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色|电影修复让银幕佳作旧貌换新颜( 二 )


片中还有一场戏是上海的街景 , 修复师们翻阅了大量当年的老上海照片 , 没想到还真找到了拍有当时相同街道、建筑的照片 , 上面还有广告牌——虽然不是同一块广告牌——但至少让修复师们知道了当时上海的广告牌是什么样子 , 可以去仿照 。
“当年受到经济条件限制 , 有的场景做得没那么真实 , 有一些舞台感 , 比如木板墙做得比较简陋 , 或者窗外画的是固定的镜片风景 , 我们也可以通过修复把原片不完善的地方变得更加理想 。 ”黎涛说 。
修旧如旧还原当初视效
电影修复的最高境界 , 便是修旧如旧 , 如果能找到影片主创 , 请他们参与调色工作 , 就能更好地还原影片的画面效果 。
“我们都知道《红高粱》肯定整体是一个偏红色色调 , 但是它到底红到什么程度 , 红到什么样效果 , 没人说得清 。 ”电影修复师孙帆说 , 他们请来了《红高粱》摄影指导顾长卫 , 他看完修复师们的调色后说:“你这个还不够特别 , 我们想要那种黄昏调 , 很暖很红的感觉 。 ”在主创的建议下 , 修复工作得到了最精准的参照 。
修复《那山那人那狗》时 , 该片导演霍建起也来了 , 他说 , 片中有一段石板路的镜头 , 当时他想拍出湖南湿漉漉的感觉 , 然而拍摄时正值酷暑 , 洒水车又上不了拍摄地所在的山区 , 最后只能用人工挑水 , 泼到石板路上 , 然而效果仍然不理想 , 这个镜头也一直成为他心中的遗憾 。 但如今依靠修复技术 , 修复师们通过调色和特效 , 满足了霍建起当年“湿漉漉”的愿望 。 孙帆说 , 弥补遗憾 , 或者说让影片更加完善 , 也是影片修复的作用之一 。
电影修复师胡晓彬刚接手《祝福》修复工作时 , 原片未调色的画面让他大感惊喜 , 因为这部影片的胶片保存得比较好 , 画面很是鲜艳 。 “修《祝福》之前我修了《林家铺子》 , 这两部影片的摄影和美术是同一批人 , 风格非常接近 , 我就想 , 颜色会不会也很接近 , 但实际上并不是 。 ”
胡晓彬和同事找来了《祝福》导演桑弧的导演阐述和摄影指导钱江的摄影阐述 , 发现主创开篇就强调 , 本片虽然是新中国第一部彩色故事片 , 但因为是悲剧 , 不宜绚丽夺目 , 而是一种淡彩色的味道 。 这一下就给修复定下了基调 , 修复师们便按照主创的原意 , 将影片一点点调成冷冷的色调 。
“其实电影修复跟故宫里修文物是一个概念 , 不可能做旧 , 更不可能创新 , 而是一种精准还原 , 无论什么颜色 , 都有依据 。 我们的每一部影片修复 , 都是对一个经典的还原和保护 。 ”电影修复师王峥说 。
修复不能画蛇添足
声音也是电影的重要组成元素之一 , 除了修复画面 , 修复师们也会对影片声音展开修复 。 限于当年的技术条件 , 很多老电影都是单声道 , 但在今天技术的辅助下 , 可以上升到5.1声道 , 实现饱满的环绕音效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