垫席子 。席子出现以后,床就随之出现 。商代甲骨文中,已有像床形的字“淋”,说明商代已有床 。但从实物来看,最早的床是在信阳长台关一座大型楚墓中发现的,上刻绘着精致的花纹,周围有栏杆,下有6个矮足,高仅19厘米 。
春秋以来,床往往兼作其他家具 。人们写字、读书、饮食都在床上放置案几 。晋代著名画家顾恺之的《女史箴图》中所画的床,高度已和今天的床差不多 。另外还出现一种四足的高床 。但床仍未成为睡卧的专用家具 。唐代出现桌椅后,人们生活饮食等都是坐椅就桌,不再在床上活动 。床由一种多功能的家具,退而成为专供睡卧的用品 。19世纪20年代出现了弹簧床 。19世纪后期,金属床开始出现 。
床,还有一个解释是后院水井的围栏 。《辞海》上有,但未注明出处 。也只有这种解释,李白的《静夜思》紧扣月和井来想,才易理解 。另外李商隐在《富平少侯》中有诗句“不收金弹抛林外,却惜银床在井头”,似可做此解 。
之前所说的胡床在古代——古代诗文中的“床”多指“胡床”,即马扎,一种坐具,而不是指我们现在的睡觉的床 。理解这一点,有助于我们理解古代的诗文 。例如,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诗人此时应该是夜晚坐在门外的小马扎上,感月思乡 。如果是睡在室内的床上,且不说古代的窗户小且不能透光,就是抬头和低头的动作也讲不通 。但是,床在古代也指卧具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