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固汤的正宗配方组成剂量、方歌速记歌诀、用法用量

【正宗配方组成剂量】人参15克,白茯苓9克,白术30克(土炒),巴戟15克(盐水浸),薏苡仁9克(炒) 。

【用法用量】水煎,每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 。
【方歌】
经前泄水脾气虚,健固汤中参术薏 。
茯苓巴戟服十剂,脾气健旺水湿愈 。
【功用】健脾除湿 。
【主治】经前或经期泄泻,日泻2~3次,便如水样,完谷不化,伴有纳少便溏,口淡乏味,面色浮黄,形体多肥胖,平素白带量多,舌淡苔白,脉象濡弱 。
【加减】如泄水淡黄清稀且无邪味,腹部微冷,脾阳不足者,可加干姜、肉桂,温阳散寒;若兼见小腹冷,腰骶酸坠,肾阳不足者,宜加菟丝子、补骨脂温肾暖土;如湿积成痰,痰湿壅聚胞宫,其人形体肥胖,泄水量多,状如痰涎,连绵如带,经量亦多者,可加半夏、南星、苍术等,健脾燥湿化痰 。如果湿邪久留,郁而化热,泄水色紫,状如赤豆汁,阴道灼痛,当先清热渗湿,方用龙胆泻肝汤,待热象解除,再用健脾利湿法善后 。
【方论】此方中重用人参、白术以健脾益气,茯苓、苡仁以健脾除湿,巴戟天以补肾火而温其脾土 。诸药合用,具有健脾益气、除湿之功效,故用于因脾气虚弱所致之经行泄泻有效 。
【医论】经前泄水系指“经行泄泻”一症 。它与月经周期有密切关系,故属“月经前后诸证”范畴,多由于脾虚湿盛而致 。“月经前后诸证”在古医籍中并无此病名,但根据所出现的不同症状,散见于各书中的有“经行泄泻”、“经前便血”、“经行头痛”、“经行发热”、“经行浮肿”等 。“月经前后诸证”每于经前
数日或经期规律性地出现一些症状,有时可单独出现,有时可以同时出现数个症状,故又称“经前期紧张综合征” 。一般以经前2~7天最为明显,经后即逐渐消失 。多由于脏腑功能失调而引起 。临床病机有肝郁、血虚、阴虚、脾虚、肾虚等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与卵巢功能失调有关 。健固汤治之有效 。若久病不愈,脾虚及肾、肾虚阳衰,则出现腰酸膝软,肠鸣作泄等,治以健固汤合四神丸;若脾虚日久,土虚木乘,可出现腹痛不适,痛后作泻等,治以健固汤合痛泻要方;若脾肾阳虚,真火不足,不能温煦脾阳,可出现腹中冷痛、畏寒肢冷、泻下清水、完谷不化等,治以健固汤合附子理中丸 。
【验案】
1.崔xx,女,42岁,唐山陶瓷五厂职工 。
1973年11月15日初诊:患者生育3胎,流产1次,营养欠佳,工作亦觉劳累,因之身体日渐衰弱,面色萎黄虚浮,晨起眼睑微肿,气短乏力,每晚回家即感腰酸身困,难以操持家务 。2年多来,月经较多,色淡红,并有白带,近半年来,每于经前2~3天,阴道即流水,初则不曾介意,后因量多,常需用卫生纸兜垫,身体也越感不支,故来院就诊 。舌淡苔薄白而润,牙龈色淡,脉沉细无力,两尺尤甚 。综观病史,惹由胎孕过众,先天之本受戏,胞脉因伤,本当调养后天,以滋肾气,而却饮食失当,劳倦过度,后天亦损,源流不足,以致脾肾皆虚,酿成斯证 。故治宜健脾益肾,调理2天,方用健固汤加味:党参15克,黄芪24克,白术12克,山药12克,巴戟天15克,菟丝子15克,补骨脂9克,狗脊9克,茯苓15克,薏仁米12克,车前子6克(包),炙甘草6克 。水煎,每日1剂 。
二诊:11月19日 。服药1剂,又见阴道泄水,服完3剂,泄水已少,经血已见 。除气短稍轻外,余证同前 。恙属痼疾,难以速挽,沉着应战,原方再进5剂 。
三诊:11月26日 。上药服完,月经已止 。面色较前红润,虚浮之象已失,腰瘦身困亦减,但食纳尚少,前方去车前子,加砂仁3克,炒麦芽9克,继服 。
以上方加减,共服药40余剂,体力恢复,诸证消失 。4个月后,我因去该厂参观,询问病况,言病未再发 。(杨医亚《中医自学丛书·妇科》)
经前泄水即为经前泄泻,是指月经前大便稀水,一般经后即自行痊愈,临证虽较少见,但不经治疗是难以彻底向愈的 。再则,这种病也影响生育,故须重视治疗 。其发病原因,根据古人认识,一般认为是脾虚所致 。
2.王xx,女,23岁,已婚,寿阳县人 。
1983年10月6日初诊:婚后2年不孕,经前腹泻如水数年,前来诊治 。视其面黄体瘦,倦怠无力,脾气不健也 。询其纳差食少,肠鸣漉漉 。自言不敢食生冷瓜果,否则便溏如水 。察其舌淡苔白,切脉细迟无力 。证属脾肾气虚,水湿不化 。治宜健脾补气,益肾温阳,兼化水湿 。健固汤加味:党参20克,焦白术30克,盐巴戟10克,云苓12克,薏苡仁10克,炮姜3克,补骨脂6克,肉豆蔻6克,甘草3克,生姜3片,红枣6枚 。水煎服5剂 。
同年10月15日二诊:药后纳食增加,精神转佳,近1周来,大便甚调 。经期尚有1周方潮,嘱前方再服5剂,以观经来水泄之情 。同年10月30日三诊,药服10剂,而经前泄水获愈 。经后嘱服参苓白术散以善后 。3个月后闻其妊娠 。
经前泄水,经后自愈者,一般多因脾肾虚损所致 。盖脾虚则湿不化而渗注于下,带脉是以弛缓 。肾气虚则固摄无力,胞宫是以后倾而压迫直肠 。故此证平常腰困带下较甚 。经血来潮之际,胞宫因经血充盈而膨大,直肠不胜其迫而数泄水湿 。经净后宫体空虚,压迫力弱而泄水自止 。
此例素体脾肾亏损,遵青主健脾利湿之意,用健固汤合温肾健脾之补骨脂、肉豆蔻、炮姜,以健补带脉胞宫,连服10余剂而经脉健固,脾健则升散;肾壮则固摄,胞宫无后迫之忧,水湿化而泄水愈 。故妊娠自然之理也 。
3.任xx,女,34岁,已婚,汾阳县人 。
1979年9月17日初诊:生育3胎后而体态肥胖,苦经前泄水样便半载,前来诊治 。视其体丰而面白,两目睑稍浮,此脾虚之候也 。询其倦怠嗜卧,腰困带多味臭,手足及两日常在醒后浮肿 。察其舌胖苔白腻,脉诊沉细,证属脾气虚弱,水湿不化 。治以健脾益气,升散水湿,补中益气汤合健固汤之意加减:黄芪30克,党参15克,焦白术20克,云苓20克,升麻3克,柴胡3克,陈皮6克,盐巴戟10克,炒白芍12克,薏仁10克,生龙牡各20克,甘草3克 。水煎服5剂 。
同年9月24日二诊:药后精神振作,带下大减,浮肿也渐消退,询其经期将至,遂以健固汤加味调治其经前泄水 。党参20克,焦白术30克,云苓10克,盐巴戟9克,薏仁9克,补骨脂6克,甘草3克 。水煎服3剂 。
同年10月6日三诊:药后经来之前泄水减轻,今经净2日,腰困带下连绵,诊其脉象沉细,脾肾虚亏,带脉不固也,仍须健脾益肾,固摄带脉,遂以金匮肾气丸加减治疗:熟地、云苓、肉桂、附子、炒山药、山萸肉、焦白术、党参、生龙牡、续断、枸杞子、菟丝子,水煎服5剂 。药后带下腰困减轻,浮肿也好转 。嘱其戒生冷油腻,服初诊方5剂,经前1周服二诊方3剂,经前泄水与经后带下浮肿向愈 。
按:肥人多痰湿,故初诊于两经之间拟补中益气汤加巴戟、薏仁乃含健固汤意;健补脾气,调理脾胃升降之机,此理湿之法也;二诊于经前补脾气,化寒湿;拟方健固汤加补骨脂温肾化气固经;三诊于经后腰困带下使用金匮肾气汤加参苓白术散,佐龙
【健固汤的正宗配方组成剂量、方歌速记歌诀、用法用量】牡、枸杞、续断、菟丝子,补肾健脾,温阳化湿,固摄奇经 。经此连续治疗,病情大有好转,遂按经前1周服健固汤加味;经后服金匮肾气汤加减,经水中期服补中益气汤加味经2个月治疗而泄水与带下、浮肿获得痊愈 。泄水、带下、浮肿,均为脾气虚,肾气亏所致的水湿不化引起,故治疗之中,应于各个不同时期调整脾肾之机,方能殊途同归,俱臻痊愈 。若专事经前之治水,则病旷持久,难以尽快痊愈 。(王培章等《傅氏女科家传应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