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维新是从哪个方面开始的 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是日本资产阶级在19世纪中后期掀起的一场规模宏大的近代化运动 。它是日本由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的伟大历史转折点,使日本结束了260多年的封建幕府统治,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维护了国家独立(“完全独立更绝无仅有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与欧美列强并驾齐驱的国家,成为东方一颗耀眼的“慧星” 。明治维新的成功被誉为“世界奇迹” 。
明治维新和洋务运动是亚洲两个近邻近代化的一次真正较量。其结果世人皆知,其原因众说纷纭 。
一个颇为流行的观点是:以伊藤博文等为首日本仁人志士放眼世界,建立立宪政体是维新成功的关键,而中国则相反 。梁启超在他的著作《李鸿章传》中也说李“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体之本原” 。
那么,日本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一、外在因素:
1、良好的国际环境 。当时中国等亚洲各族人民反封建主义、反殖民主义的斗争方兴未艾,牵制和削弱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对日本的入侵和干涉;美国当时忙于国内的南北战争,德、意处于统一的高潮,俄国也在进行农奴制改革,同时,他们对日本的政策各怀鬼胎,没有达成一致;另外,西方列强同日本封建势力的勾结尚不深 。所有这些,使明治维新发生之时有了一个宽松的环境 。
2、西方科技文化的影响,加快了维新成功的步伐 。早在幕府末期,日本西南地区就通过长崎港同荷兰人保持贸易关系,一些知识分子通过荷兰人的介绍,学习西方科技,了解世界的政治局势,研究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思想,并提出要求模仿荷兰制度在日本实行社会改革的政治主张,这些兰学家的改革主张对后来的明治维新运动起了很大影响 。

明治维新是从哪个方面开始的 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明治维新

文章插图
二、内部因素:
1、特殊的地理环境及独特的日本文化(易于接受外来文化的民族性格)
环海隔绝,给日本带来的最重要的影响之一就是岛国文化特有的一种孤独感 。岛国都有孤独感,欧洲的英国也是如此,只是英国自古以来就与欧洲大陆保持密切的关系,也被欧洲大陆各国所认同,以此其孤独感要弱得多 。而“日本则孤立与亚洲大陆远甚于英国孤立于欧洲大陆”,因而孤独感更加深重 。
环海封闭与孤独感使日本民族不仅具有内向心理特征,而且“对外界的刺激非常敏感” 。(而中国则面积辽阔,人口众多,各地自然条件相差甚巨,除沿海沿江部分地区外,其他地方交通一般比较困难,所以,即使列强发动侵略战争乃至攻陷京城,各省的内陆仍然至为安全,绝少激起普遍的同仇敌忾的意念 。整个中国由于地理上的隔阂,无论在经济上、政治上、文化上的发展,都呈现出极不均衡的现象 。两国相比,显然,在中国进行全国性的自强运动,其所将遭到的困难,较之在日本推动同样的运动要棘手得多 。)岛国的日本对海洋彼岸的一切总是怀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新鲜感 。这时的日本民族自古就有一种冒险、探险精神,一种因孤独封闭得太久太深而总想打破这种封闭和孤独的意向和向外看的倾向 。
岛国的相对狭小,自然局限(多灾多难的自然环境)和文化历史的短暂性和外发性深深震撼着日本人的心灵,影响着日本民族 。使日本民族心态中首先蕴藏着对自然威力无可奈何的宿命论,以及幻灭感压抑感和危机感 。但是压抑感和危机感使日本民族孕育了极强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与选择应变能力;幻灭感和孤独感培育了他们注重现实,及时行乐的特点以及扩展视野的要求,努力 。总之,日本民族既承认命运的存在,又竭力去与命运抗争 。
日本要感谢大海,是大海给与了日本现代化的机遇(大海使日本彻底独立于中国的华夷秩序之外 。历史上中国已经数度成功构建了跨越整个东亚乃至周边区域的天朝礼治体系,但日本始终未能被完全纳入其内,这其中最关键的因素就是海洋在近代之前的巨大障碍功能,使中国的力量未能投射到日本 。)假设中国和日本之间没有大海的阻隔,日本也难逃华夷体系和封贡体系 。也就不会存在日本独特而成功的现代化之路 。
【明治维新是从哪个方面开始的 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明治维新】关于日本文化:日本对于传统的负担却至轻微 。日本在历史上一向是一个文化的输入国,具有模仿其他文化的悠久传统 。“大化改新”时,它从中国大量输入文字、制度、宗教、礼仪和商工技艺等,近代它再由中国转向西方,向各方面显居优势地位的西方国家学习,实在是顺理成章之事 。日本在文化上的“自卑感”与中国在文化上的“优越感”实恰成强烈的对比 。( 再看一下中国文化:中国文化负担太重了 。因为中国文化自成一完美的体系,几千年来,向为东亚文明唯一的中心 。由于历史悠久的关系,我国对于过去传统的负担,极为沉重,难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改弦更张,顺利地适应新的近代欧洲式的环境 。儒家思想向为中国文化的正统,结构精严,意境高超,所以中国文化在其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已形成了根深蒂固自尊自大的优越感,不易发现或警觉于自己文化体系中的缺失 。而且,几千年来,我国一直居于文化输出者的地位,实不易于承认近代西方文化在某些方面或整体上优越性的事实 。)
2、兰学运动的启蒙运动作用
西欧各国在社会变革和革命之前都会有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如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 。日本也与之相近,在明治维新前也出现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即兰学运动 。
所谓兰学,是指日本人在与荷兰人贸易或接触后,煞费苦心地从荷兰文书籍和百科全书中挖掘出来的西方近代科学知识和学问,其涉及医学、军事、冶金、地理学、天文学等学科 。兰学始于16世纪与西方文明接触,19世纪下半叶逐渐步入高峰 。兰学的发展为明治维新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其具体表现:首先,日本人地理观、世界观的转变 。这一转变使得日本能够冷静地按照当时的国际秩序和惯例处理外事问题 。其次,日本文化价值观的转变 。日本人开始认识到传统东方文化与近代西方文化的差异,从而价值观开始发生朝向西方和近代化的转变,其突出表现在医学上的转变 。其最终结果是“和魂洋才”取代“和魂汉才”并且这一思想逐渐普及 。第三,统一的民族和国家意识上的觉醒 。由于西方的冲击及其导致的以洋学为主体的启蒙运动的影响,日本人想要建立像大英帝国那样国家的体制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以致许多武士、知识分子甘愿为此付出一切,这是同时代的中国士大夫所不能比拟的 。
3、武士阶层的作用
明治维新的领导者是资产阶级化的下级武士,即时人所谓的“志士”, “志士”就是狂热的极端民族主义者和具有很大抱负的政治活动家,并且他们接受或部分接受资产阶级思想 。他们主要出自下级武士或武士知识分子阶层 。他们具有忠诚、尽职、勇敢、荣誉感等武士的传统价值观,同时在洋学和西方近代文明直接或间接影响下已具有一定的近代西方思想萌芽 。他们宣传变革主张,培养维新力量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吉田松阴及其老师佐久间象山,他们通晓国学、洋学 。他们的学生有明治时代的领导人伊藤博文、山县有朋,明治维新三设计师之一的木户孝允,长州藩极端主义者领导高杉晋作、草坂玄瑞 。他们在明治维新及其以后的日本历史上发挥了重大作用 。“志士们”具有近代西方强国的视野和使日本成为世界强国的抱负,更重要的是他们掌握了以近代西方先进武器和体制建立起来的武装力量 。
明治维新是从哪个方面开始的 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明治维新

文章插图
日本在幕府统治末期能涌现出一群能文能武,既有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又有世界视野和近代政治思想的志士,是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之一 。(可以设想一下,假如没有“维新三杰”,近代日本会走向哪里呢?)
4、日本社会系统的独特框架结构
与土地制度相对应的幕藩体制,使日本的大名有半独立于德川幕府的传统,以至于长州、萨摩等藩能违背幕府旨意,向西方学习科学文化和军事技术,从而成为反对幕府的根据地 。
中国是一个封建制度充分发展的国家,社会的内部结构比较稳定,并且具有较强的调节社会矛盾的机制 。而日本则不然,同中国相比,日本封建制度的发展显然是不充分的 。在封建幕藩制国家的日本由于存在着同幕府处于对立地位的藩国,使“志士有所凭藉”,这是倒幕运动和明治维新获得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 。
作为独特现代化之路的日本明治维新,其成功是复杂的内部、外部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除上述4个原因外,还有历史传统、政治经济结构、幕府的腐败统治、人民群众的作用、有利的国际环境等等 。
(补充一个问题)这里讲的明治维新成功,指的是说它对日本而言实现了富国强兵 。明治维新的确是使日本强大了,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如果说成功是指的现代化转型,指的是使日本变成一个现代社会,经济上建立成熟的市场经济,政治上建立民主政治,那么就这点而言,明治维新显然是不成功的 。明治维新以后,虽然曾经有过几年的比较民主的时代,就是所谓的大政民主了,就是昭和以前明治以后的那几年,是日本这个社会相对而言最开放最开明的时代,但是很快就过去了,很快日本就出现了那种专制化、法西斯化、军国主义化,以至于走向了后来那种军部独裁、那种法西斯军国主义的道路 。所以成功不成功只是相对而言,或者说从不同方面分析得出的结果 。但是我们要肯定这么一点就是一场改革只要能使国家走向富强之路,它就是一场成功的改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