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你们在整个任务中面对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 你们的团队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
答:去火星我们面临的挑战是巨大的 。 一是在技术方面 , 比如面对火星如此陌生的复杂环境 , 我们的认知甚少 , 对它的表面形貌、气象条件、空间环境等方面都存在着许多未知 , 甚至是我们还可能不知道有哪些是我们不知道的东西 。 为使我们的探测器能尽量适应未知环境 , 在方案设计之初就做了全面详实的任务实施计划 , 对探测器进行了针对性的设计 , 并开展大量地面试验验证工作 。 我们采用了六轮独立驱动的主动悬架结构系统 , 使火星车能够实现蟹行、蠕动等多种运动形态 , 以满足火星车能够在面对火星表面复杂地理环境的情况下 , 依然能够行驶并开展科学探测活动 。 针对火星大气稀薄且具有不确定性 , 我们研发了可展开配平翼变气动外形的气动减速技术 , 使着陆巡视器在降落过程中保持姿态稳定 , 确保火星车平稳着陆 。
另一方面是研制计划的保证 , 每26个月一次的发射窗口是极为珍贵的 , 一旦任务未按期发射 , 就要再等上26个月 。 而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给任务实施带来极大冲击 。 我们的工程研制人员面对疫情带来的严重困难 , 勇于担当 , 在中国各级政府和有关单位大力协同、周密安排、密切配合之下 , 克服疫情对任务实施的不利影响 , 实现按计划准时成功发射 。
问:你们这次的任务没有那些地方还未做到尽善尽美?有没有什么经验教训?
答:从工程总体情况看 , 我们已经圆满完成了“绕、着、巡”的既定任务目标 , 探测器在轨运行状态良好 , 配置的13台科学载荷已全部开机开展科学探测活动 , 为科学家们提供丰富的高质量科学探测数据 。 但这次任务毕竟是中国第一次去火星 , 所以不能说做到了尽善尽美 。 我们一直在反思 , 找一找与国际先进技术的差距 , 看一看在任务实施过程中还存在哪些问题 , 不断地进行总结 。
问:当你得知祝融成功登陆火星的消息时 , 你非常激动 , 那一天对你来说是什么感觉 , 在那一刻你在想什么?
答:我在现场第一时间看到着陆成功的遥测信息时 , 我的内心百感交集 。 我们“十年磨一剑”终尝所愿的欣喜 , 对工程研制对于不懈奋斗的感动 , 对各方力量鼎力支持的感激 , 一时涌上心头 , 不能自已 , 流下泪水 , 有甜有咸 。
问:“天问一号”和“祝融号”任务的成功如何改变了中国的空间科学事业?它对中国的行星科学界做出了什么贡献?
答:我们的“天问一号”和“祝融号”的成功 , 将会极大推动中国空间科学 , 特别是行星科学研究的发展 。 我们的任务可以获得包括火星地形地貌、表面物质成分、地下结构、磁场、气象和空间环境在内的多元素第一手火星科学数据 , 满足行星科学家对科学数据的需求 , 为行星科学研究提供了基本保障 , 为多出成果、出好成果奠定基础 。 认知宇宙奥秘是我们人类的事业 , “天问一号”为人类认知火星提供新的机遇 。 中国国家航天局一直积极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 , 为国外科学家参加“天问一号”任务的科学研究提供机会 , 我们热忱欢迎国外同行与我们一起开展合作研究 。
推荐阅读
- 星链|石豪:在太空,马斯克和美国当局是如何作恶的
- 快报|“他,是能成就导师的学生”
- 区块|面向2030:影响数据存储产业的十大应用(下):新兴应用
- 年轻人|人生缺少的不是运气,而是少了这些高质量订阅号
- 生活|气笑了,这APP的年度报告是在嘲讽我吧
- bug|这款小工具让你的Win10用上“Win11亚克力半透明菜单”
- 苏宁|小门店里的暖心事,三位创业者的雪域坚守
- 历史|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空间|(科技)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生活|数字文旅的精彩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