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财经社|爱立信也扛不住了?( 三 )


这也意味着中国市场使用场景复杂 , 对电信设备要求极高 , 而华为和中兴无论在支撑、运维、产品力 , 抑或是响应速度上均得到了运营商的认可 。 反观爱立信本土化拓展则遇到瓶颈 , 内部人员经常反映的流程重、响应慢、技术缺乏灵活性始终无法得到缓解 。 电信分析师马继华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直接指出 , 爱立信技术和设备的竞争力下降就是主因 。
显然 , 自负且充满傲气的爱立信团队拒绝承认这一点 , 这从鲍毅康的发言中也可管中窥豹 , 他将业绩下滑的逻辑指向行业普遍性的芯片缺货潮和其他因素 , 并表示这让产业链各方供应无法及时应对 。
而在今年8月 , 中国电信执行董事兼执行副总裁刘桂清在中期业绩会上表示 , 芯片供货的紧张对部分设备供应产生一定影响 , 是上半年(5G基站)建设进度滞后的一个原因 。 不过他重申 , 从全年看 , 不会影响整体的工程建设任务和5G建设目标 。
也正是基于中国5G的重要性 , 尽管业绩下滑、裁员新闻频出 , 但爱立信并不会放弃中国市场 。 来自爱立信射频供应商的员工刘强向AI财经社分析称 , 爱立信官方对于中国区的供应链已经提前预期和准备 , 一些未落的订单 , 出货地改为越南和墨西哥 。
原因显而易见 , 不是简单的财务收入 , 而是由于中国市场的意义 , 没有中国客户挑战性的磨练 , 从一定程度上设备水平会直线下滑 , 爱立信在欧美阵营不再有优势 , 在其身后方还有诺基亚、三星甚至思科虎视眈眈 。
换言之 , 爱立信需要中国市场的调教 。
激进5G投资后的自救
虽然爱立信面临挑战 , 但正如华为人在知乎上的评价 , 爱立信是个可敬的竞争对手 。
一方面 , 多年全球化的运维实战让这家通信老店极具经验 , 虽然在分布式基站、无线设备共享等新技术上存在明显短板 , 但在诸如敏捷开发和管理等环节上 , 爱立信始终踏着自己的节奏 , 不被他人的战略所左右 , 更不会被无谓内耗拖垮 。
而在硬币的另一面 , 百年的积淀和沉浮令其具备足够的韧性 。 走过2000年全球经济萎靡带来的通信业急刹车 , 挺过华为和中兴全面兴起的4G时代 , 爱立信在今天依然能伫立在5G设备商头部阵营 , 除了关键的供应链稳定、新技术投入和知名企业文化外 , 一次次自救戏码功不可没 。
在全球诸多电信企业均受到严重冲击的千禧危机时刻 , 爱立信面对亏损率 , 先选择降低运营成本 , 出售非核心业务 , 以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 , 其倡导的“瘦身理念” , 我们在今天依然能从中国联通等企业的混改战略上看到缩影 。
不过 , 这次爱立信能否再次自救成功?
2013年 , 爱立信在中国通信市场营业额首次被反超 , 其后 , 爱立信网络多位干将 , 如思文凯、卫斯翰和鲍毅康 , 同时决定在5G上进行高额激进的投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