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汇聚多源数据,打造预报“零时刻,他们这样做!


产品|汇聚多源数据,打造预报“零时刻,他们这样做!
文章图片

获知天气实况
是一件既简单又复杂的事
观测站网不可能无限制地织密
但对实况数据的需求却需要准确把控每一处细节
发挥多来源观测数据的优势
通过融合分析
得出尽可能逼近大气真实状况的结果
成为最有效的路径
进入新世纪以来 ,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加强业务体制改革 , 着力于对气象数据的深度加工 , 从无到有 , 从粗到精 , 截至2021年 , 基本建成覆盖全球、中国和局地 , 包含大气、陆面、海洋等多圈层多要素的实况业务体系 。
发展历程篇
从“看山是山”到“看山还是山”
气象数据的收集、处理、管理与服务 , 是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的基本职责 。 海量的历史气象数据 , 再加上每天实时收集的新增数据 , 毫无疑问是一座“宝山” 。 但未经深度加工的数据 , 观测格式各异、质量参差不齐 , 虽然“看上去很壮” , 但对气象事业发展 , 特别是对智能网格预报和智慧气象服务的支持着实有限 , 一度被认为是“瓶颈” 。
既然“看山是山”作用有限 , 那么就必须要有突破 , 必须要将犹如一团乱麻的观测数据解构 , 利用先进技术进行融合分析、同化分析和智能分析 , 得到时空连续、变量协调、质量可靠的实况产品 。 虽然“看山还是山” , 但却已经重构为能真正为预报与服务提供“零时刻”支撑的数据“金山银山” 。
01
跨越
实现这种跨越 , 犹如挟山超海 , 实属不易 。
实况业务涉及到综合观测布局、资料传输速度、信息识别能力、数据融合能力、计算分析能力、共享智能水平等各个方面 , 涉及一系列科学和技术问题需要解决 。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首席专家师春香表示 , 实况业务不是飞来之石 , 背后却是十余年的艰辛探索与发展 。
2007年
对标国际先进水平 ,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引进最优插值算法 , 从多源降水融合开始技术及业务积累 。
2010年
组建多源数据融合创新团队 , 一批年轻技术骨干挑起重担 , 多源融合实况分析开启跨越之旅 。
2013年
我国第一个业务化运行的陆面数据同化业务系统(CLDAS)上线 , 首次实现区域加密观测数据、风云二号卫星降水与地面太阳辐射定量反演产品在陆面数值模式中的实时同化 , 产出的实况分析产品提供业务科研应用 。
2014年
国家气象科技创新工程的实施 , 为多源融合实况分析吹来了新的东风 。 实况分析在陆面要素基础上 , 扩展到海表要素、三维云与三维大气要素 , “海陆空”耦合发展的实况分析业务全速推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