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诸葛亮六出祁山,姜维九伐中原都无功而返?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足鼎立,其中曹魏势力最强,西蜀和东吴国力较弱,理论上只能两国联合以对抗曹魏,实无力往外扩张 。特别是蜀国,蜀国的兵力大都是从荆州到成都的,成都本身人力较少,少数民族较多,征兵不易,更难往外扩张,但事实上,诸葛亮却六出祁山,后来姜维也曾九伐中原,大肆对外用兵,以致国力越来越弱,最终被曹魏灭亡 。诸葛亮和姜维做为三国时期顶尖的谋士,他们难道不懂这些吗?如果懂,他们为什么还要大肆对外用兵呢?这中间,有着怎么样的政治考量?我们试分析之 。诸葛亮六出祁山,姜维九伐中原!蜀汉为何还未能北定中原!


为什么诸葛亮六出祁山,姜维九伐中原都无功而返?

文章插图

诸葛亮

首先,蜀汉建国,是以汉朝正统自居的,以小皇帝刘协的衣带绍为基础的,而曹操则名为汉臣,实为汉贼,而且皇帝在曹操手中,所以蜀汉的历史使命,就是要解救小皇帝,打败曹操,所以蜀国一建立,就必须要北伐,否则的话,就会失信于天下 。所以不管蜀汉国内情况如何,也必须要做出北伐的样子,不管真打假打,但政治上的姿态要做出来 。要让天下人都知道,蜀汉是汉朝的延续,我们的使命就是要解救皇帝,打倒汉贼曹操 。这样才能得人心,才能使蜀国内部抱成一团 。

其次,蜀国弱小,国内少数民族太多,所以蜀国内部不能乱,一乱就会出大事,而三国鼎立,蜀国即便不北伐,魏国也会主动攻击蜀国的,三国之间注定不可能和平相处的 。所以诸葛亮才六出祁山,就是以攻代守,御敌于国门之外,把战火燃烧在魏国境内,以确保蜀国内部能休养生息 。事实也证明诸葛亮的策略是正确的,虽然连年打仗,但蜀国内部还是相当稳定的,人民生活水平也并没有受太大影响 。

北伐是公元249年,姜维派大将廖化攻洮城,但是却被邓艾抢先一步占据了这个地方,邓艾这个人物十分不一般,他文武双全,他和姜维二人就好比是诸葛亮和司马懿,棋逢敌手 。姜维难此城又无功而返 。

第三次,公元250年,姜维进军西平,与羌胡这些少数民族交好为己用,又去攻打洮西,结果仍然是难胜邓艾无功而返 。


为什么诸葛亮六出祁山,姜维九伐中原都无功而返?

文章插图

第四次,公元253年,姜维亲率领大军围攻南安 。魏将陈泰率领大军赶来增援,姜维与其相对峙不久后,因为粮草接济不上,班师回朝 。几乎和诸葛亮每次失败的原因相同,粮食这个问题,即使有再高的本领,再高的智谋,也很难解决 。

第五次,在公元254年的姜维再次从陇西出兵,魏国守将直接献城投降 。姜维率兵进攻襄武,把魏将徐质杀的大败而逃 。姜维乘胜追击,敌军抛戈弃甲,姜维攻下顺利攻下河关、狄道、临洮三地,不久后回兵蜀中 。

第六次,公元255年,姜维再次从狄道出兵 。战败守将王经,王经退守狄道城再次被姜维围困 。不几日,陈泰率兵前来解围,姜维只得撤兵 。


为什么诸葛亮六出祁山,姜维九伐中原都无功而返?

文章插图

另外,荆州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不但兵强民富,还多出英才,蜀汉据有此地,不管是经济方面,还是人才方面,都会得到大量的补充 。但是益州之地,则相对比较闭塞,其发展程度远比不上荆州 。所以在荆州失守之后,蜀汉不但地盘出现了缩减,综合国力也下降了不少 。这些是诸葛亮和姜维的才干,弥补不了的 。

蜀汉国力有限,并非每一次北伐,都以北定中原为目标


为什么诸葛亮六出祁山,姜维九伐中原都无功而返?

文章插图

虽然“蜀人咸知亮有吞魏之志”,但是诸葛亮并非每一次北伐,都以灭曹魏,定中原为目标 。他第一次北伐,出天水、陇西,一路势如破竹,很多人认为,此战若非马谡失守街亭,导致他被迫退兵,很有希望取得成功 。然而这一战,诸葛亮并没有打算灭掉曹魏,因为走这一路,对他而言,只是中策,可求稳,却不能速成,如果他真的想灭曹魏,应该会像第二次北伐一样,效仿刘邦,由陈仓入关,与曹魏进行决战 。所以诸葛亮一生五度北伐,六出祁山,却未能挥师中原,并不能算做次次都无功而返 。


为什么诸葛亮六出祁山,姜维九伐中原都无功而返?

文章插图

到了姜维时代,所谓的北伐,更是空有灭魏之志,而无灭魏之举了 。虽然每一次北伐,看似都是他主动出击,曹魏被迫防守,但是他从未打算直接入关,而是致力于攻打陇西等地,这些地方,于曹魏而言,并不太重要,就要他悉数拿下,也无法动摇曹魏的国本 。他的北伐之举,大多数情况下,都只是以攻为守罢了 。


为什么诸葛亮六出祁山,姜维九伐中原都无功而返?

文章插图

通篇分析之后,我们不难得知,诸葛亮和姜维,虽然一直致力于北伐,却没有获得成功,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荆州地盘的丢失,影响了蜀汉的发挥,另一原因则是,他们并不是每一次北伐,都拼尽了全力 。由此可见,这两人最终未成北定中原,兴复汉室,并非因为个人能力不足 。

其他网友观点

蜀弱魏强,六出祁山、九伐中原皆为弱旅侵强,除了给曹魏一点皮外伤,没有多少伤害 。何况

诸葛亮、姜维智力也只堪与司马氏打个平手,蜀国又偏远一隅,地产不厚,兵力不雄,难与地处中原的曹魏的兵精粮足抗衡 。鸣呼吁,诸、姜虽大智有才,然天命有归,人力难挽矣!

其他网友观点

因为无论天时、地利还是人和,哪一点诸葛亮、姜维都不占 。

从天时上讲,在诸葛亮、姜维北伐时,都打着匡扶汉室的旗号,也就是说以恢复大汉王朝的名义进行北伐 。但此时的北方,经过曹操、曹丕、曹睿三代人的经营,经济恢复,人心思定,老百姓已经对汉朝正统渐渐淡忘了,以这个旗号并不能得到广泛支持,诸葛亮《隆中对》中提到的大军一到,群起响应的预言由于时机的过去,已不可能实现了 。

从地利上讲,原本诸葛亮《隆中对》提到的汉中、荆州两路出兵的策略,由于关羽大意失荆州,只剩下西边一路,而此时北方的政治、经济中心已经从关中转移到了河南、河北一带,从汉中取道陇右再攻关中,进而攻打河南,路途遥远、山高水长,兵力、粮草补充都极为困难,而且无论打多远,都难以撼动曹魏的统治基础,这种套用刘邦进取关中的模式,已经随着经济中心的东移,失去了借鉴价值 。这是地利上的极大劣势 。

【为什么诸葛亮六出祁山,姜维九伐中原都无功而返?】从人和上来讲,曹魏经过多年励精图治,拥有整个北方地区,这是当时中国最富饶、人口最多的地区,天下十三州,魏国占有九州还多一点,人口是蜀国的4倍多,兵力也数倍于蜀汉军队,打起仗来,蜀汉一方是兵力捉襟见肘,魏国是伤亡多少随时补充多少 。所以蜀汉一仗都输不起,每一仗都小心翼翼,不能放开手脚,所以稍一受挫或者粮草不继就撤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