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量|【有事好商量·委员推】如何让广州社区体育设施数量增多质量更好?政协委员妙计多

文/图 羊城晚报全媒体采访人员 梁怿韬
广州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虽然“领先全国”,但存在区域差异,部分行政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落后全国人均水平;即使现存的各类体育设施,也存在“不好用”的问题。如何让广州每个区的居民都能享受到相对平均的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如何让现存的体育设施更高质量服务市民?通过一轮调研,广州市政协委员们给出解决路径。
广州应抓住国务院意见出台之机摸清短板
在广州市政协委员就广州社区体育设施问题调研之时,国务院办公厅10月10日出台《关于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发展群众体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有委员认为,广州应抓住意见出台之机,完善现有体育设施的短板。
“可以看得出,党中央、国务院对全民健身的重视和关心,提出争取2025年有效解决制约健身设施规划建设的瓶颈问题,并从完善顶层设计、挖掘存量建设用地潜力、提升建设运营水平、实施群众体育提升行动、加强组织领导等五个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广州市政协委员林冠男认为,广州要尽快行动起来,抓紧启动本地区体育健身设施与需求的调查,评估健身设施布局与开放使用现状,对照相关标准了解群众需求,摸清存在短板,有的放矢,制定出台相关实施意见。

数量|【有事好商量·委员推】如何让广州社区体育设施数量增多质量更好?政协委员妙计多
文章插图
海珠区沙园街道广重社区,利用社区广场垃圾分类宣传栏设置缓跑跑道
这样做,或可提升广州体育场地和设施数量
通过本次调研,如何提升广州老城区体育设施的数量,成为政协委员关注的重点。
“我很喜欢跑步,但我很少跑。”广州市政协委员崔冠星表示,住老城区的他,所在小区没有物管管理。因为缺乏运动场地,喜欢跑步的他无法畅快奔跑。崔冠星表示,相信不少住在老城区的广州街坊,也会遇到想运动没地方运动的尴尬。长此以往,会影响老城区生活设施配置及居民健康。
“老城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不如新城区,我认为还是规划滞后问题。”广州市政协委员黄洁薇表示,越秀荔湾海珠在规划建设的时候,可能还没考虑到如今的人口密度,以及对健身场所和设施的大量需求。黄洁薇建议,广州应尽快编制《广州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加强对体育用地的规划预留,确立“以体育用地控制为主,以非体育用地兼容建设公共体育设施为辅,以社会体育资源对外开放为补充”的政策,从而实现公共体育设施均等化布局。

数量|【有事好商量·委员推】如何让广州社区体育设施数量增多质量更好?政协委员妙计多
文章插图
二沙岛在江边碧道设置缓跑径,为市民跑步提供方便
由于广州目前正积极推进各类城市更新工作,政协委员们也建议各社区和职能部门利用城市更新增设或提升社区体育设施。“针对老旧小区不均衡的情况,要争取把体育设施列入老旧小区改造必改事项。”崔冠星认为,缺乏全民健身体育设施的广州老旧小区如需整体改造,要争取添加体育设施和相应用地,与老旧小区改造一起规划、一起设计、一起施工、一起验收,实现一小区一健身点的目标。
“除了大规模利用城市更新去扩充体育场地,我们还可进一步挖潜现有土地。”通过本次调研,二沙岛利用桥底空间设置乒乓球台,并将沿江碧道打造成缓跑径,海珠沙园街道广重社区将社区广场体育设施结合垃圾分类宣传同步打造等做法,被黄洁薇看在眼里。她认为要鼓励广州各区挖掘供地潜力,充分利用城市空闲地、边角地、公园绿地、城市路桥附属用地、厂房、建筑屋顶等空间资源,改造建设成多功能运动场、体育公园、健身步道等经济实用的公共健身设施和场所。通过规划、建设城市慢行空间系统,贯通“口袋公园”、“碧道”和“绿道”等,形成体育健身的路径。

数量|【有事好商量·委员推】如何让广州社区体育设施数量增多质量更好?政协委员妙计多
文章插图
二沙岛广州大桥桥底,利用桥底空间设置乒乓球桌
这样做,或可让社区体育设施更好用
通过本次调研,广州市政协委员们还发现个别社会体育设施缺乏管养影响市民使用的问题。尽管在调研后没多久,部分影响使用的故障被有关部门迅速排除,但委员们和市民们还是有自己的看法。
“这是这附近唯一一个比较标准的运动草场地。即使设备设施故障,还是有很多市民到这里锻炼。”在看到自己关注的五羊新城江月路和明月二路交界的社区体育设备被修复后,广州市政协委员陈铿表示,一方面要肯定有关部门对市民呼吁的重视。但从整个事件发展来看,似乎缺乏体制机制,让安装在社区的体育设施获得好的表扬和维修服务。对于市民来说,也有可能因为投诉渠道不畅,只能眼巴巴“等待”有关部门处理。
“各区要全面实施《广州市社区全民健身设施建设和管理办法》,确立辖区内所有社区全民健身设施管理主体和责任主体,配备维护专员,严格执行巡查管理制度,严格遵循各项工作程序和时限要求,确保社区健身设施建设管理维护工作人财物全部到位。”林冠男说。他同时认为,投放到社区的体育设施,应理顺故障发生后市民的投诉告知渠道。除了打维修电话,也应该研发相关技术,譬如在体育设施上设置二维码,市民通过扫描“二维码”即可上报故障,各级管理部门可以第一时间按流程进行维修、更换和报废,可实现“发现即报修”、“发现即维护”等功能。逐步完善管理信息平台,提高管理效率。
下期预告:广州正努力提升社区体育设施的数量和质量。除了政府参与,更有众多社会力量参与。
文/图 羊城晚报全媒体采访人员 梁怿韬
广州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虽然“领先全国”,但存在区域差异,部分行政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落后全国人均水平;即使现存的各类体育设施,也存在“不好用”的问题。如何让广州每个区的居民都能享受到相对平均的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如何让现存的体育设施更高质量服务市民?通过一轮调研,广州市政协委员们给出解决路径。
广州应抓住国务院意见出台之机摸清短板
【 数量|【有事好商量·委员推】如何让广州社区体育设施数量增多质量更好?政协委员妙计多】在广州市政协委员就广州社区体育设施问题调研之时,国务院办公厅10月10日出台《关于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发展群众体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有委员认为,广州应抓住意见出台之机,完善现有体育设施的短板。
“可以看得出,党中央、国务院对全民健身的重视和关心,提出争取2025年有效解决制约健身设施规划建设的瓶颈问题,并从完善顶层设计、挖掘存量建设用地潜力、提升建设运营水平、实施群众体育提升行动、加强组织领导等五个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广州市政协委员林冠男认为,广州要尽快行动起来,抓紧启动本地区体育健身设施与需求的调查,评估健身设施布局与开放使用现状,对照相关标准了解群众需求,摸清存在短板,有的放矢,制定出台相关实施意见。

数量|【有事好商量·委员推】如何让广州社区体育设施数量增多质量更好?政协委员妙计多
文章插图
海珠区沙园街道广重社区,利用社区广场垃圾分类宣传栏设置缓跑跑道
这样做,或可提升广州体育场地和设施数量
通过本次调研,如何提升广州老城区体育设施的数量,成为政协委员关注的重点。
“我很喜欢跑步,但我很少跑。”广州市政协委员崔冠星表示,住老城区的他,所在小区没有物管管理。因为缺乏运动场地,喜欢跑步的他无法畅快奔跑。崔冠星表示,相信不少住在老城区的广州街坊,也会遇到想运动没地方运动的尴尬。长此以往,会影响老城区生活设施配置及居民健康。
“老城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不如新城区,我认为还是规划滞后问题。”广州市政协委员黄洁薇表示,越秀荔湾海珠在规划建设的时候,可能还没考虑到如今的人口密度,以及对健身场所和设施的大量需求。黄洁薇建议,广州应尽快编制《广州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加强对体育用地的规划预留,确立“以体育用地控制为主,以非体育用地兼容建设公共体育设施为辅,以社会体育资源对外开放为补充”的政策,从而实现公共体育设施均等化布局。

数量|【有事好商量·委员推】如何让广州社区体育设施数量增多质量更好?政协委员妙计多
文章插图
二沙岛在江边碧道设置缓跑径,为市民跑步提供方便
由于广州目前正积极推进各类城市更新工作,政协委员们也建议各社区和职能部门利用城市更新增设或提升社区体育设施。“针对老旧小区不均衡的情况,要争取把体育设施列入老旧小区改造必改事项。”崔冠星认为,缺乏全民健身体育设施的广州老旧小区如需整体改造,要争取添加体育设施和相应用地,与老旧小区改造一起规划、一起设计、一起施工、一起验收,实现一小区一健身点的目标。
“除了大规模利用城市更新去扩充体育场地,我们还可进一步挖潜现有土地。”通过本次调研,二沙岛利用桥底空间设置乒乓球台,并将沿江碧道打造成缓跑径,海珠沙园街道广重社区将社区广场体育设施结合垃圾分类宣传同步打造等做法,被黄洁薇看在眼里。她认为要鼓励广州各区挖掘供地潜力,充分利用城市空闲地、边角地、公园绿地、城市路桥附属用地、厂房、建筑屋顶等空间资源,改造建设成多功能运动场、体育公园、健身步道等经济实用的公共健身设施和场所。通过规划、建设城市慢行空间系统,贯通“口袋公园”、“碧道”和“绿道”等,形成体育健身的路径。

数量|【有事好商量·委员推】如何让广州社区体育设施数量增多质量更好?政协委员妙计多
文章插图
二沙岛广州大桥桥底,利用桥底空间设置乒乓球桌
这样做,或可让社区体育设施更好用
通过本次调研,广州市政协委员们还发现个别社会体育设施缺乏管养影响市民使用的问题。尽管在调研后没多久,部分影响使用的故障被有关部门迅速排除,但委员们和市民们还是有自己的看法。
“这是这附近唯一一个比较标准的运动草场地。即使设备设施故障,还是有很多市民到这里锻炼。”在看到自己关注的五羊新城江月路和明月二路交界的社区体育设备被修复后,广州市政协委员陈铿表示,一方面要肯定有关部门对市民呼吁的重视。但从整个事件发展来看,似乎缺乏体制机制,让安装在社区的体育设施获得好的表扬和维修服务。对于市民来说,也有可能因为投诉渠道不畅,只能眼巴巴“等待”有关部门处理。
“各区要全面实施《广州市社区全民健身设施建设和管理办法》,确立辖区内所有社区全民健身设施管理主体和责任主体,配备维护专员,严格执行巡查管理制度,严格遵循各项工作程序和时限要求,确保社区健身设施建设管理维护工作人财物全部到位。”林冠男说。他同时认为,投放到社区的体育设施,应理顺故障发生后市民的投诉告知渠道。除了打维修电话,也应该研发相关技术,譬如在体育设施上设置二维码,市民通过扫描“二维码”即可上报故障,各级管理部门可以第一时间按流程进行维修、更换和报废,可实现“发现即报修”、“发现即维护”等功能。逐步完善管理信息平台,提高管理效率。
下期预告:广州正努力提升社区体育设施的数量和质量。除了政府参与,更有众多社会力量参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