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民俗讲解:台前结婚习俗有哪些

#mui-player img {max-width: 100%;}结婚习俗,是每个地区都存在的 。不同的结婚习俗都代表了该地区的风情特色,因此其它地区不能对此有其它说法,这是我们理当具备的一种礼貌 。台前,位于河南省东北部,该地区的结婚习俗是怎么样的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他们结婚习俗的风格特色吧 。
说媒
旧时男二十而冠,女十五而笄,男大当婚,女大当嫁 。古今皆然 。男女结全,中有介绍人 。曰“媒人”,亦曰“媒妁” 。媒人据男女双方门第、经济条件及属相从中介绍 。属相不合,即使门户相对,亦不得成婚 。如男女属龙虎,曰“龙虎相对”;属狗兔,曰“狗兔想克”;属鸡猴,曰“鸡侯不到头”等 。在这一封建迷信恶俗下,不知耽误了多少好姻缘,今日应彻底批判 。
换贴
换贴亦曰“换启”,有小启、大启,盖有媒人将男女名字、生辰年月帷贴告诉对方 。男方要馈送钗环首饰或银币、布料等物作为聘礼,女方收下,方算定婚 。
定婚期
由男女生辰八字择定吉日,备好礼物柬帖由媒人通知女方,以女方许可为定 。所谓吉日,即黄道吉日 。迷信星宿者认为青龙、明堂、金匮、天德、玉堂、司命等六辰,是吉神值日之日,为黄道吉日,这天是诸事皆宜,大吉大利的日子 。此迷信愚论,不可取信 。
迎亲
男方按择定吉日,备彩轿两顶,吉酒两坛,喜盒二架,彩旗十面(多少不等),路分两道,前有三筒枪(或鞭炮)、大锣开道,后有唢呐伴奏,吹吹打打,好不热闹,谓之“小登科” 。贫家则以牛车相迎,车张席棚,附两绣球,前后用红花被遮掩,一切礼仪从简 。
新郎到女家,由陪客人迎至中堂,略备烟茶稍待,俟新娘梳妆打扮完毕,泣别父母,方上桥回程 。女上轿时用椅抬架,或人轿内将鞋换掉,谓“不沾娘家土” 。旧时有赛轿、赛车之风 。轿抄小路,车走大道,出村扬鞭摧马,快奔如飞,故迎亲车与送客车多用彪肥骏马和好车把,以免掉队丢丑 。
燎轿与过鞍
彩轿到家不许落地,待用谷秆裹鞭炮燎轿一周,方可著地,名曰驱除狐妖鬼邪 。新娘下轿,头门置一马鞍,过鞍者,谓不在经期,不过鞍者,谓在经期,寓有“好马不把双鞍备,好女不嫁二夫男”之意 。
拜堂与坐帐
新娘下轿,红毡铺地,由两十全妇女搀扶,旁有丽妇将麦麸伴铜钱撒向新娘头上,谓之“撒喜钱” 。时正堂前置一彩桌,桌上放一斗,盛有高粱,内插一秤,秤上挂一磬 。新郎、新娘走至桌前,有司礼者主持婚礼,高唱:一拜天地、二拜高堂、三夫妻对拜 。然后同坐红帐下一条凳上,谓之“坐帐” 。坐时男压女衣裙,同饮一杯酒,名曰“交杯酒”(此项亦有在晚上进行),嗣后拥入洞房 。
绞脸与填枕
绞脸亦曰开脸,在当天下午(有在第二天上午),由一巧妇用红线给新妇绞脸 。绞时以粉拂面,歌曰:“开新脸,使新线,今年吃火烧,明年吃喜面” 。又歌曰:“婆家脸,娘家脖,也喂马,也喂骡” 。填枕,用麦秸填入枕头内,一般由新婚夫妇,亦有两十全妇女代填,并放有籽棉和红枣,寓意“早生子” 。填时歌曰:“今年铺干草,明年生个小(男孩)”,又歌曰:“你一把,我一把,又喂骡子,又喂马” 。晚上邻人散去,新娘拿出蜜蜜果(用糖烤制的火烧)给丈夫吃,表示夫妻团圆,生活美满 。
闹房与听房
闹房多在晚上,洞房拥满妇孺,调笑戏谑,以博新娘一笑为快,有甚者将新郎、新娘拥在一起,碰头接吻,众皆大笑为止 。听房,则待新郎、新娘入睡后 。潜在窗下,细听房内动静及谈话,如有所获,翌日争相告闻,以羞新娘 。
出拜与认门
【地方民俗讲解:台前结婚习俗有哪些】结婚第二天,新妇要出拜公婆及族长,族长则以钱物相馈,有亲戚长者在亦如此 。此乃一笔很可观的收入,可作新娘体己 。结婚第三天,新婚夫妇要去岳家认门,亦曰“走三天” 。新妇婿是向岳父母及族长叩头,与妻同呼尊称 。上午岳家盛宴招待,下午同回,女不得留住,待在婆家住九天,方得回门 。回门后先住七天,以后再住八天,故有“先住七,后住八,发了婆家发娘家”之谚语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