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进化选择用视觉感受电磁波,用听觉感受机械波呢?

我认为这道问题的本质在于为什么我们人类要进化成这个样子?

因为电磁波和机械波(比如声波),它们的存在时间是远远大于人类的诞生时间的,也可以说远远大于地球上生命的诞生时间 。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

因此这个问题就自然的指向:为什么人类(或者其他动物)要进化出眼睛和耳朵呢?扩大来说,就是为什么要有视觉、听觉、味觉、嗅觉以及触觉呢?

为什么进化选择用视觉感受电磁波,用听觉感受机械波呢?

文章插图

如果直接去说这个几个功能的作用,不免显得比较空洞乏味 。我们可以换个方式去理解,首先我们知道,对于一个生命来说,最重要的就是生存,而且这是贯穿一生的任务 。因此我们可以从这点出发,模拟一个环境来说明,为什么大多数动物都需要几种功能 。

为什么进化选择用视觉感受电磁波,用听觉感受机械波呢?

文章插图

让我们回到史前时代,我们的祖先还未走出非洲大陆 。并且人类同其他的肉食性动物来比,过于弱小,所以我们需要群居生活 。

为什么进化选择用视觉感受电磁波,用听觉感受机械波呢?

文章插图

一个例子:为了生存,今天几个健壮的男性,负责出去捕猎 。首先,我们需要发现猎物的足迹,可能是先发现了地上有一坨新鲜的粪便,为了看到粪便,我们需要动用视觉;随后闻了闻,用手碰了碰,发现还有气味,还有温度,说明这个动物刚离开不久,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动用嗅觉和触觉;我们顺走留下的足迹,悄悄的跟随,直到突然嗅到了肉食动物那刺鼻的气味或者听到了厚重的喘息声,于是我们停下来,埋伏好,而这个过程我们用到了听觉或者嗅觉;再往后,找准时机,我们手拿着石器,一拥而上,打死了猎物,这个过程就用到了触觉,视觉;然后把猎物抬回去,用火烤了吃,这时候更多的是享受着味觉带来的美好 。

为什么进化选择用视觉感受电磁波,用听觉感受机械波呢?

文章插图

当然了这只是一个小小的故事,但这也足以代表了人类的存在离不开这几种感觉(眼睛,四肢,耳朵,嘴巴,鼻子) 。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都是靠这些来获取的,如果一个生命不具备对世界感知的能力,那么这个生命就根本不会诞生 。

【为什么进化选择用视觉感受电磁波,用听觉感受机械波呢?】所以说,不是眼睛选择了电磁波,耳朵选择了机械波;而是因为世界的存在,我们需要进化出相应的器官来感知它,为了人类能够生存延续下去 。

欢迎关注赛先生科普,顺便点个赞哦,谢谢

其他网友观点

核心原因就是电磁波无处不在,机械波踪迹有限 。

机械波,也就是我们所谓的声波,要在接受后,成像,完全可以 。海底声纳,就是一个最现成的例子 。

但机械波,有很多特点 。

首先,它在媒介中传播的速度差异极大,空气中每秒它能传播300多米,到了钢轨,它每秒传播能达到一千米 。另外它跟媒介的温度、湿度都有关系 。

比如一栋建筑后面,有个物体发出了声音,那么它到达接收者的时候,可以有好几部分 。一部分是直接通过空气,一部分传到建筑物,再又建筑物,穿到接受者 。两者的到达时间显然不同 。这个事情我们用光的成像来理解的话,就是会产生重影 。

其次,如果通过机械波来观察一个物体,那么就需要它的表面都发出机械波,我们接受后,才能“成像” 。那这里就有个问题,哪里去找外在“声源” 。我们在这个地球,至少白天有个强大的天然光源——太阳 。它照射在不同物体上,形成的反射、折射,吸收等等,让物体表面有不同波长的光波——电磁波,“发射”出来 。

那么哪里去找如此强大、稳定而没有耗散的“声源”呢?至少自然界没有 。

再则,耗散!声波是机械波,很容易耗散,也就是被周围物体吸收 。电磁波是很难跟其他物体相互作用的 。特别是可见光 。天好的时候,几公里外的灯光我们都能看到 。几千光年外的星光我们都能听到 。可是除了那些巨大的声源,比如爆炸,比如飞机引擎,一般情况下,5公里外的卡拉OK我们能听到吗?

机械波的传播限制很大 。没有介质,无法传播 。要不然我们天天听到星空的种种爆炸声 。有了介质,又很容易吸收、耗散 。

这些自然属性,导致了声波无法成为成像的首选 。虽然就从很多方面来说,它其实也能成像 。

其他网友观点

机械波,也就是我们所谓的声波,要在接受后,成像,完全可以 。海底声纳,就是一个最现成的例子 。它在媒介中传播的速度差异极大,空气中每秒它能传播300多米,到了钢轨,它每秒传播能达到一千米 。另外它跟媒介的温度、湿度都有关系 。


为什么进化选择用视觉感受电磁波,用听觉感受机械波呢?

文章插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