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沃尔巴克氏菌是如何让蚊子“不孕不育”的?( 二 )


直到2017年 , Cif的真面目才终于被人们发现 。 “这类因子由两个蛋白组成 , 分别被称为胞质不相容性因子A(CifA)和B(CifB) , 它们编码在细菌基因组的一个类似操纵子的结构中 。 ”王泽方介绍 , 人们发现 , 在雄性果蝇中同时表达这两种因子 , 可以产生CI;在雌性果蝇中只表达CifA , 可以避免CI 。
为了搞清楚Cif如何工作 , 人们提出了多种不同的模型 。 主要的两种模型为“宿主修饰模型”和“毒素—抗毒素模型” 。 其中 , 只有毒素—抗毒素模型明确CifA与CifB的结合是避免CI的关键 。 但Cif在CI的产生和拯救过程中的作用一直存在广泛争论 。
王泽方团队通过研究CifA与CifB因子的复合物结构 , 发现CifA与CifB相互结合后可形成典型的“三区域”结合界面 , 体外生化实验确认了“三区域”结合界面上的关键氨基酸残基 , 如果让这些关键氨基酸发生突变 , 可高效破坏CifA和CifB间相互作用 。 在果蝇体内进行的实验还进一步确认 , 如果破坏CifA和CifB间相互作用 , 导致CifA和CifB因子不能有效结合 , CifA就会失去避免CI的能力 。 “这些实验证实CifA和CifB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避免CI至关重要 , 与‘毒素—抗毒素模型’模型的预测相符合 。 ”王泽方表示 。
【疾病|沃尔巴克氏菌是如何让蚊子“不孕不育”的?】这一工作为在分子水平上理解CI奠定了基础 , 对利用沃尔巴克氏菌和CI防控蚊媒疾病和农业虫害具有重要意义 。 采访人员 陈 曦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