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桂术甘汤加减治带下病医案
带下病是指带下的期、量、色、质、气味发生异常,并伴有局部或全身症状为特征的疾病 。相当于西医学的阴道炎、子宫颈炎、盆腔炎、妇科肿瘤等疾病引起的带下增多 。中医学认为本病主要由于湿邪为患,《傅青主女科》说:“夫带下俱是湿症 。”湿邪又有内外之分,但无论外湿、内湿最终导致任脉损伤,带脉失约而成带下病 。带下病的治疗原则以健脾、升阳、除湿为主,辅以疏肝固肾;如湿浊从阳而化,尚要佐以清热除湿之法 。
【临床应用】
刘汉明以苓桂术甘汤(茯苓30g,桂枝15g,白术30g,炙甘草15g脾虚型加人参9g,薏苡仁30g;肾阳虚型加鹿茸6g冲服;肾阴虚型加龟板15g冲服,茯苓减为15g;湿热型加茵陈30g,黄柏12g;热毒型加野菊花30g,白花蛇舌草20g)治疗顽固性带下病63例,1~2个疗程痊愈23例,3~4个疗程痊愈20例,5个疗程以上痊愈3例,有效11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在90%以上 。
【病案举例】
1.赵某,女,47岁,1996年4月13日初诊 。白带过多10年余,近1月加重,日换卫生巾3次,均湿透,时而黄白杂下,小腹隐约坠痛,四肢不温,午后胸脘痞满,食少便溏,面色萎黄,神疲乏力,下肢跗肿,舌淡胖,苔白腻,脉细弱 。西医诊断为“宫颈糜烂”、“霉菌性阴道炎” 。多处治疗,服过完带汤、抗生素,外用制霉菌素等罔效 。中医诊断为带下病 。属脾虚失运,痰湿内停型 。治则:健脾化湿,温阳止带 。方用苓桂术甘汤加味:白术30g,人参9g,茯苓30g,桂枝15g,薏苡仁30g,炙甘草15g.3剂,4天后复诊,服上药后白带反而增多2天,大便溏泻日2次,无其他不适 。上方白术改用20g,又服3剂 。症状减轻,白带已少 。共服12剂,白带止,惟有体质虚弱,改用十全大补丸月余,身体康复,随访至今无复发 。
【岑桂术甘汤加减治带下病医案】按带下病病因虽多,但与脾湿关系最密切无论何因,导致损伤脾气,困扰脾阳,运化失职,湿邪日积月累,侵袭阴位,下注成带 。故治疗本证时选用苓桂术甘汤健脾化湿,温阳止带 。本案带下日久,损伤正气,故用人参大补元气,另加薏苡仁加强健脾渗湿,利水止带之功 。
2.患者,曾某,女,37岁,1999年10月13日初诊患者主诉带下量多而清稀已4月,加重2天 。4个月以来带下量多,西医诊为“慢性盆腔炎” 。连日来有加重之势,前来治疗 。刻诊:带下量多而清稀,小腹胀痛,腰部酸痛,尤以经期后和工作劳累后为甚,疲倦乏力,大便2次/日,质稀溏,口不干渴 。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缓 。中医诊为白带,证属脾肾两虚,湿浊内蕴 。治宜调补脾肾,除湿止带 。方用苓桂术甘汤合缩泉丸、四君子汤加减为治:桂枝、台乌药、元胡、小茴香各9g,益智仁、党参、海螵蛸、杜仲、川续断各15g,白术、茯苓、芡实各30g,炙甘草5g.2剂,日1剂,水煎服 。服上方2剂后症状稍缓,再以前方加减治疗1周,诸症悉除 。
按本例患者脾肾两虚,湿浊内蕴 。故治以调脾补肾,除湿止带 。
方用苓桂术甘汤健脾化湿;加上海螵蛸、芡实止带;四君子汤健脾补气,使中焦运化功能强健,湿浊自消;小茴香、元胡行气活血止痛;杜仲、川续断补肾强壮腰骨;缩泉丸有温肾祛寒之功,为小便频数或遗尿而设,但其温肾祛寒的作用若用于下元亏虚的白带尤为适宜 。
推荐阅读
- 岑桂术甘汤加减治妇科杂病医案
- 岑桂术甘汤加减治经期前紧张综合征医案
- 岑桂术甘汤加减治闭经医案
- 岑桂术甘汤加减治痛经医案
- 岑桂术甘汤加减治老年性逸病医案
- 岑桂术甘汤加减治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医案
- 岑桂术甘汤加减治神经官能症医案
- 岑桂术甘汤加减治四肢麻木医案
- 岑桂术甘汤加减治脑震荡后遗症之眩晕医案
- 岑桂术甘汤加减治结核性脑膜炎医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