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天空里的消费升级:航空互联网进入爆发临界点

_原题是:天空里的消费升级: 航空互联网 进入爆发临界点
根据中国民航局的统计数据 , 在新冠疫情尚未暴发的2019年 , 民航行业全年旅客运输量为6.59亿人次 , 航空公司的总飞行时间为1231.13万小时 。
然而 , 漫长的飞行过程中 , 几乎所有的乘客都处于“失联”状态 。 在互联网高度渗透人们生活的今天 , 24小时“在线”已经成为绝大多数人的常态 , 几小时的与世隔绝 , 百无聊赖之外 , 还有更多的不安全感 。
2018年 , 民航局发布的《机上便携式电子设备(PED)使用评估指南》 , 正式拉开在飞机上使用包括手机等在内的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序幕 。 但是今天 , 在超九成以上的航班上 , 手机打开后仍是无网可连 。
数据显示 , 截至2020年底 , 我国共有运输航空公司64家、运输飞机3903架 , 其中 , 仅有20家航空公司的654架飞机能够为旅客提供客舱网络服务 , 而同时具备空中接入互联网能力的 , 只有11家航空公司的213架飞机 , 占比约5.4% 。
不过 , 机上WiFi能否普及 , 也并非由航空行业独自决定 。 民航局专家库专家谢鹰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人员 , 航空互联网是一件跨界的事情 , 除了航空圈 , 还涉及通信和互联网领域 。 所以 , 产业链条上各个环节的发展进度 , 以及能否实现多方协同 , 都将决定机上WiFi的推广度 。
令人欣喜的是 , 在政策层面 , 主管部门已经释放出利好信号 。 今年5月 , 民航局发布了“我为群众办实事”任务清单 , 其中一条便是“推进航空器客舱无线网络服务” 。
ATG方案成为最优解
当然 , 要想实现机上WiFi , 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网从哪里来 。 目前 , 业内主要有两种技术方案:
一是卫星通信方案 , 该技术是以卫星为中继 , 地面站把信息传递给卫星 , 卫星接收后再转发给飞机;二是空对地(ATG)方案 , 主要是在地面建设能够覆盖天空的专用基站 , 构建一张地空立体覆盖的专用网络 , 从而进行地空高速数据传送 。
中国移动交通行业总经理严茂胜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 , 航空互联网最早采用的都是卫星通信方案 , 这是因为传统的地面通信基站 , 无法覆盖到万米高空 。
后来 , 随着通信技术的进步 , 在一些国土面积比较大、国内航线比较长以及地面具备网络建设条件的国家 , 开始出现ATG方案 。 与卫星通信方案相比 , ATG方案拥有更宽的频谱资源 , 性价比也更高 。
比如在改造方面 , ATG的改造包括两部分:一是基站 , 二是飞机 。 据谢鹰介绍 , 基站改造主要是利用现有基站资源 , 加装一套专门针对低空通信的设备 , 而飞机改造是在飞机腹部加装天线 , 内部加装接收设备等 , “整体投入成本上 , ATG要远低于使用卫星通信方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