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为我国首次月面发射“发号施令”


轨道|为我国首次月面发射“发号施令”
文章图片

12月3日23时10分 , 嫦娥五号上升器在月面点火 , 3000N发动机工作约6分钟后 , 顺利将携带月壤的上升器送入到预定环月轨道 , 成功实现我国首次地外天体起飞 。 一次航天任务里出现两次发射起飞 , 在我国航天史上是第一次 , 而对于嫦娥五号任务北京总调度刘建刚来说 , 当上月面发射场的“0号”指挥员也是第一次 。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采访人员 冯秋瑜 通讯员 宋星光
“绝无仅有的1次机会”
地面火箭发射在我国经过数百次的经验积累 , 已经具备了比较成熟的技术手段 , 并形成了固化的发射测试流程;而月球发射火箭的场景和实施流程 , 在嫦娥五号任务之前却从未有过 。 刘建刚向广州日报全媒体采访人员介绍 , 在地面发射场实施火箭发射有一定的发射窗口阈度 , 如果条件不够成熟 , 发射可以适当做出调整;但是嫦娥五号任务中 , 采用的是定时定点着陆、定时起飞联合轨道控制策略 , 起飞时间与后续交会对接紧密相关 , 要求也更为苛刻 , 必须确保“零窗口”发射 。 此外 , 不同于地面火箭发射前要进行2次全区综合性检查 , 月面起飞无法演练 , 机会只有1次 。
这绝无仅有的1次机会加上月面地形、坡度等众多因素的影响 , 更让我国首次地外天体发射充满了不确定性 。 面对随时可能发生紧急情况的月面发射 , 年仅30岁的北京总调度刘建刚无暇担忧 , 把困难转换成解决之策 , 将厚厚的应急预案烂熟于心 , 这是他眼里最实用的解压之策 。
喊完口令继续为“嫦娥”护航
12月3日深夜 , 月面起飞进入倒计时阶段 , 刘建刚如机器般注视着屏幕上密密麻麻的数据 , 在页面间来回切换 , 一边锁定正常发射状态设置 , 一边随时做好应急处置的准备 。 在他面前的指挥员话筒上 , 有发射场、国内测控站、国外自管站、参试各系统和北京中心内部等7个不同按钮 , 他像弹钢琴一样根据不同的任务调度需求在特定的排列组合下敲击按钮 , 来回切换 , 同时还在会商中对发射前各类状态进行确认 。 对刘建刚而言 , 一人承担双重职责 , 犹如乐队里小提琴首席和指挥都集于一身 , 是难得的机遇 , 更是挑战 。
随着起飞控制参数及各类延时指令注入完成 , 下卸检查正确 , 刘建刚向全区下达了30分钟准备的口令 , 他感到自己的语气有些激动 。
15分钟准备 , 随着流体回路工质排放电爆阀起爆 , 发射流程转入不可逆状态 , 刘建刚向全区通报“起飞前上升器状态正常 , 后续按照正常计划实施月面起飞控制” 。 关闭话筒后 , 他不由自主地说了一句“来吧 , 走你” , 同时将面前上百页的应急预案折去了一半 。
10分钟准备 , 着陆器与上升器机械分离;5分钟准备 , 着陆器与上升器电信号解锁;3分钟准备 , 1分钟准备……12月3日深夜 , 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第一指挥厅里 , 又一次传来了熟悉又陌生的倒计时 。 大厅内的氛围安静得令人窒息 , 看着屏幕上一点点变少的时间 , 刘建刚仿佛听到自己的心跳与倒计时的节奏完美契合 , 3 , 2 , 1……“发动机开机 , 上升器月面起飞 , 起飞时间23时10分21秒” , 随着上升器腾空而起 , 刘建刚喊出了调度口令 。
他努力克制自己激动的情绪 , 控制住音量 , 让声音听起来一如往常 , 但大厅里所有人都感受到了一样的兴奋 , 已经有人不由自主地鼓起了掌 。 刘建刚深吸一口气 , 抬头望了一眼大屏幕上的画面 , 继续漫长且安静的等待 。 垂直上升、上升调姿、轨道入射 , 6分钟内上升器实现了3个阶段变化 , 终于准确进入预定轨道 , 8分钟后太阳帆板顺利展开 , 大厅内传来了大家压制已久的热烈掌声 。
而刘建刚的神经仍不敢有丝毫放松 , 起飞过程中上升器的姿态在频繁调整 , 为了在入轨后尽快计算出初始轨道情况 , 在上升器姿态稳定后 , 他第一时间通报了三向测量开始时间 , 争分夺秒组织各测控站进行捕获跟踪 。
在积累轨道数据的过程中 , 刘建刚悄悄回头看了一眼 , 身后大家在相互祝贺的同时也都在焦急等待最终轨道数据 , 因为这个数据对后续的交会对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转过头来 , 刘建刚意识到 , 此时他已经顺利完成了“0号”指挥员的发射任务 , 而作为北京总调度 , 刘建刚没有庆祝欢呼的机会 , 必须紧握来自自己的这根接力棒 , 继续这场护航嫦娥五号回家的征途 。
“各号注意 , 我是北京 , 根据北京轨道监视计算 , 上升器已进入近月点高度15公里 , 远月点高度189公里 , 倾角29.5度的预定轨道 , 北京月面起飞初轨根数及月面上升轨迹文件已向各方向发出 。 ”刘建刚向全区通报了轨道数据 , 看着我国首次月面起飞控制圆满完成 , 上升器在自己的口令之下精准进了交会对接初始轨道 , 他紧绷已久的神经终于恢复了弹性 , 兴奋和激动涌上心头 。
“嫦娥”“天问”双料总调度
刘建刚回想起了三年前他刚刚接触调度工作 , 当时正在准备的就是嫦娥五号任务 , 那时的他未曾想到 , 任务的推迟竟然给了自己磨炼和成长的机会 。 三年来 , 密集多发的态势给了刘建刚成长最为珍贵的锻炼机会 , 他像海绵一样迅速吸收任务情况 , 大小的航天任务总少不了他的身影 , 在成百上千次的联调联试中磨炼技术、积累经验 。
【轨道|为我国首次月面发射“发号施令”】如今的刘建刚 , 在嫦娥五号和天问一号两大任务中都担任北京总调度的角色 , 他尝到了辛苦付出结出的果实 , 更深感时代给予的平台与机会是自己成长的沃土 , 能够继续扎根这片热土 , 在自己的参与下见证中国航天走向更高更远的太空 , 这是他对未来的最好期许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