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雁门关今何在

地图最醒目 。

历史上雁门关今何在

文章插图
现代人出行 , 火车、飞机、汽车、任君选择 , 便宜又快捷 。飞机不用说了 , 从空中直接飞过去 , 高山海河都不在话下;火车汽车也都可以钻山洞走高架以抄近路 , 反正很方便就是了 。
我们普通人坐在交通工具上也可以优哉游哉地吟上一句“万水千山只等闲” 。
古代人出行就没有我们现代人悠哉了 , 古代人出行必须老老实实一步一步地走 , 遇山爬山 , 遇水架桥 , 又花费时日又劳累筋骨 。
说到爬山 , 艰苦一点 , 还真的没有人爬不过去的山川 , 但是骑马爬山就不一样了 , 首先马不是善于爬山的动物 , 你牵着一匹马去爬山 , 有些时候还必须去帮助马 , 或者在马前使劲拉马 , 或者在马屁股后奋力推马 , 人与 马 , 谁骑谁真不好说 。
如果山川广袤 , 所需时日多的话 , 一路之上的人吃马喂也是不小的工程 , 起码需要些大车拉着粮食和草料 , 那怕推独轮车呢!也爬不了山啊!
如果不是一个人 , 而是一群人呢?是一支军队呢?
简直是不可能的任务 。
所以说 , 无论是游牧民族往关里打 , 还是农耕民族往关外出击 , 必须绕路走 , 走平地 , 尽量少爬山 , 少爬陡山 , 最好沿着河谷地走 , 因为水更重要 , 比什么都重要 。
雁门关的重要性就体现了出来 。
雁门关位于“勾注山”的一个峡谷隘口上 , 如下图 。
历史上雁门关今何在

文章插图
勾注山 。
恒山山脉的西段 , 整个山脉呈西南-东北走向 , 在恒山山脉中间有一条河洼走廊 , 南段是汾河 , 北段是桑干河 , 有水 。
雁门关就建设在汾河和桑干河的大概中间位置 。
恒山山脉海拔很高 , 不过也不算高 , 大约2000米左右的样子 , 这样的高度 , 既符合兵家所要求的险要地形 , 也不至于无法攀登 , 最适合拿来修建军事防御工事 。
恒山山脉还有两个重要特点 , 它既是气候分界线 , 也是文化分界线 。
  • 勾注山北边是中温带 , 勾注山南边是暖温带 。
  • 战国时代 , 勾注山山北是游牧文化 , 山南是农耕文化 。
勾注山南地区一马平川 , 甚至可以种植水稻 , 因为沱沱河水流浩大 , 满可以灌溉 。山北的气候就相对干旱了 , 整天的风沙呼啸 , 在古代人民以放牧为生 。
一直到明代 , 还有一个“无名氏”写了一首诗形容到:
雁门关外野人家 , 不养桑蚕不种麻 。
百里并无梨枣树 , 三春那得桃花开?
六月雨过山头雪 , 狂风遍地起黄沙 。
说与江南人不信 , 早穿皮袄晚穿纱 。
雁门关外六月份了 , 还常常看见雪 , 生存不易 , 那些游牧民族就会常常顺风南下去山南抢劫为生 。
历史上雁门关今何在

文章插图
尤其在春秋时期 , 雁门关地区是典型的农牧交错地带 , 防守不易 。
赵武灵王当政赵国时期 , 他把农耕生产都推进到了如今的大同一带 , 就再也推不动了 。
对 , 赵武灵王的军事政策虽然搞了著名的”胡服骑射“ , 学习了游牧民族穿短衣窄袖骑马打仗 , 但他的经济政策依然是农耕经济 , 并不是游牧民族的“抢劫经济”、“游牧经济” 。
即是说 , 赵武灵王也和关内诸国一样 , 需要建立城池和关隘以保卫土地 , 以达到进可攻退可守的目的 , 毕竟 , 农耕经济不可以像游牧民族那样“进可攻退可跑” 。
顺理成章 , 赵国也就要在边境线开始建关立城 , 雁门关就在这个状况下建立了起来(那时候叫雁门郡) 。
当时同时建了云中 , 代郡和雁门三关 。
后来经过一次次战争的验证 , 雁门关的重要性凭借着地利一次次凸显了出来 , 历代统治者为了防范游牧民族的侵扰 , 也就添砖加瓦的一再大建特建雁门关了 。
到了后来 , 雁门关也就不再是简单的一个关隘了 。
广义上的雁门关 , 并不是一座孤立的关隘 , 更不是现在的风景名胜区 , 它是以雁门关为核心 , 管辖着东西两翼十八座隘口的一道坚固的军事大要塞;它是一套以雁门关城堡为依托覆盖了群山 , 看住了陉口(山口) , 把守着军事关隘的庞大的一整套军事防御体系 , 周围还有一套配套的商业贩运以及行政民事体系 。
历史上雁门关今何在

文章插图
上面说过了 , 雁门关进可攻退可守 。
农耕民族这边也会在雁门关集结兵力 , 把雁门关当做军事后勤基地出关驱逐游牧民族 。
还是早在赵武灵王时代 , “战国四大名将”之一李牧就曾经常驻雁门关 , 打的匈奴人狼奔豕突 , 一次性消灭过匈奴人十余万骑 。
【历史上雁门关今何在】秦始皇也是先在雁门关集结了力量和战争物资后 , 再派了蒙恬率领部队出关北击匈奴 , 一直把匈奴人赶到了阴山之北 , 收复了河套地区 , 紧接着修筑了长城 。
从此之后 , 雁门关和长城连接在一起更厉害了 。
刘邦时期 , 就差了点劲 , 在雁门关没能做出什么功绩 , 雁门关变成了断墙残垣 , 没办法 , 当时刘邦接手的天下一穷二白的 , 他实在无力出击匈奴 。
所以说 , 打仗也不能全凭地利 , 还是需要雄厚物质力量做后盾的 。
为了积蓄物质力量 , 汉朝开始了“韬光养晦” , 开始了“和亲” 。整整“韬光养晦”了六十年 , 也真是不容易 , 不过这也正是汉民族至柔至刚之体现 , 要表扬一下 。
六十年后到了汉武帝时期 , 汉武帝下令修整雁门关 , 依托雁门关建立了一整套坚固防御体系 , 一下子就形成了只有汉朝出关打匈奴 , 再没有匈奴打汉朝之战争态势 。
匈奴匹马不能进关 。
你说雁门关重要不重要?
历史上雁门关今何在

文章插图
后来唐朝打突厥人 , 宋朝防契丹人都得雁门关之力巨大 。
元明清之时 , 随着中国民族统一国家疆域的逐步形成 , 雁门关外再无民族之敌人 , 雁门关逐渐也就失去了军事屏障的作用 。
但是 , 雁门关依然重要 , 它演变成了贸易通道和大宗商品交易集散地 。
因为缺少了军事价值 , 国家不再大力维护雁门关 , 商人们开始集资维护雁门关了 。
现在雁门关李牧祠那里还有两根高高的石旗杆 , 旗杆之下有三块石碑 , 石碑上刻的是清朝商家捐资修整雁门古道的花名册 , 多达700余家商号 , 几十处大商铺名列其上 。
历史上雁门关今何在

文章插图
雁门关扼守的那条山道 , 商户们出钱维修的那条山道 , 是沟通中原与塞外 , 南方和北方的必经商道 。和田玉自新疆和田出天山南路 , 走过阴山南麓到大草原 , 穿过大草原进入山西北部 , 一直到雁门关下 , 进入中原 。
同样的道理 , 江南的茶叶也是走中原进山西 , 穿过雁门关进入草原 , 抵达内外蒙古 , 一直到中俄边界 , 有的商家甚至把茶叶卖进了俄罗斯 。
比如清朝时期的著名的晋商“乔致庸”经营茶叶就非要穿过雁门关不可 。
历史上雁门关今何在

文章插图
这是两条商道 。
于南北和东西商道来说 , 雁门关不仅是咽喉要道 , 也是重要节点 。
要么说明清之际的山西总出大商人呢!
聪明的您读到这里一定会拍案而曰:“国家应该在雁门关收商税啊!”
是的 , 元明清都在雁门关设有管理查验大宗商品流通的机关 。
雁门关就是这么重要 。
与其说是雁门关重要 , 不如说是山西这个地方的重要 。
山西北部是内蒙地区 , 内蒙在古代是北方游牧民族聚集的主要区域 , 可以说在蒙古高原崛起的少数民族对中原政权的威胁都是很大 , 秦汉时期的匈奴 , 隋唐时期的突厥、回鹘 , 南宋、明清时期的蒙古 , 都是中原政权或者南方政权巨大的威胁 。而山西的东面则是平坦的华北平原 , 南面隔着黄河俯视中原地区(比如洛阳、开封等) , 西面隔着黄河与陕西接壤 。在中原政权时期 , 关中地区、中原地区(在这指的是洛阳、开封一带) , 华北平原都是属于腹心区域 。在以上区域的长安(今西安)、洛阳、开封、邺郡(今河北邯郸)、北京都是很多王朝建都之地 。可以说 , 一旦山西失守 , 落入少数民族手里 , 以上地区将会处在游牧民族的刀剑之下 。因为 , 对于历代王朝来说 , 守住山西也就变得特别重要 。
雁门关位于山西忻州市代县以北 , 雁门关东走则是平型关、紫荆关、倒马关 , 直抵北京天津 , 连接渤海;西去轩岗口、宁武关、偏头关至黄河边 。占据雁门关 , 退可守住太原 , 继而护卫京畿要地(关中长安、洛阳、开封、北京) , 进则可为打击游牧民族提供跳板 , 因此雁门关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当然 , 进入热兵器时代 , 雁门关逐渐失去了他的作用 , 但今日的雁门依然屹立在那 , 仿佛给我们讲述着曾经的点点滴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