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期|深圳打造全过程创新生态链 迎来新一轮人才聚集高峰期( 二 )


5年前 , 深圳大学就在国内率先建立预长聘教师制度 , 所有预长聘教师均不再入编 , 从与编制挂钩的“身份管理”转向实行真正意义上的“岗位管理” , 推动高校人事制度改革走向深处 。
而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早在建校之初 , 就由学术副校长牵头制定了与国际接轨的职称晋升制度 , 设立教学科研型、教学为主型、科研为主型等3种岗位类别 。 重在评价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和贡献 , 以国际同行匿名评审为核心依据 , 不简单把人才“帽子”、论文数量、承担项目和获奖等作为限制性条件和直接依据 。 职称评聘不预设名额限制 , 让青年人才专注于自我提升与自我竞争 , 发挥积极评价和正向激励作用 。
在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 多年来 , 学校突破人事制度制约 , 2000余名全职在岗教职工中 , 有本科学历的名匠大师 , 有来自行业、企业的高水平“兼职教授” , 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博士、博士后 , 有教学、科研、竞赛样样皆通的“多面手” 。 去年出台的《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实施方案》 , 更提出了“分类评价”方法 , 设置教学为主型、教学研发型和专职研究型等岗位类型 , 供教师自主选择 。
中国科协公布了入选第六届“青年人才托举工程”(2020-2022年度)的400人名单 , 来自深职院霍夫曼先进材料研究院(诺奖团队)的90后副教授王浩 , 是唯一来自高职院校的入选者 。
深圳从2017年正式启动诺奖实验室建设 , 决定依托大学、事业单位、科技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科技型企业等单位 , 邀请诺贝尔科学奖、图灵奖、菲尔兹奖得主共建实验室 。 目前已建起11家诺奖实验室 。
最新数据显示 , 目前 , 深圳的高校已成为深圳高层次人才重要聚集地和培育人才的重要平台 , 全市高校专任教师中博士研究生占比69% , 全职两院院士约42人 。
中青报·中青网采访人员 刘芳 来源:中国青年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