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治消化性溃疡医案
消化性溃疡是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球部的慢性溃疡,即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 。它的形成与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感染幽门螺杆菌是它的主要致病原因之一 。临床表现为周期性、节律性、持续性上腹痛,十二指肠溃疡表现为疼痛在两餐之间发生(饥饿痛),持续不减至下餐进食后缓解;胃溃疡表现为餐后约1小时发生,经1~2小时后逐渐缓解,至下餐进食后再重复上述节律 。也可伴有反酸、嗳气、上腹胀等症状 。本病中医属于胃脘痛、吐酸、嘈杂的范畴 。与气候寒冷的变化、饮食不节及情志失调有关 。病位主要在胃,与脾、肝关系密切 。
《医学正传·胃脘痛》云:“未有不由痰涎食积郁于中,七情九气触于内之所致焉 。”频繁的情志刺激,特别是忧思恼怒引起肝胃不和、土虚木横、气滞血瘀,以及长期饮食不节、劳倦内伤导致脾胃虚弱、气血失调而成 。此病常反复发作,缠绵不愈,各种证型错杂互见,虚中有实,寒热夹杂 。临床上迁延日久,反复发作,多数表现为脾胃虚弱型,可用香砂六君子汤治疗该证型 。
【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治消化性溃疡医案】【临床应用】
1.韩毅敏应用香砂六君子汤化裁治疗胃溃疡30例 。药物组成如下:制香附10g,砂仁6g,生黄芪30g,茯苓20g,白术15g,法半夏15g,陈皮10g,佛手10g,白及10g,甘草6g兼肝气不舒加炒柴胡10g、白芍药10g;阳虚寒甚加附子30g、肉桂5g;湿热明显加蒲公英9g、黄连5g;胃痛明显加元胡15g;胃酸较多加海螵蛸15g;纳谷不化加神曲、麦芽各15g 。每日1剂,水煎分3次温服 。连服1个月 。对照组30例予雷尼替丁胶囊150mg,每日2次口服,连服1个月;阿莫西林胶囊0.5g,每日3次口服,连服1周;甲硝唑片0.2g,每日3次口服,连服1周 。均在餐后即服 。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7例,好转1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6.7%;对照组显效3例,好转20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6.7%,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 。
按脾虚气滞为大多数胃溃疡的临床证型,故治宜健脾燥湿、理气生肌 。香砂六君子汤是在四君子汤基础上加入陈皮、制半夏、木香、砂仁而成,具有健脾养胃、行气止痛之功效笔者临证在六君子汤基础上以黄芪易党参,合白术、茯苓益气健脾,使脾胃健运,气血生化有源,更增加了黄芪托毒生肌的作用 。结合西医学理论,胃溃疡时胃黏膜充血糜烂,黄芪的生肌作用正与修复糜烂黏膜不谋而合 。白及具有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的功效,更有制酸和促进病灶愈合的作用,增强了黄芪生肌的作用 。佛手、香附、陈皮、制半夏行气活血、止痛,改善溃疡面的、
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又燥湿化痰,消除其病理产物,扶助脾胃运化 。
全方共奏健脾燥湿、理气生肌之功效,体现了“治病必求于本”的特点,治疗胃溃疡疗效确切 。
2.朱康伟等治疗240例消化性溃疡,采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味以益气和胃,温中行气 。处方:党参12g,白术10g,茯苓10g,陈皮10g,木香6g,砂仁6g,黄连6g,蒲公英12g,白及10g,三七粉3g(冲服) 。
每日1剂,水煎2次,取汁250ml,分2次于饭前30分钟服用,14天为1个疗程 。治愈108例(45.00%),显效96例(40.00%),有效20例(8.33%),无效16例(6.67%),总有效率为93.33%108例治愈者6~12个月后随访复发者18例,复发率为16.70% 。
按消化性溃疡属中医学“胃脘痛”范畴,根据其临床特点,笔者认为其病机主要是脾胃虚弱,健运失司,故采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味治疗 。方中四君子汤益气健脾,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半夏、陈皮、木香、砂仁祛湿和胃,行气温中;由于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溃疡病约占全部消化性溃疡总数的50%~85%,故于方中佐以适量的黄连、蒲公英以清湿热,既能杀灭幽门螺旋杆菌,又可起到健胃的作用;用三七粉、白及化瘀止血,尤其适用于溃疡伴出血者,二者尚有保护胃黏膜,促进溃疡面修复的作用 。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和胃、温中止痛之功,切合消化性溃疡病机,故获佳效 。
3.吴浩泉等将86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30例以西药治疗 。治疗组56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以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治疗 。结果治疗组治愈30例,有效2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2%;对照组治愈13例,有效1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3% 。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比单纯西药治疗疗效更优 。
推荐阅读
- 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治胃下垂医案
- 华夏信用卡卡号是几位数
- 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治胃脘痛医案
- 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治胆汁返流性胃炎医案
- 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治浅表性胃炎医案
- 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治萎缩性胃炎医案
- 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治慢性胃炎医案
- 香砂六君子汤中木香的药理作用与功效研究
- 香砂六君子汤中砂仁的药理作用与功效研究
- 香砂六君子汤中半夏的药理作用与功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