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全球能源基础设施碳排放及锁定效应》报告发布
文章图片
【技术|《全球能源基础设施碳排放及锁定效应》报告发布】《全球能源基础设施碳排放及锁定效应》报告发布 清华大学供图
中新网北京12月22日电 (采访人员 高凯)由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清华大学全球变化研究院和能源基金会支持 , 全球能源基础设施排放数据库工作组发起并组织相关专家学者完成的《全球能源基础设施碳排放及锁定效应》研究报告发布会日前在京举办 。
当前全球经济发展高度依赖化石能源 , 电力、钢铁、水泥等能源基础设施的寿命往往长达几十年 , 新建基础设施在未来会产生大量碳排放并产生碳排放锁定效应 。 在应对气候变化背景下 , 全球能源基础设施在未来几十年内将面临剧烈转型挑战 , 其转型路径及转型过程中的气候环境影响是科学家和决策者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 。
此次报告指出 , 火电、钢铁、水泥和陆地交通运输均是支撑全球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行业和部门 , 近三十年得到快速发展 。 全球主要能源基础设施碳排放总体呈增长趋势 , 2020年全球火电、钢铁、水泥和陆地交通运输部门共排放二氧化碳241亿吨 , 约占全球碳排放总量的70% 。 受基础设施建设需求拉动 , 近年来新兴经济体国家贡献了全球大部分新建产能 , 碳排放增速较快 , 成为上述主要能源基础设施碳增长的最大驱动力 。
值得注意的是 , 新建基础设施在未来还将运行数十年并持续产生碳排放 , 其碳锁定效应将对《巴黎协定》提出的全球气候目标产生较大威胁 。 如果全球主要化石能源基础设施持续扩张 , 持续新建基础设施的碳锁定效应将对低碳转型带来巨大挑战 。 而碳锁定效应并非一成不变 , 通过缩短能源基础设施服役年限、降低产能利用率等措施可减少其碳锁定排放 。
在此基础上 , 报告为全球能源设施绿色转型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是需扭转高碳能源基础设施投资惯性 , 避免新的高碳增长带来的长期碳锁定效应 , 同时降低资产搁浅风险;二是加速能源基础设施的升级改造和有序淘汰 , 提升技术和能效水平 , 降低碳排放强度;三是加大新兴低碳技术研发力度 , 推进氢能炼钢、碳捕集与封存等减排技术的示范和产业化应用;四是抓住后疫情时代绿色复苏的发展机遇 , 深入推进可再生能源、新能源汽车等新能源产业发展 , 加强绿色技术国际合作 , 构建全球零碳能源体系 。
发布会上 , 与会专家围绕全球能源基础设施排放数据库对实现我国碳中和目标与推进全球气候治理的意义、能源基础设施绿色转型路径等内容展开讨论 。 专家们一致认为 , 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基础设施是全球低碳发展的必由之路 , 建议在此数据库基础上继续开展深入研究 , 形成系统性、有全球影响力的成果 , 进而从技术路径和科技创新角度启发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发展方向 , 助力各国落实《巴黎协定》温控目标 , 实现全球绿色低碳发展 。 (完)
推荐阅读
- 生物|两项国家标准发布实施 为畜禽生物育种提供技术参考
- 界面新闻|谷歌母公司面临环保投资者施压:修改设备维修政策以减少电子垃圾
- 电影|变形金刚外传电影《大黄蜂》曝官方中文配音片段
- 平台|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开发出世界首款 AI 运算专用 SSD
- Note|红米 Redmi Note 11 系列宣布联动《蜘蛛侠》
- 财联社|对话荣耀CEO赵明:折叠屏会是国产手机弯道超车苹果的契机
- 爆发|从1G到5G 技术成熟与应用爆发相辅相成
- 技术|Magic V正式发布,一部难到位,荣耀的高端之路刚刚开始
- 关键特性|5G超级频率聚变技术成功纳入3GPP R18标准立项
- 专利技术|抗幽别听忽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