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广电运通董事长黄跃珍:离开应用场景的AI就是“无源之水”

广电运通董事长黄跃珍:离开应用场景的AI就是“无源之水”
杨玲玲
2020-12-15 02:23:09

在黄跃珍看来 , 广受讨论的AI泡沫还会存在 , 但市场已趋于理性 。 对广电运通来说 , 发展人工智能技术不是为了估值 , 而是真正落地应用 。
时代周报采访人员 杨玲玲 发自广州
12月4日 , 总部位于广州的广电运通(002152.SZ)完成董事会换届选举 , 黄跃珍连任公司董事长 。
3年前 , 刚执掌广电运通时 , 黄跃珍就带领公司向“AI+”方向转型升级 , 广电运通逐渐完成从ATM业务一枝独秀到“AI+”多面开花的转变 。
【转型|广电运通董事长黄跃珍:离开应用场景的AI就是“无源之水”】回顾转型之路 , 12月9日 , 黄跃珍在接受时代周报采访人员专访时称 , 广电运通是“天生的人工智能企业” , 随着转型成果不断落地 , 公司部分骨干也经历了由观望到理解 , 再到全力支持的过程 。
当前 , 广电运通新一届董事会提出的新目标和任务是 , 融入数字经济发展浪潮 , 聚焦“124”战略 , 致力成为“人工智能行业应用领军企业” 。
在黄跃珍看来 , 广受讨论的AI泡沫还会存在 , 但市场已趋于理性 。 对广电运通来说 , 发展人工智能技术不是为了估值 , 而是真正落地应用 。
掌握AI技术应用先发优势
时代周报:2017年12月 , ATM行业迎来巨变之时 , 你开始执掌广电运通 , 当时是怎么确定“AI+”这个赛道的?
黄跃珍:以底层技术来看 , 从2000年开始 , 广电运通在研发货币识别、出钞控制、现金循环等ATM核心技术时 , 已逐步拥有传感、识别、算法等人工智能底层技术的基础 。
展开来说 , 人工智能主要包含“数据、算力、算法、场景”四大要素 。 过去21年 , 广电运通在全球布局超过30万台智能金融设备 , 这都是应用场景;公司掌握的钞票模式识别 , 人脸、指静脉、掌静脉、虹膜等识别都是算法;场景+算法 , 体现了终端 。 终端通过网络到核心系统收集形成数据 , 数据量足够大以后就需要算力 。 公司的ATM机+银行主机系统 , 实际上就是一个完整的人工智能构架 。
所以 , 经过21年的积累与沉淀 , 广电运通在技术研发、市场客户、服务网络、生产智造等方面都具备强大实力 。 可以说 , 广电运通就是“天生的人工智能企业” , 这让公司在转型升级的道路上更平稳 , 也在新技术应用浪潮中具有先发优势 。
时代周报:回顾这一路的转型 , 最让你印象深刻的是什么?
黄跃珍:在董事会刚开始决定要全面向人工智能方向转型升级时 , 公司一些骨干成员表现得有点困惑 , 甚至不理解 。 但公司高层知道 , 面对新形势 , 如果再不果断转型 , 广电运通将面临进退两难的困境 。
随着成果不断落地 , 部分曾经不着急转型的骨干 , 也从困惑中走出来 , 由理解再到全力支持 , 公司团队上下已形成合力 。
时代周报:在这之前 , 广电运通已经是国内ATM行业龙头 , 转型过程中 , 金融科技扮演怎样的角色?
黄跃珍:我们会进一步深耕金融科技领域 , 抓住未来3―5年的银行智能化转型窗口期 , 创新智慧网点场景 , 增加金融服务触点 , 构建覆盖金融服务、智慧营销、智慧运营以及金融数据安全为一体的全领域解决方案 , 推动银行现有业务场景数智化转型 。
另一方面 , 协同银行延伸拓展金融服务边界 , 打通银行与场景数据通道 , 共创开放共享型智慧生态 。
同时 , 探索以“技术+资金”的模式 , 参与智能合约平台、数据要素交易平台等金融科技新型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 推动数字金融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 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金融科技产品与服务能力 。
“技术+资金”解决发展痛点
时代周报:近日 , 你在世界5G大会上提出 , 5G时代 , 以AI+新基建牵引粤港澳大湾区智慧未来 , 具体如何落地 , 粤港澳大湾区相较其他区域的优势是什么?
黄跃珍:我们认为 , “城市新基建”的核心 , 是推进城市基础设施的“数字+”“智能+”升级 , 依托5G、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 , 一方面 , 以信息化手段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另一方面 , 打破既有产业边界 , 促进城市基础设施与前沿科技产业融合发展 , 催生新业态、新模式、新经济 。
就广电运通而言 , 我们拟发起设立大湾区城市新基建投资运营公司 , 以“技术+资本”模式 , 通过市场化运作 , 积极发挥政府引领作用、国有资本放大功能和广电运通行业人工智能解决方案综合能力 , 助力大湾区城市群建设现代化新型城市基础设施 。
粤港澳大湾区的优势 , 包括区位优势和发展空间 。 粤港澳大湾区占全国国土面积不到1% , 人口数量不足全国总人口的5% , 经济总量却占到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2% , 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 。
“新基建”与粤港澳大湾区的碰撞 , 势必引发无限可能 , 相关新业态、新模式、新经济的发展前景广阔 。
时代周报:综观人工智能行业 , 很多公司除了技术发展 , 也开始布局投资 , 比如 , 广电运通就提出 , 未来要联合业界和投资界的力量 , 共同打造“技术+资金”的平台 , 你认为这种趋势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黄跃珍:我们认为 , 在智慧城市建设中 , “技术+解决方案”的传统方式不是最优解 , “技术+资金”的合作模式才能真正解决发展痛点 。
具体而言 , 广电运通将在资本生态圈内 , 在企业自有资金基础上 , 拉动广州市国有基金、产业基金、投资基金投资新基建;在技术生态圈内 , 在企业技术优势基础上 , 撬动华为、腾讯、百度、移动、电信、联通等技术引领者的行业生态资源 , 帮助政府统筹推进城市的智慧化建设、运营和管理 。
广电运通还通过与当地政府成立合资公司及研究机构等形式 , 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分担的长期合作关系 , 在打通“资本圈”和“技术圈”的同时 , 与政府部门商议合作 , 共同进行顶层设计;在政府战略规划的基础上 , 提供全方位服务 , 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新基建生态圈 。
时代周报:近几年 , 人工智能受到高度关注的同时 , 行业内关于AI泡沫的讨论并不少 , 你认为AI泡沫还存在吗?如何看待这种泡沫?
黄跃珍:泡沫还会存在 , 但是市场已经趋于理性 。 就广电运通而言 , 我们发展人工智能技术不是为了估值 , 而是要真正落地应用 , 服务实体经济 。
对我们来说 , 离开应用场景的人工智能就是“无源之水” , 我们希望更多地专注能为人们提供便利生活的解决方案 , 而我们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最终都将以场景的方式实现 。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 , 除转载外 , 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 , 未经书面协议授权 , 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 。 违反上述声明者 , 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 , 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chiding@time-weekly.com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