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地球是什么样子的?有多大?有多重?
趣说地质学--认识我们的地球
好奇心和求知欲是人类的本性 , 也是科学进步的源动力 。
大诗人屈原身居楚国地 , 心在天地间 , 在两千多年前就发出《天问》 , “圜则九重 , 孰营度之?”“东西南北 , 其修孰多?”
他很好奇:天是圆的 , 有九层 , 怎么去度量呢?
地是方的 , 东西南北有多长呢?
庐山很美 , 也很大 。宋代大诗人苏东坡和驴友们一起在山里转 , 走到任何地方 , 都会看到不同的美景 , “横看成岭侧成峰 , 远近高低各不同” 。驴友们问他 , 庐山到底是什么样子?
苏东坡不知道 , 但他留下了一句貌似很有哲理的名言 , “不识庐山真面目 , 只缘身在此山中 。”
“身在此山中”就不能认识“庐山真面目”吗?
诗人们不能 , 但科学家们能!
我们生活在地球上 , 地球是什么样子的?有多大?有多重?
古今科学家们想了什么办法去认识地球的“真面目”?
01 地球的形状
屈原的《天问》反映了我们中国古老的天地观 , 叫“盖天说” , 可能起源于殷末周初 , 认为“天圆如张盖 , 地方如棋局” 。
据说 , 孔子的学生曾子(公元前505~前435年)对此有疑问 , 说“如诚天圆而地方 , 则是四角之不揜也” 。
“揜”的意思是遮蔽 , 用圆形的天去盖方形的地 , 会露出四个角吧?
于是 , “盖天说”被改良了 。
公元前1世纪成书的《周髀算经》提出 , 天是穹状的 , 地也是穹状的 , 两者都是同心圆状的半球 , 天和地间相距8万里 。
文章插图
当然 , 也出现了革命性的观点 , 认为天和地是球形的 。
汉武帝时的落下闳(公元前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希腊人开启了西方哲学 。他们的哲学开始时主要是
文章插图
18世纪末 , 英国大科学家牛顿提出 , 地球由于绕轴自转 , 因而不可能是正球体 , 应该是一个两极略扁、赤道微隆的椭球体 。
1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没有水的地球 地球的卫星照片
20世纪 , 发达的科学手段为地球测量提供了多种途径 。
最新的测量数据表明 , 地球的平均赤道半径为6378.38公里 , 极半径为6356.89公里 , 二者相差了21.49公里 。
测量还发现 , 和地球的参考椭球面相比 , 北极地区高出约19米 , 南极地区低下去24~30米 。
可以夸张地说 , 地球形状像个大鸭梨 , 赤道部分鼓起是“梨身” , 北极凸起像“梨蒂” , 南极凹进像“梨脐” 。
不过 , 和地球6千多公里的半径比起来 , 南北极的几十米高差太小了 , 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
倒是应该感谢地球的水圈 , 给地球穿上了一身漂亮的蓝色外衣 , 遮住了她凹凸不平的形体 。
02 地球的周长
既然地球是圆形的 , 那么 , 周长是多少?
感谢希腊人 , 他们不仅开启了哲学和自然科学 , 而且创造了把握自然规律的数学 。
刚才提到的泰勒斯曾为演绎几何学作出开创性贡献 , 毕达哥拉斯则提出了数学哲学观 , 主张“数即万物” , 把事物所具有的量看成事物的本质和原因 。希腊人成功地把天文学、地理学、光学、力学等科学领域数学化 。
古希腊爱奥尼亚学者攸多克索(Eudoxe , 公元前395~前342年)和亚里士多德是同代人 , 赞同地球是圆球的观点 。
他进一步指出 , 如果地球是圆的 , 那么应该能测出地球的周长 。
于是 , 他想出了一种方法 , 根据同一子午线上两个地点的纬度差来估算地球的周长 。
南天上有一颗很亮的星叫“老人星” , 在我国长江以南的地区才有机会见到 。
我们中国人认为这是一颗吉星 , 号称“南极仙翁” 。
在攸多克索出生的克利德 , 老人星紧贴着地平线 , 但在埃及 , 它高悬在天空 。
于是 , 攸多克索就根据克利德和埃及观测到的老人星的高度差 , 计算出了两地的纬度差 , 再测算了两地的实际距离 , 推算出地球圆周长为40万古希腊里 。
按照埃及的长度单位 , 1希腊里等于
文章插图
埃拉托色尼的测量方法
在西恩纳(Syene , 今天的阿斯旺)附近 , 尼罗河的一个河心岛上有一口深井 , 夏至那天太阳光可直射井底 , 表明太阳在夏至那天正好位于天顶 。
这一现象闻名已久 , 吸引着许多旅行家去观赏奇景 。
埃拉托色尼居住的亚历山大里亚有一个很高的方尖塔 , 等到夏至那天 , 他测量了塔的阴影长度 , 并测出方尖塔与太阳光射线之间的角度为7°12′ 。
根据泰勒斯的几何学定律 , 一条射线穿过两条平行线时 , 它们的对顶角相等 , 同位角也相等 。
这就是说 , 两地与地心连线的夹角也是7°12′ , 相当于圆周角360°的1/50 。
这一角度对应的弧长 , 也就是从西恩纳到亚历山大里亚的距离 , 应相当于地球周长的1/50 。
OK啦!
埃拉托色尼翻阅了皇家测量员的测地资料 , 知道这两地的距离是5000希腊里 。
乘以50 , 地球周长是25万希腊里 , 按1希腊里等于
文章插图
我国发行的僧一行纪念邮票
文章插图
乌兹别克斯坦发行的花剌子模纪念邮票
阿尔·花剌子模(约780~850年) 。出生于波斯帝国的花剌子模 , 是代数和算术的创立人 , 被誉为“代数之父” 。
他写的《花剌子模算术》和《代数学》两部著作综合了古巴比伦、希腊和印度的数学成果 , 成为今天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
【认识地球科普 认识我们的地球】0、1、2、3、…这些印度数字就是通过花剌子模的著作传播到西方的 , 结果被误称为阿拉伯数字 。
据说花剌子模在公元814 年参与了在幼发拉底河平原进行的一次大地测量 , 他们给出的结果是 , 地球的周长是
文章插图
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
理论上讲 , 可以预先设定一个物体的质量m1 , 并预设这个物体和地球的距离r , 如果能测出地球和这个物体间的引力F1=F2 , 地球的质量就可以根据万有引力定律的公式计算出来了 。
然而 , 在公式中还含有一个比例系数G , 被称为“引力常数” 。
如果确定不了引力常数G , 这一计算是没有办法完成的 。
显然 , 要“称出地球的质量” , 关键是先要确定引力常数G 。
那么 , 怎样去确定这个引力常数G呢?
至少有两个办法 , 一个办法是预设两个物体的质量(m1、m2)和距离r , 再直接测定这两个物体间的引力F1=F2 , 就能确定引力常数G 。
另一个办法是“铅垂线偏向法” , 测定大山附近铅垂线在引力作用下的偏转角度 , 也就是说 , 确定r的变化 , 这样也能确定引力常数G 。
牛顿采用第一个方法 , 精心设计了几个实验 , 可惜都失败了 。
他经过粗略的推算发现 , 一般物体之间的引力太微小了 , 根本测不出来 。
牛顿没有去尝试“铅垂线偏向法” 。他去世以后 , 不断有人去尝试这一方法 。
例如 ,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米歇尔设计的扭称示意图 卡文迪许改进的扭称示意图
文章插图
卡文迪许在古老城堡里进行观测
英国科学家卡文迪许热衷于化学和物理学研究 , 做了很多著名的实验 , 如制取氢气、燃烧氢气得到水等 。
他从米歇尔那里得到扭称后 , 进行了改造 , 增加了一个反光镜 , 可以测到扭称的微小转动 。
为了避免环境干扰 , 卡文迪许把扭称安装在一个古老城堡里 , 并从屋外进行观测 。
经过几年的观测和计算 , 1
文章插图
维歇特的双层地球模型
说到地震观测 , 必须要再提一下我国东汉时期的张衡 。他不仅提出了“浑天说” , 改良了浑天仪 , 而且还在公元
文章插图
候风地动仪的模型
文章插图
维歇特地震仪 , 20世纪初德国生产3套
第一台近代地震仪由意大利科学家卢伊吉·帕尔米里于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左图是地震仪的工作原理 , 地面震动后带重锤的指针靠惯性划出地震谱线;右图是记录下来的地震图
1906年 , 奥尔德姆发现 , 地震波穿行到一定深处后速度开始降低 。
他提出 , 这表明地球内部存在一个液态地核 , 地核的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0.4倍 。
奥尔德姆的观点和维歇特的模型不太一样 。在维歇特的模型中 , 地核的半径是地球半径的0.7
文章插图
P波穿越莫霍面(Mohorovicic discontinuity)的波速变化
德国地球物理学家古登堡(Beno Gutenberg , 1889~1960年)是维歇特的学生 。
1914年 , 他针对奥尔德姆和维歇特提出的两个模型进行了详细研究 , 发现在2900公里深处存在一个地震波速的间断面 , P波由13.6 km/s突然降低到7.98 km/s , 而S波在界面下突然消失 。
这些资料表明 , 地核的确是液态的 , 2900 km深处的这个界面就是地幔和地核的边界 , 地核的半径是地球半径的0.545倍 。
后人把这个界面称为“古登堡面” 。
他们的观测建立了地球的三层结构模型 。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地球的三层结构模型
左图示意P波穿越液态地核后产生折射 , 形成一个影子区;
右图示意S波不能穿越液态地核 。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地球的四层结构模型
左图示意P波影子区中新发现的P波震相 , 反映了地核内部存在的波速间断面;
右图示意地球的四层结构 。
1936年 , 丹麦地震学家莱曼(Inge Lehman ,
文章插图
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
05 不是尾声
人类对地球的认识是逐步深入的 。人类对地球的认识是没有止境的 。
相对于人来说 , 地球太大了!
但人有思想 , 可以发挥想象力 , 可以进行逻辑推理 , 可以根据遮住月亮的地影猜出地球的形状 , 可以根据地震波在地下穿行速度的变化推测出地球的内部结构 。
但是 , 人类并不满足于此 。人类要对自己的思想和推测进行验证 。
于是 , 麦哲伦和他的船队于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美编:杜欣雨
推荐阅读
- 5月12日防灾减灾日是怎么来的 第32个国际减灾日科普
- 伤心留言句子
- 月亮是地球的什么
- 地球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称为什么
- 月亮围绕地球转一周是多久
- 怎么样理发最好 怎么样理发
- 月亮每年以3.8厘米距离远离地球的观点
- 金蝉子与镇元子只是在什么上认识
- 合肥地球村怎么样
- 给老公鼓励的短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