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电竞首次成为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新一轮产业投资热潮是否开启?

作为一门新兴产业 , 电竞在向传统体育靠拢的道路上 , 又迈出了关键一步 。
12月16日 , 亚奥理事会第39届全体代表大会召开 , 会上亚奥理事会通过了杭州亚组委提交的关于优化竞赛项目设置的方案 , 在保持40个大项不变的前提下 , 增设电子竞技、霹雳舞两个项目 。 其中 , 电子竞技与棋类项目同属于“智力项目”;霹雳舞属于“体育舞蹈”大类 , 这意味着电子竞技和霹雳舞正式列入杭州亚运会竞赛项目 。
电竞体育化形象加强
“电竞入选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 , 意味着电竞体育化属性得到更成分的体现 , 并且获得社会主流的认可 , 这是电竞过去20年发展历程中一直在努力的一个目标 。 ”上海市电子竞技运动协会秘书长朱沁沁告诉第一财经 。
事实上 , 2018年电竞比赛也曾亮相雅加达亚运会 , 中国代表团参加了其中三个项目的角逐 , 获得2金1银的好成绩 , 虽然当时只是“表演项目” , 拿到的奖牌也不计入总榜 , 但却迅速带动电竞“出圈” , 使其在传统体育阵营中的地位快速提升 , 并获得资本市场关注 , 各地出台相关政策加大电竞投入 。

项目|电竞首次成为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新一轮产业投资热潮是否开启?
文章图片

据腾讯安全管理部高级运营总监高大为分享 , 目前中国已经有超过200多个城市在发力电竞产业 , 从舆论热度来看已经形成了“四都一级”的格局 , 其中一级是指上海 , 四都是指北京、广州、成都、海口 , 这些城市都在围绕产业孵化、赛事落地、人才培养进行资金和资源投入 。
“电竞入亚将进一步繁荣电竞行业 , 推动其规范化、成熟化、体系化 。 ”比心陪练CEO刘华告诉第一财经 。 他认为在公众认知层面 , 电竞入亚有助于消弭误解、拉正认知 。 随着电竞入亚 , 与棋类项目同属于“智力项目” , 电竞体育化形象深入人心 。 同时电竞入亚对我国官方电子竞技赛事体系提出了要求 , 有助于构建统一的行业管理体系 , 推动我国电子竞技标准进入国际标准 , 从而提升我国在国际电子体育组织的话语权 。
此外朱沁沁认为电竞入亚还会推动电竞区域化发展 。 以上海为例 , 无论是电竞IP的构建、城市战队的打造 , 还是第三方赛事、电竞运动员注册制的推动 , 事实上都是在为未来电竞进入亚运会和奥运会做考量 。 如同传统体育一样 , 电竞同样需要国家队和地方队建设 , 伴随电竞入选亚运会 , 电竞运动员注册体系和后勤保障体系也会相应升级 , 进而促进整个电竞生态系统和产业链的完善 。
赛事项目背后的游戏厂商博弈
“任何一个职业体育项目和大型赛事之间 , 早已不是简单的比赛本身 , 后面涉及更多的是商业上的博弈 。 ”经纬中国副总裁庄明浩在知乎上说道 。
不同与传统体育项目 , 电竞项目始终绕不开游戏厂商 , 究竟以哪款游戏作为具体比赛项目 , 国家队如何设定 , 同一样是一场话语权之争 。 早在2017年 , 阿里曾宣布与亚奥理事会达成合作 , 其中包括推动电子竞技与亚运会的合作共赢 。 在阿里体育牵头打造的WESG(世界电子竞技运动会) , 以及亚洲室内与武道运动会上都鲜见“腾讯系”身影 。
而腾讯在推动电竞入亚上也一直不遗余力 。 2018年雅加达亚运会上 《英雄联盟》、王者荣耀国际版、《部落冲突:皇室战争》三款“腾讯系”电竞项目入选 。 在昨日杭州2022年亚运会官博发布消息后 , 腾讯电竞也公布了这一消息 。
电竞产业链分为三部分 , 上游主要由游戏厂商构成 , 包括腾讯、网易、暴雪等知名游戏公司 , 中游由各种不同的赛事主办方、电竞俱乐部、社区直播平台、内容团队组成 , 下游则是电竞品牌活动、俱乐部主场、电竞衍生品、电竞教育等 。 目前 , 中国电子竞技产业收入中 , 游戏收入占比达到89.2% , 赛事收入和俱乐部收入占比较低 。 在业内看来 , 电竞生态要想繁荣壮大 , 需要更多大IP赛事以及第三方赛事共同推动 。
【项目|电竞首次成为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新一轮产业投资热潮是否开启?】朱沁沁认为亚运会电竞项目可能不仅仅局限于MOBA、FPS传统游戏项目 , 也会有一些体育类、竞速类电竞 , 包括无人机新科技类项目出现 , 这些项目入选亚运会能够加速品类崛起 , 促进体育科技工业化发展进程 。
刘华则认为电竞入亚将推动我国电子竞技跨界人才的培养 。 目前 , 电竞人才缺口尚有50万人之多 , 现有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也有待提高 , 此次电竞入亚是为全球年轻人的爱好正名 , 会吸纳更多优秀人才进入到电竞产业 , 推动行业规范化、阳光化发展 。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 ,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 , 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 。 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 , 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 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
文章作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