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出了什么,密立根油滴实验证明了什么的存在

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出了什么

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出了什么,密立根油滴实验证明了什么的存在

文章插图
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出所有油滴所带的电量均是某一最小电荷的整数倍,该最小电荷值就是电子电荷 。电荷,为物体或构成物体的质点所带的正电或负电,带正电的粒子叫正电荷(表示符号为“+”),带负电的粒子叫负电荷(表示符号为“﹣”) 。也是某些基本粒子(如电子和质子)的属性,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
罗伯特·安德鲁·密立根(RobertAndrewsMillikan,1868年3月22日—1953年12月19日),美国实验物理学家、192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1896年-1921年间,密立根担任美国芝加哥大学物理学教授,并进行了一系列测定电子电荷以及光电效应的工作,包括著名的油滴实验,因而获得192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921年起,密立根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任教,直至1945年退休 。
密立根油滴实验证明了什么的存在1 说明油滴太重,他会跑出我们的视野,不用它来做实验.平衡电压太小则所有油滴都会下落的很快.
2 油滴带电不相同,实验必须要控制在有快有慢,不可能都很慢.
3 大量油滴所带电荷量的最大公约数就是e
4 浮力存在相当于增加了电场的作用,所以电场与真实结果相比骗小,所得电荷也偏小.
密立根油滴实验测出电荷是密立根油滴实验测出了最小正电荷的电荷量 。
密立根油滴实验,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所做的测定电子电荷的实验 。1907至1913年密立根用在电场和重力场中运动的带电油滴进行实验,发现所有油滴所带的电量均是某一最小电荷的整数倍,该最小电荷值就是电子电荷 。
密立根油滴实验分析与讨论油滴实验(Oil-drop experiment),是罗伯特·安德鲁·密立根与其学生哈维·福莱柴尔(Harvey Fletcher)于1909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瑞尔森物理实验室(Ryerson Physical Laboratory)所进行的一项物理学实验,该实验首次测量出了电子的电荷量 。[1][2][3][4][5]罗伯特·密立根因而获得1923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4][5]
中文名
密立根油滴实验
外文名
Oil-drop experiment[1]
地点
美国芝加哥大学[1]
领域
物理[1]
时间
1907-1913年[1]
快速
导航
实验装置
实验的瑕疵
外部链接
【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出了什么,密立根油滴实验证明了什么的存在】简介
油滴实验(Oil-drop experiment),是罗伯特·密立根与哈维·福莱柴尔(Harvey Fletcher)在1909年所进行的一项物理学实验 。罗伯特·密立根因而获得1923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
此实验的目的是要测量单一电子的电荷 。方法主要是平衡重力与电力,使油滴悬浮于两片金属电极之间 。并根据已知的电场强度,计算出整颗油滴的总电荷量 。重复对许多油滴进行实验之后,密立根发现所有油滴的总电荷值皆为同一数字的倍数,因此认定此数值为单一电子的电荷e:库仑 。[6]
实验装置
密立根设置了一个均匀电场,方法是将两块金属板以水平方式平行排列,作为两极,两极之间可产生相当大的电位差 。金属板上有四个小洞,其中三个是用来将光线射入装置中,另外一个则设有一部显微镜,用以观测实验 。喷入平板中的油滴可经由控制电场来改变位置 。
为了避免油滴因为光线照射蒸发而使误差增加,此实验使用蒸气压较低的油 。其中少数的油滴在喷入平板之前,因为与喷嘴摩擦而获得电荷,成为实验对象 。[6]
实验的瑕疵
理查·费曼曾经在1974年,于加州理工学院的一场毕业典礼演说中叙述“草包族科学”(Cargo cult science)时提到:
从过往的经验,我们学到了如何应付一些自我欺骗的情况 。举个例子,密立根做了个油滴实验,量出了电子的带电量,得到一个今天我们知道是不大对的答案 。他的资料有点偏差,因为他用了个不准确的空气粘滞系数数值 。于是,如果你把在密立根之后、进行测量电子带电量所得到的资料整理一下,就会发现一些很有趣的现象:把这些资料跟时间画成坐标图,你会发现这个人得到的数值比密立根的数值大一点点,下一个人得到的资料又再大一点点,下一个又再大上一点点,最后,到了一个更大的数值才稳定下来 。
为什么他们没有在一开始就发现新数值应该较高?——这件事令许多相关的科学家惭愧脸红——因为显然很多人的做事方式是:当他们获得一个比密立根数值更高的结果时,他们以为一定哪里出了错,他们会拼命寻找,并且找到了实验有错误的原因 。另一方面,当他们获得的结果跟密立根的相仿时,便不会那么用心去检讨 。因此,他们排除了所谓相差太大的资料,不予考虑 。我们现在已经很清楚那些伎俩了,因此再也不会犯同样的毛病 。
密立根油滴实验60年后,史学家发现,密立根一共向外公布了58次观测数据,而他本人一共做过140次观测 。他在实验中通过预先估测,去掉了那些他认为有偏差,误差大的数据 。[6]
外部链接
(中文)模拟实验动画 -密立根油滴实验
参考资料
[1] American Physical Society to commemorate University of Chicago as historic physics site in honor of Nobel laureate Robert Millikan.芝加哥大学官网 [引用日期2019-07-31]
[2] Breakthroughs: 1910s.芝加哥大学官网 [引用日期2019-07-31]
[3] Work of physicist Millikan continues to receive accolades.芝加哥大学官网 [引用日期2019-07-31]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