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麦斯
在自动驾驶大热的汽车行业 , 绝大部分企业只关注于汽车自身的视觉系统 , 却忽视了听觉系统 , 不知不觉使汽车变成了只能看不能听的聋子 。
作为国内拥有仿真分析、试验测试和软件算法能力最为完备的第三方NVH工程服务商之一 , 拾音科技却能完美弥补这个缺陷 。 通过辨析由外界传来的各种声音 , 过滤和消除无用的杂音 , 留下能触发自动驾驶系统控制的类似救护车警报等有效声源 , 使汽车具备独特的听觉系统 , 更好地应对城市开放型路面的复杂场景 。
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蓬勃发展 , NVH成为近几年来国内消费者非常关注的一项指标 。 NVH全称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 , 它直接影响到车内人员的舒适性 。 以丰富客户的感知体验技术为使命 , 拾音科技的愿景是通过用接下来的3-5年时间 , 成为国内最大的汽车工程服务商 , 并提供最领先的声学核心技术领域的方案、设备和产品 。
“2019年 , 我们有机会去美国那几家顶尖的高科技企业做交流 , 在那里大家达成了这样的共识 , 即过去几十年 , 大家都在研究触控技术 , 未来10多年 , 非接触的技术一定是趋势 。 ” 拾音科技CEO吴仍广对《创业圈》说 , “我们也能看到目前非接触技术的整体发展 , 非接触包括视觉和听觉 , 而声音相比于‘看世界’这样的一个感知来说 , 它其实更多了一项情感的表现 。 对于拾音的未来 , 我们有很多想象 , 但眼下最重要的是脚踏实地地活下去 。 ”
打造多维竞争优势
成立于2015年 , 拾音科技选择汽车声学和听觉系统作为创业的切入点 , 除了和整个创始团队的专业及过往的从业经历有一定的联系之外 , 更主要的原因是整个团队对于汽车声学的市场空间的判断 。
文章图片
汽车NVH是整个汽车开发服务行业里面附加值最高的领域 , 并具有一定的技术门槛 。 统计资料显示 , 整车约有1/3的故障问题是和车辆的NVH问题有关 , 而各大汽车厂商有近20%的研发费用是消耗在解决车辆的NVH问题上 。 优秀的NVH会明显提升用户的驾乘质感 , 也是汽车厂商车辆设计和制造水平高低的最好体现 。
作为一家与声音打交道的企业 , 拾音科技致力于提升乘员出行感知体验 , “让驾乘成为享受” 。 目前 , 拾音科技的主要产品包括车内声效补偿(ASC) , 车内主动降噪(ANC)和车外主动声浪(ASD) 。 其中 , 车内主动降噪(ANC)是拾音科技的明星产品 , 其最大特点是 , 通过对驻波现象的人为操控 , 将行驶中的车内噪音降低5-10dB , 达到以往需要通过投入大量声学吸隔声材料才能达到的效果 。
成军5年 , 凭借技术壁垒和优质的第三方服务意识 , 拾音科技逐渐形成了差异化竞争优势 。
“比如说 , 在我们实验硬件这块的竞争优势 , 体现的是基于我们所代理或者是研发的设备 , 这个设备一定是顶尖的 , 或者能填补行业空白的 。 如果是自己研发的产品 , 要体现它的优势 , 一定需要具备独创性和高技术含量 。 技术服务这块的竞争优势体现在整个团队的从业经验 , 解决问题的能力 , 当然还包括作为第三方的服务意识 , 这也是我们价值观的第一条 。 ”吴仍广表示 。 他和他的团队相信 , 服务行业最终会落到价格竞争上 , 而这也要求整个组织架构和经营模式在控制成本上必须具备优势 。
新冠肺炎疫情下 , 服务和硬件价格成为企业比拼的主战场 , 竞争进一步加剧 。 由于拾音科技在过去不断对自己的业务进行横向拓展 , 整个赛道也变得越来越宽 , 因此 , 其对标的企业也从同级别的企业转变为那些曾经仰望的巨头 , 其中就包括中汽研和中国汽研这两个国家级的汽车研究机构 , 以及一些外资企业 , 比如麦格纳 。
“从整个公司的竞争优势来看 , 我们业务模块具备多样性 。 围绕感知体验这个方向 , 我们要做到多维适应 。 在跟竞争对手进行PK的时候 , 可能在某一板块上 , 特别是在价格竞争上 , 我们可以进行一些让步 , 但我们通过这样的一个切入口 , 可以接触到客户更多其他的业务板块 , 这也是我们说的多维竞争的一个优势 。 ”吴仍广称 。
加固“护城河”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与消费结构的升级 , 消费者已经不再满足于车辆的性能配置 , 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更在意车辆的舒适性 。 虽然NVH涉及相关的零部件众多 , 各种参数与工况条件复杂 , 但并非是不可攻克的高地 。
文章图片
广阔的市场空间吸引了越来越多企业和资本的入局 。 而为了进一步加固自己的“护城河” , 拾音科技在2019年年底成立了创新和战略部门 , 主要目的正是为了产品的落地和商业化 , 以保持在这一赛道“先人一步”的优势 。
拾音科技目前的产品仍集中在定制领域 , 定制的产品主要是特殊用途的台架和设备 。 这类产品都具备较高的技术壁垒和较高的附加值 , 因此对成本的敏感度不高 。 而对于需要通过规模效应来获取利润的产品 , 公司则仍将遵循成本领先战略 。 目前 , 拾音科技正计划通过从Demo到试制产线再到规模流水线的方式 , 来不断摸索有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逐步落地 。
吴仍广指出 , 未来 , 拾音科技将继续在汽车研发的服务业深耕 , 而高科技企业将成为他们重点开拓的市场 , “希望产品能在更多的高科技企业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
“比如 , 去年我们曾给苹果和谷歌提供了一些声学方面的设备硬件 。 我们更希望在国内的一些高科技企业 , 包括互联网企业 , 能够进行一些开拓和推广 。 ”吴仍广说 。
经历五年来的发展 , 小到企业形象、工作形式 , 大到公司治理 , 最后到企业文化的建设 , 拾音科技已经形成了自己一些独有的东西 。 而企业人员的发展晋升通道设计 , 亦为这样一个由工程师组成的团队提供了多种职业规划可能性 。 不过 , 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 , 拾音科技亦面临着成长的烦恼 。
相对于创业公司普遍会遇到的现金流短缺、业务拓展停滞、技术提升瓶颈等难题 , 拾音科技眼下最大的挑战 , 则在于“人” 。
吴仍广指出 , 业务驱动组织变动 , 拾音科技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了“前台业务开拓、中台执行 , 后台研发运营”的组织架构 。 而公司要拓展新的业务 , 就一定需要业务大牛和技术大牛的补充 , 这是关键 。
目前 , 拾音科技共有员工70多名 , 计划在2021年将这一数字拓展至逾100名 。 另一方面 , 拾音科技还设立了合伙人制度 , 制定了全员股权激励计划 。
“从外部而言 , 由于我们不断拓宽竞争赛道 , 面对这些巨头 , 如何平衡竞合关系;而从内部来看 , 在业务快速发展的过程中 , 公司整个服务一梯队的成员如何自我提升 , 如何管理好我们的团队和业务 , 这些都是我们当前需要解决的难题 。 ”吴仍广表示 。
【汽车|拾音科技打造“听世界” 让驾乘成为享受】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 , 除转载外 , 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 , 未经书面协议授权 , 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 。 违反上述声明者 , 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 , 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chiding@time-weekly.com
推荐阅读
- 产品|泰晶科技与紫光展锐联合实验室揭牌
- 空间|(科技)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相关|科思科技:无人机地面控制站相关设备产品开始逐步发力
- 机身重量|黑科技眼控对焦23年后回归,升级! 江一白解读EOS R3
- 硬件|汽车之家年底裁员,员工称多个职能部门已被撤销
- 公司|科思科技:正在加速推进智能无线电基带处理芯片的研发
- 项目|常德市二中2021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再获佳绩
- 视点·观察|科技巨头纷纷发力元宇宙:这是否是所有人的未来?
- 技术|聚光科技旗下临床质谱仪获批医疗器械注册证
- 人工智能|聚焦车载人工智能计算芯片研究 推进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