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拼音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在《论语.学而》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至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我在初中时,把“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为:学习并时常复习,不是很快乐吗?直到现在读过杨伯峻老先生的《论语注释》才发现这句话可以理解为:学了,然后按照一定的时间去实习它,不也高兴吗?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拼音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文章插图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拼音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让我发觉我以前的理解是比较浅薄的 。学习并时常复习,学的是什么?是好是坏?如果所学的是错的,那么纵使复习成千上万般,不过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所学仍是一无是处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拼音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文章插图


依杨伯峻老先生的《论语注释》,“时”字在周秦时侯若副词用,等于《孟子.梁惠王上》“斧斤以时入山林”的“以时”,指在一定时侯或者在适当的时候 。为什么“时”译为在一定的时间呢?我个人认为人所学的是应该要灵活变通,灵活运用的,不一定能时时刻刻都用得了 。举个例子,孔子的弟子子贡曾赎回在外沦为奴隶的鲁国人,并且他拒绝了应得的奖金,人们都夸奖他品德高尚 。而孔子却认为子贡做错了,领取国家的奖金不会损失他的品行,而不领取国家的奖金,导致其他鲁国人可能因此不去赎回自己受难的同胞 。子贡宁愿自损财物不求回报地去帮助他人,难道不对吗?在另一个角度看,这一举动伤害了他人去做好事的积极性,也可以说是错的 。所以,人们所学的“正确的知识”不一定都能有利于人,不一定要时时使用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拼音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文章插图


另外,在杨老先生的《论语注释》中,“习”——一般人把习解为温习,但在古书中,它还有实习、演习的意义,如《礼记·射义》的“习礼乐”、“习射” 。这是符合儒家的知行合一的,符合儒家一贯的入世精神 。《大学》也曾记载: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冶;国冶而后天下平 。这说明了身修的重要性,既实习的重要性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拼音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文章插图


学无止境,每个人都需要学习 。温故而知新,我重新理解“学而时习之”后,确实大有禆益 。于学习而言,不仅需要温习所学知识,还需要学以致用,并在实践中分辨所学正确与否?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