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程|《绿皮书》:人生终究是一场自我整合的旅程

获得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的电影《绿皮书》,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在19世纪60年代的美国,南部种族歧视十分严重,黑人钢琴家唐·雪莉为了南下进行为期八周的巡演,雇佣了白人托尼做司机兼保镖。
托尼十分不喜欢黑人,但是因为高昂的薪酬接下了这份工作。一路上两人迥异的性格使得他们之间产生不少矛盾,随着旅途的不断继续,托尼对唐的印象开始改观,而唐也在这次旅途中逐渐发生变化……

旅程|《绿皮书》:人生终究是一场自我整合的旅程
文章插图
唐·雪莉出场时坐在优雅宝座上透露出的那种深深的孤独感和影片末尾他在酒吧里与一群黑人共同演奏爵士音乐的快乐尽兴形成强烈的反差,这点也令我印象最为深刻。而这种变化的发生,则源自于对自我的接纳和整合。
一、对自我的不接纳,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旅程|《绿皮书》:人生终究是一场自我整合的旅程
文章插图
“是的,托尼,我住在城堡中,一个人。我不够黑、不够白、不够男人……”当唐在大雨中对托尼说出这段话的时候,我们看到一个对自我感到困惑的人内心是何其挣扎。
作为天才钢琴家的唐,两次进入白宫演奏,在美国的北部受到敬仰和追捧。然而在南下的巡演的过程中,走下舞台的唐,不能使用白人专用的卫生间、餐厅、化妆间,受尽羞辱和歧视。
因为富有的白人让唐为他们弹琴,只是觉得这会让他们自我感觉高雅,而舞台下的唐对他们来说只是一个老黑。
【 旅程|《绿皮书》:人生终究是一场自我整合的旅程】电影中有一幕,唐独自坐在黑人旅馆的房间外喝酒,其他黑人邀请他一起玩游戏,唐拒绝了。黑人们很生气地说:“你觉得自己很高贵吗?”对于唐的黑人同胞来说,唐不像他们。无论是所处的环境、观念或者行为方式,唐都与他们有着巨大的差别,因此在黑人中,唐也不被接纳。
“我到底是谁?”是唐自我身份混乱的一面,另一面则是他对于自我特质的不接纳。对于唐来说,做一名古典音乐家才是他的梦想,但是因为白人不喜欢黑人演奏古典音乐,他便只能做流行乐的演奏。偏偏以唐为主的三重奏大受欢迎,在当时非常流行。对于唐来说,他对自己流行音乐的天赋和才能是不认可的,因为这会让他觉得自己只是一个为白人提供娱乐的演出者。
无论是自我身份混乱导致无法很好地自我接纳,或者是不认同自己某方面的特质,都会让人产生巨大的内耗以及深切的孤独感。
因为不喜欢自己身上的某些特质,便需要耗费一部分心力去抵抗这些东西,这就会导致疲惫与痛苦。这种痛苦无从排解的情况下,便会表现为不恰当的成瘾行为。
在电影中,虽说唐没有表现出很明显的成瘾行为,但仍然有几个细节我们可以推测唐对酒精是有一定的依赖的。第一个是在前往第一站的旅途中,唐向托尼交待必须保证他的房间里每晚都有一瓶顺风威士忌;第二个是唐在演出结束后,独自坐在房间的阳台上,拿着一瓶酒在喝;第三个是唐在酒吧喝得烂醉如泥被一群地痞流氓欺负。
当然这种成瘾行为的另一作用因素便是内心深切的孤独感。电影中的唐是孤独的,他虽然住在金碧辉煌的音乐厅楼上,那里应有尽有,但是他只能一个人孤独地坐在宝座上。他在与托尼交谈的时候,透露自己有一个兄弟,但是已经没有联系了,有过一段婚姻,也因为种种原因结束了。他独自在城堡中,尽显苍凉。

旅程|《绿皮书》:人生终究是一场自我整合的旅程
文章插图
英国著名采访人员Johann Hari在TED演讲中提到,他曾花三年时间研究成瘾行为,发现成瘾是一种失连的补偿行为。人类天生有相互连接的需求,但是当我们无法与人产生连接的时候,就会通过与事物连接的方式来舒缓压力。
应该说,唐的酒精依赖与其内心深切的孤独不无关系。
另外,由于对自我的不接纳,往往对他人也很难接纳,很容易在自己的周围筑起一道防御的“心墙”,从而造成人际关系上的淡漠与疏离。唐对一切不喜欢的事皱眉头,并毫不留情的指责,比如托尼在车内房间里吸烟、捡商家掉落在地上的玉石、托尼用词粗鄙以及同一群黑人在街头赌博。
“只有当我们对自己不那么苛责的时候,我们才能对他人不那么苛责”,唐对托尼的“看不惯”实际上是对自我苛责产生的投射。
人是一个复杂多变的个体,每个人都有很多不同的面,也许既热情又冷漠,也许既优雅又粗鄙、也许既乐观也悲观……在不同的时刻,我们展现出的是不同的自我,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面都是自我的一部分,唯有如此,人才能变得立体、丰富。总而言之,当我们无法对自我做到很好的接纳的时候,便会产生更多的内耗、孤独感以及人际关系上的问题。
二、自我整合会带来哪些正面影响

旅程|《绿皮书》:人生终究是一场自我整合的旅程
文章插图
内在自我和谐的人是什么样的呢?我们从电影的另一主角,白人司机托尼身上可以看到。
首先,活得比较快乐,心理健康程度比较高;
托尼在给唐做司机之前,是一家酒吧的保镖,因为酒吧停业,托尼没钱支付房租和生活费,不得不去汉堡店里和人比赛吃汉堡以及当掉自己的手表。比起唐,托尼的境况应该说是挺惨的,但是托尼却并没有表现出焦虑和慌张,这源自于他的乐观。而他的这种乐观,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对自我的接纳程度比较高。
托尼在电影中,有一个名字叫“Tony Lip”,Lip自身在俚语里指粗鲁莽撞的话语,大家给托尼取这个外号,是因为他很会说粗话大话,托尼不仅没有生气,反而接受得怡然自得。因为他觉得这代表自己很有怂恿他人的能力。
另外两人在车上吃炸鸡的一幕,把一个内心拧巴的唐和一个率性而为的托尼刻画得淋漓尽致。对于托尼来说,想吃就吃,想扔就扔,毫无心理负担;
而唐呢,尽管闻到炸鸡的香味,会依然纠结于这好像会弄脏自己的衣服、好像不够卫生等等问题。
这个细节可以反映出在平时为人处事时,内心拧巴的人往往还要花费更多的心力在内在的斗争上,而类似于托尼这样率性的人则不必要耗费这部分能量。相比之下,自然托尼这样的人会活得更潇洒恣意。
托尼在影片中提到自己父亲说的那句话,我想可以来表达这样的状态:“不管做什么,都要倾尽全力,工作就工作,笑就大笑,吃东西时,就当是吃最后一顿。”这样的人,自然心理健康程度更高。

旅程|《绿皮书》:人生终究是一场自我整合的旅程
文章插图
其次,自我整合较好的人往往处理人际关系更加游刃有余;
对于托尼来说,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只要能达成自己的目标,无论贿赂也好,用拳头也罢,都是可以的。他在这方面并不会受太多内心良知的束缚,比如不像有人会纠结自己用的方式是不是道德的、是不是正确的,因此他会显得很灵活。
灵活,是源自于对自我的接纳度比较高。除了违法犯罪的底线,托尼允许自己可以这样,也可以那样。他对自我的允许,也决定了他对他人的接纳程度。唐因为和男人亲热被警察抓住,托尼把唐从警局捞出来后,唐因托尼贿赂警察而质问他。
托尼却只字不提对唐性向的鄙夷(毕竟当时还是上世纪60年代)。第二天唐向托尼道歉,托尼站在楼梯转角回头,只淡淡说,他大半辈子都在纽约的酒吧工作,知道这是一个复杂的世界。

旅程|《绿皮书》:人生终究是一场自我整合的旅程
文章插图
正是这种灵活的处事方式,使得托尼成为一个处理人际关系的高手,他能摆平很多别人摆不平的事。这也是唐雇佣托尼的一大原因。
三、我们能通过哪些方式进行自我整合

旅程|《绿皮书》:人生终究是一场自我整合的旅程
文章插图
首先,是自我发现与觉知;
当我们对自我无法有一个准确的认知的时候,我们是无法对自我进行整合的。有一句话叫“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阅读中,我们会看见很多他人的思想,在旅行中,我们会碰见各色各样不同的人。
无论是阅读还是旅行,我们的自我都会与更大更广阔的世界产生碰撞,在发生碰撞又反弹回来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哦,原来我有这样的一面”。
电影中的唐就是在南下巡演的过程中,见到各色各样的人,受到不同的待遇,在掌声和歧视中,唐觉察到内在自我的混乱,也逐渐明晰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在圣诞前夕,因为一家高档餐厅拒绝唐在里面用餐,唐和托尼放弃了在这里演奏,而是到一家黑人酒吧,并与店里的伙计们合作了一曲爵士音乐,真正地接受了自己的黑人身份。在演奏的时候,有一个细节,唐把钢琴上的一杯威士忌拿开,放到了地上,这是他对自己钢琴家身份的尊重。“我是黑人,也是钢琴家”唐完成了对自我身份的整合。
其次,在与他人的互动中学习到;
唐对自我的接纳,很大一部分是在托尼身上学习到的。
比如,唐在酒吧被一群地痞流氓欺负的时候,托尼诓骗他们自己身上有枪,在心理战的博弈下,托尼带着唐有惊无险、全身而退。再比如,前面提到的吃炸鸡的桥段,以及托尼贿赂警察救唐的情节。在这些互动中,唐发现还有托尼这样的处理方式,于是就能够从原先给自己设定的框框里跳出来,去接受更多东西。
心理治疗大师亨利博亚曾说过:“那些父母没能教会给我们的,我们可以从更大的世界中去学到。”每个人的家庭所能给予的东西是比较局限的,但是我们能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在更大更广阔的世界中去得到这些我们需要的。

旅程|《绿皮书》:人生终究是一场自我整合的旅程
文章插图
唐·雪莉因为想要改变人们对于黑人的歧视,选择来到危险重重的南方巡演,面对未知的处境和尴尬的羞辱,他依然心怀勇气,一往无前。而这个过程,也带给他很大的回报,就是发现自我、整合自我,重新拥抱亲情与友情。
我们的人生,又何尝不是一场自我整合的旅程呢?在生命行进的过程中,不断地去觉知自我,解决内心的冲突和矛盾,最终在与他人的互动中完善自我,达到自我整合。
原创:萧潇责任编辑:一只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