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数字经济背景下的人与社会

灵活就业:数字经济浪潮下的人与社会
作者:邱婕
出版社:中国工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年10月
一转眼 , 我们进入21世纪已经20年 。 回首过去 , 迎接千禧年时的喜悦似乎还在昨天 , 但这个世纪的五分之一已经悄然过去 。 我们身处在技术发展从未如此快速的时代 , 也身处一个劳动世界面临转折的时代 。
技术与人的关系 , 在今天是这样的紧密 。 我们在享受技术带来的便利服务的同时 , 也越来越感受到技术的挑战 。 在移动时代 , 手机已经变成我们身体的一部分 , 我们每天与手机相处的时间远远多于家人和朋友 , 而手机也慢慢变成禁锢我们的笼子 。 我们接收的大量信息来自手机 , 碎片而情绪化 , 善良常常被消费 , 故事总是反转 。 我们越来越被禁锢在手机编制的信息茧洞中 , 工作顺着手机慢慢侵蚀生活 , 上班与下班的界限日渐模糊 , 生活的空间不断被蚕食 。 100多年前 , 工人们为之奋斗的“三个八小时”目标 , 或许正在离我们越来越远 。
站在时代面前 , 我们如何思考当下 。 本书从“技术—经济—生产关系”的角度观察数字经济背景下的人与社会 。 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不同的是 , 今天经济形态是多元的 。 数字技术既可以推动传统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 , 也可以催生出分享经济、平台经济、零工经济等各类经济形态 。 在技术对生产关系的影响过程中 , 不能忽视经济形态这个中介变量 。 经济形态的多元化趋势是这个时代的特征之一 。 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 , 技术的发展创造出大工厂式生产关系 , 从小手工作坊到大工厂 , 在这个过程中 , 广大劳工完成了从农业生产者向工业化劳动者的转变 , 同时也产生了城市化或城镇化 。 2012年 , 我国城镇化率首次突破50% , 城镇常住人口超过了农村常住人口 。 这是我国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 其背后是工业化劳动关系发展的持续推进 。 进入数字经济时代 , 新的生产关系又将如何改变我们的社会?在数字经济中 , 我观察到越来越多新生代劳动者从传统就业部门转入新经济领域 , 新就业形态不断涌现 。 在本书中 , 我们通过实证研究的方式 , 观察了数字经济中最庞大的就业群体——网约送餐员 。 在写作过程中 , 我也逐渐感受到这一群体得到越来越多的社会认可和接纳 。 从上海成立了全国第一个网约送餐员地区工会 , 到安徽省蚌埠市签订全国第一份网约送餐员行业集体合同;从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天安门广场阅兵游行队伍里的网约送餐小哥队伍 , 到人社部新增职业中出现的“网约配送员” 。
这些新业态从业者 , 已经融入我们的生活 , 成为大家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如国庆阅兵游行队伍中的网约送餐小哥就被亲切地称为“银河护胃队” 。 但在就业领域中 , 他们遇到的制度性障碍还有很多 , 他们的诸多权益还没有得到有效维护 。 在本书中 , 我们可以从一个典型个案中看到一位刚刚进入这个行业的小哥遇到的各种问题——劳动关系的不确定 , 每天穿梭在路上的交通风险 。 我们也可以从一百个判例中看到这个行业的迭代发展 。 从直雇的劳动关系到创新的众包模式 , 再到地区性外包形成新的雇佣关系 , 新就业形态没有形成一个固定的用工模式 , 而是在发展中不断蜕变、迭代、进化 。 整个社会的用工关系也正在从一种相对静态、固化的形态 , 转向动态、变化的形态 。 这种趋势在国际劳工组织2003年的《雇佣关系的范围》报告中已经被关注 , 并将其定义为客观不确定雇佣关系 。
伴随着劳动关系的不确定 , 这个巨大就业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也再次凸显出来 。 每日在我们身边穿行、奔波的网约送餐小哥们 , 有着更高的职业风险 , 但却难以获得完善的人身和职业的保障 。 这一群体的主体是新生代农民工 , 他们是工业化、城市化转型中的大多数 。 在数字经济时代 , “身份”与“契约”再次成为他们获得保障的制度障碍 。 尽管“社保全覆盖”已经多次被写入相关政策文件 , 但是市场化转型后依靠劳动关系纳入国家社会保险体系的解决路径 , 在数字经济的不确定雇佣关系中失效了 。 “身份”的无法改变和“契约”的无法认定 , 导致这个群体在社会保险体系中处于真空状态 。 社会保险缺失不仅会给他们自身带来不可控的风险 , 对国家来说 , 这同样是系统性风险 。 因此 , 本书试图探讨将他们纳入社会保险体系的可行路径 。
数字经济时代拥有高度多元的就业关系 。 传统的标准劳动关系并没有消失 , 作为工业社会中最基本的社会关系 , 劳动关系还远没有到终结的时候 。 劳务派遣、非全日制用工在数字经济时代有所增加 , 但也没有成为主流 。 三角雇佣关系这类更为复杂的雇佣关系出现各种变体 , 标准雇佣关系、劳务派遣关系、业务外包关系相互交织 , 就业领域中用工关系的复杂化、多元化趋势明显 。 在本书中 , 我们将从四个维度回述劳动关系的调整框架——标准劳动关系、非标准劳动关系、雇主、雇员 。 从劳动关系由标准到非标准的变化 , 到雇佣关系中不变的人与组织 。 在关系的变化和主体的不变间 , 本书将阐述法律如何调整不同的主体和关系 , 以此回应我们身处的数字经济时代的劳动就业 。
当然 , 在数字经济时代出现的新就业形态从业者远远不只网约送餐小哥 , 还有已经被裹挟进入信息洪流而开始远程工作的我们自己;还有在我国现有劳动就业体系中被长期忽视的自雇业者 , 他们中很多人换成时髦的语言说就是零工经济里的零工;还有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之外的情感劳动 , 在进入人工智能时代后 , 或许最不容易被替代的工作恰恰是情感劳动;还有数字劳工 , 最早使用这个概念的是传播学领域 , 在他们的学科概念中 , 你我这样的网民都是数字劳工 , 但本书希望探讨的更多是数字经济领域新兴的雇佣型劳动者 , 并希望通过对这些新形态就业者进行分析 , 开启对劳动世界未来的思考 。
【背景|数字经济背景下的人与社会】(本文为《灵活就业:数字经济浪潮下的人与社会》一书前言 , 标题为编辑所加 , 编发时有删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