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无鳞鱼少吃,有啥科学依据?

【有人说无鳞鱼少吃,有啥科学依据?】有人说无鳞鱼少吃,有啥科学依据?民间有“无鳞鱼勾旧病”的说法,但是目前来看没有科学依据,无鳞鱼是指天生无鳞和鱼鳞很小的鱼种,并不是单指一点鱼鳞都没有的鱼 。常见河里无鳞鱼是泥鳅鱼和河鳝鱼,常见海里的无鳞鱼如海鳗、带鱼等 。


有人说无鳞鱼少吃,有啥科学依据?

文章插图

很多人以为海鱼中的昌鱼和带鱼是无鳞鱼,实际上它们都是有鳞鱼,只是鱼鳞细小,不易被发现而已 。民间流传这句话大概意思是无鳞鱼为发物,生病的人吃了,会加重现有疾病或诱发原有疾病 。像是泥鳅鱼这种鱼不论是酱闷还是烧烤都是非常的营养,更是不能错过的一道美味 。


有人说无鳞鱼少吃,有啥科学依据?

文章插图

无鳞鱼时常在泥水中钻行,和有鳞鱼相比无鳞鱼身上没有鳞片的保护,无鳞鱼靠身体不断分泌的粘液来保护自己 。有鳞鱼的鳞片主要是保护身体不被岩石划伤,但是鳞片的副作用也明星,里面会有寄生虫出现,无鳞有鳞各有利弊,这是生物的多样性 。


有人说无鳞鱼少吃,有啥科学依据?

文章插图

从营养价值方面来看,无鳞鱼同有鳞鱼没有本质上的区别,无鳞鱼的刺要少一些,无鳞鱼含脂肪及胆固醇较多,脂肪含量高于一般鱼类,且多为不饱和脂肪酸,可以降低胆固醇,无鳞鱼的口感美味,吃起来棒棒哒,血脂高及胆固醇高的人少吃一些也没有大碍,如果身体健康,两种鱼无所谓,都可以经常吃,毕竟鱼肉的脂肪非常容易消化 。河鳝、江鳗鱼、海鳗鱼更是料理中绝佳的美味 。前几天我在沈阳吃了一次金家烤海鳗,烤完之后,鳗鱼油脂都已经烤出来了,细致软绵的口感带出极好的鲜美味道,蘸酱汁吃更有一番风味,卷起海苔吃更棒 。


有人说无鳞鱼少吃,有啥科学依据?

文章插图

一位资深美食家说:“四条腿不如两条腿,两条腿不如一条腿,一条腿不如没有腿”,如果是选择食材的话,由低到高一次是:猪羊、家禽、菌类和鱼类 。各种鱼类对于人类来说是营养价值非常高的食材,可以说是众多的肉食之首 。所以吃鱼甭管有没有鳞片,都照样盘它 。

辽沈美食 图文原创

其他网友观点

有一次朋友聚餐,在吃鱼的问题上引起了这样的争议 。有一位朋友血脂高,她说医生告诉她不能吃无鳞鱼,那位医生还说就是血脂不高的人平时也不能吃无鳞鱼,她们医院医生都不买无鳞鱼 。一语激起千层浪,在餐桌上一些朋友听了马上急了,因为她们平时吃的最多的就是鲐鲅鱼这类无鳞鱼,吃这这样无鳞鱼真的就不健康吗?大家瞬时间把目光都投向了我,医生不吃无鳞鱼,那你们营养师吃什么样的鱼?营养师有鳞鱼和无鳞鱼都吃,至少我是这样的 。

无鳞鱼是指天生无鳞和鱼鳞很小的鱼种,并不是单指一点鱼鳞都没有的鱼 。海里的无鳞于大部分生活在500米以上深度的深海里,主要为鳗鲡目的鱼种,比如海鳗和海鳝还有我们经常吃的鲐鲅鱼、鱿鱼等;很多人以为海鱼中的昌鱼和带鱼是无鳞鱼,实际上它们都是有鳞鱼,只是鱼鳞细小,不易被发现而已 。

淡水无鳞鱼有泥鳅,黄鳝,鲶鱼,银鱼等 。


有人说无鳞鱼少吃,有啥科学依据?

文章插图

无鳞鱼和有鳞鱼,只是鱼种不同,两者在营养价值上并没有很大差别 。

有人认为无鳞鱼含有较高的胆固醇,像鳝鱼、鱿鱼胆固醇含量的确要多些,但是我们经常吃的鲐鲅鱼等无鳞鱼中胆固醇含量并不高,甚至比一些有鳞鱼胆固醇含量还要低 。也就是说无鳞鱼中也有胆固醇低的鱼类,有鳞鱼中也存在胆固醇高的鱼类 。所以为了减少胆固醇摄入就只选择有鳞鱼并不准确 。

在中医理论上认为海鲜类属于发物,生病的人吃了,会加重现有疾病或诱发原有疾病 。无鳞鱼和有鳞鱼相比,更偏温性、易产热,如果是热性体质,就是平时容易上火、口干、长疮、便秘的人,有些中医师根据自己临床经验也会提醒这样人少吃无鳞鱼 。

民间流传的无鳞鱼不能吃的观点主要是因为其容易诱发过敏 。大多数无鳞鱼在死亡后与空气接触产生组胺酸,这种物质容易让人过敏 。尤其是当鱼体不新鲜时,在细菌的作用下会产生组胺,这种毒素过于聚集后,会让人在食用后有中毒危险,出现皮疹、脸红、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

从营养学的角度讲,不是关注有鳞鱼好还是无鳞鱼不好 。而是建议无论选择哪种鱼类,尽量选择营养素含量高的、新鲜度高的,污染少的鱼 。值得注意的是胆固醇主要集中在鱼的内脏、鱼籽中,所以减少胆固醇摄入量吃鱼的时候尽量选择多吃肉,少吃内脏和鱼籽 。

作者简介: 张丹 王兴国老师科普写作培训班第一期学员

吉林延边大学中医学专科学历,辽宁中医大学中医学本科学历

国家一级健康管理师、国家一级公共营养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高级育婴师

大连市营养学会理事、大连市国际医学交流会理事

大连电台106.7频道儿童营养嘉宾

大连市工人大学营养师、心理咨询师培训讲师

大连市妇联职业培训学校育婴师培训讲师 。

其他网友观点

这个完全没有科学依据 。有鳞还是无鳞并不是鱼类是否有利于健康的特征 。毕竟鱼类如此广泛,从拥有盾鳞的鲨鱼,到没有鳞的鲶鱼和鳝鱼,这些鱼类品种之间生理差异之大,生活环境差异之大,并不能简单用有鳞还是无鳞对其食用是否有益无益进行判断 。

光是有鳞鱼都千差万别,类别太多,到底吃哪种有什么好处或者坏处是不是应该进一步“区分”一下呢?不能简单用一个“有鳞”来界定啊!

我们简单来看一下有多少种鱼鳞:

摆线鳞,或者叫圆鳞,诸如鲑鱼和鲤鱼

栉鳞:典型的有鲈鱼;硬鳞,或者叫甲鳞,如鲟鱼或者雀鳝(这两种都是鱼类的活化石哦);盾鳞,是软骨鱼的特征,如鲨鱼和魟鱼;盾板:如松果鱼 。

这些有鳞的鱼差别可大了,有原始的软骨鱼,也有进化度高的硬骨鱼,有淡水鱼也有咸水鱼,有深海鱼也有浅海鱼,有体型最大的也有体型极小的,不一而足 。看来鱼鳞不是他们的区别特征 。想必肉质极其内含的独特成分差异也很大吧 。另外,并非所有的鳗鱼都是无鳞的,某些有鳞的鳗鱼只是鳞片很细小而已 。


有人说无鳞鱼少吃,有啥科学依据?

文章插图

上图:鳗鱼并非没有鱼鳞,只是细小而已,而且要长到16~20厘米长之后才会长鳞 。鳗鱼身体上颗粒状的纹样就是其鱼鳞 。


有人说无鳞鱼少吃,有啥科学依据?

文章插图

上图:在显微镜下看到的鳗鱼的鱼鳞 。虽然这并不能阻止犹太教法规把鳗鱼逐出食谱(人家鳗鱼有鳍有鳞,见后面关于犹太教法规的说明) 。

鱼鳞的生理起源

鱼鳞是鱼类外皮系统的一部分,由真皮的中胚层产生,这使它们与爬行动物鳞片区别开来 。鱼类负责鱼鳞发育的基因与哺乳动物牙齿和毛发发育的基因同源 。因而较为原始的软骨鱼类的盾状鳞片也称为真皮齿,与脊椎动物牙齿在结构上同源 。有人提出,硬骨鱼的鳞片在结构上与牙齿非常相似,只是它们来自于不同的组织而已 。


有人说无鳞鱼少吃,有啥科学依据?

文章插图

上图:鱼鳞的生理结构,实际上剖面跟头发或者牙齿很类似 。

没有找到能够支持少吃无鳞鱼有益的资料

我在网上查阅了大量资料,包括国外的资料,也并没有可靠的研究有题主类似的提法 。只附带发现犹太教法律有规定说不能吃没有鱼鳍和鱼鳞的鱼类(和水生生物),就包括贝类、虾类、蟹类、龙虾、鳗鱼、鲟鱼、鲨鱼等等(鲨鱼实际上是有鳞的) 。不过这仅仅是法规规定,并没有健康指导或者生理研究依据 。

有人说无鳞鱼少吃,有啥科学依据?

文章插图

上图:犹太教法律规定的可以食用的食物和不得食用的食物 。但被禁止的鱼类中,实际上,并不是没有鳞,诸如鲨鱼、鳗鱼、鲟鱼等等 。

从大多数人类生活的传统经验来说,吃有鳞鱼和无鳞鱼并没有明显有益或无益的经验传承

我们可以再想想 。人类数万年来吃了过各种各样的鱼,有鳞的无鳞的,但都没有总结出无鳞鱼有大问题的生活经验,实际上任何一个文化都没有得出这样的结论(宗教规定并没有从健康角度出发),如此广泛的长时间实验证实难道不能打消对无鳞鱼的疑虑吗?不知道题主的这个提法是从哪里听到的 。

总结一下

有鳞鱼与无鳞鱼并没有什么营养学上的本质差别,他们都是人类的可以选择的食物,无论你出于什么原因,选择吃还是不吃,那基本上是基于你个人的偏好而非科学依据 。因为有鳞还是无鳞不能作为鱼类营养本质差异的判断特征,用有鳞还是无鳞来判断鱼类是否有益或无益是不科学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