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进展最快的时间就是7~15岁,如果能在此之前把度数控制到一定度数以内,以后的眼病发病率会大幅度下降。
文 | 周洁
9月,第四届国之名医盛典在线举行,国家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中心主任许迅获得“国之名医·卓越建树”的殊荣。
眼科著名专家许迅早已荣誉等身,但他仍谦虚地表示,没有团队的共同努力,也就没有现在的他。
回顾眼科的发展历程,许迅说我们现在已经走过了治病、防盲阶段,要开始重视大众的视觉健康,事实上,这也是他这些年来致力于向公众呼吁和宣传的:“眼病问题会直接影响到国民素质的提升,因为近视眼现象如今已经到了迫在眉睫、非常严重的时刻了。”
文章插图
疫情后青少年近视加剧
近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第一份《世界视力报告》。报告指出,包括失明在内,全球至少有22亿人视力受损,至少10亿人的视力损伤问题本可预防或尚待解决。
我国青少年近视率居高不下,已成为影响儿童青少年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尤其是今年疫情原因导致学校停课,孩子们转而通过网课进行学习,这一问题就更加突出了。
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疫情缓解以后近视眼的新发率增加了11%。“近视眼是不可逆的,虽然现在我们有激光矫正手术可以矫正近视,但近视造成的实质性损害,比如视网膜变薄、眼轴变长,还有眼睛内部结构的改变,是无法通过激光手术解决的。”
文章插图
许迅说,高度近视在中国呈现出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
成人高度近视是指近视600度及以上。“我们的一项研究显示,2/3的55岁以上的高度近视患者会出现眼底并发症,一般是黄斑出血、视网膜脱离、视网膜萎缩、视网膜裂孔等,严重者甚至会导致失明。事实上,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城市,成年人失明率最高的眼病早已不是白内障,而是高度近视导致的眼底并发症致盲。”许迅认为,眼病防控不能仅仅着眼于后期的治疗,必须将触角伸向前期预防,加强早期干预,这样才能有效地控制眼底的危害。
预防近视,最好的控制时间就是18岁以前,“近视进展最快的时间就是7~15岁,如果能在此之前把度数控制到一定度数以内,以后的眼病发病率会大幅度下降”。
但现状不容乐观,有数据显示,目前高中生阶段的近视发生率高达90%,其中20%是高度近视。
“降低近视率真的很难,我们曾做过一个针对家长的问卷调查,问他们觉得孩子的眼睛重要还是成绩重要,大部分家长都写了眼睛重要,但后面有个问题问的是,如果近视增加300度孩子可以上市重点,你觉得值得吗?部分家长填的是值得,所以你看,这就是骨感的现实。”
许迅牵头的一个研究小组正在为上海高度近视的中小学生建立了一个眼科档案,进行定期随访,“这个项目目前还在进行中,已经发现了16000个青少年儿童高度近视。他们中的很多人将来步入老年后,眼底将可能出现问题”。
从事近视预防工作多年,许迅还有一个忧心的发现,“我们以前觉得农村的孩子近视率应该比城市控制得更好一些,但走访后发现,农村孩子近视率控制更加困难。因为很多孩子的父母都在外打工,家里老人对于孩子的管教不太科学,精力也不够,往往给孩子一个智能手机了事,反而更容易近视”。
理想情况下,如果一定要使用数码产品,每天合理的时间应该控制在一小时左右,而且这一小时也要分成4次,“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基本无法做到,所以我们只能呼吁尽量少用数码产品,让近视发生得晚一点,发展得慢一点。”
不遗余力,促进近视预防
许迅认为,近视防控应是“金字塔”形的三级任务:一级是“塔底”,需要普遍控制人群的危险因素,筛选出高危人群,预防近视的发生。二级是“塔中”,对已发生的近视的人群要积极应对,延缓其进展,防止变成高度近视甚至病理性近视。三级是“塔尖”,对已有的高度近视患者,需治疗并发症,防止失明。
上海在2011年-2013年已经建立了覆盖全市百万名儿童青少年的屈光发育档案体系,为科学控制青少年近视发病率的上升势头奠定了基础。
文章插图
通过对8个区、24所中小学校的7000多名学生进行分组对照实验,许迅和团队发现,每天户外活动2小时,每周户外活动14小时,可以有效预防近视的产生。
为了普及户外活动预防近视理念,许迅团队策划举办了一系列以 " ‘目’浴阳光——倡导户外活动预防近视 " 为主题的大型健康促进活动。“研究表明,自然光线对预防近视最有效。即便出不了门,也要尽可能打开窗户享受阳光,或在自家阳台上、院子里接受自然光照,阴天也适用。”许迅说。
文章插图
为了向公众传播正确的视力保健知识,已经是大专家的许迅依然站在科普的第一线,每年都会参加许多青少年眼健康科普活动。
最近疫情影响,许迅更是忙着给孩子们支招,争取让更多孩子抗疫、学习两不误,保护好自己的眼睛。“如果我们将高度近视的严重性告知广大家长和患者,通过预防和及早介入,是可以避免青少年发展成高度近视的。呼吁民众重视近视的防治,这是我作为眼科医生的一项重要责任。”许迅的话掷地有声。
随着青少年近视高发,形势严峻,政府部门决定对全体学生进行近视普查和摸底,建立学生视力健康档案。许迅团队正是此次近视普查标准的制定者,“我们在这方面已经做了10年的探索,教育部在全国征集方案的时候,我们的方案相对来说是最为成熟的”。
“痴情”眼科四十载
许迅是1978年恢复高考后的首批大学生,考上上海第一医学院(现复旦大学医学院)后,许迅对于要求精细的眼科专业情有独钟。毕业后,许迅进入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的眼科,当时的眼科主任赵东生是德国医学系的奥地利学派 " 出身 ",作风严谨、精细,对学生的要求也非常严格,许迅获益良多。
许迅师从眼科界泰斗级名家张皙教授,对眼科手术把握精准,术前反复演绎、术中明察秋毫、术后不断反思。
1990 年,30 岁的许迅成为了真正的眼科医生,管理 30 多个手术床位。“整个病区的手术,张皙教授会做一小部分复杂的手术,剩下的手术都是我来做。”在许迅看来,眼科手术不是简单的成功就好了,而要做得精细、精致。
许迅逐渐独当一面,但他并不满足。1992 年,他前往香港中文大学,师从眼科大师何志平攻读眼科硕士。这位风格迥异于德系的美国学派教授,思维开阔、理念创新,带给许迅很多启发。
【 眼镜|“小眼镜”怎么办?!这位医生比家长还急】35岁的许迅改进了显微技术,摈弃了巩膜外兜带的玻璃体手术治疗视网膜脱离,有效地将原先一种繁琐的手术简化。他将自己的手术成果撰写成论文发表在《中华眼科杂志》,比国外同类科研论文发表早了两年。
文章插图
回到上海后,许迅专攻眼底病。
其间,一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位患者和他的家属都患有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一家七八个人中,有三四人失明。我逐渐意识到,中国已进入了糖尿病发病率骤升的年代。未来中国的眼底病领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防治将会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于是,许迅率领团队持续 10 年系统地记录众多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翔实资料,据此研究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防治指南,提出将预防和治疗相结合,并将其进一步扩大至社区。他和团队实施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发病机理和临床防治》,相继荣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这些年来,随着材料工业、精密设备、光学、人工智能等技术发展,眼科的发展可谓飞速。“我们是最早在全国开展通过人工智能来筛查糖网患者的团队,只要简单的操作给病人的眼底拍个照片,系统可以自动生成报告,为眼科医生提供参考。”
许迅说,中国有1亿多糖尿病患者,其中有3000多万合并糖尿病引起的眼底并发症。而中国专职的眼底病医生却不足3000个。也就是说,一名医生要负责1万个糖尿病眼底病变患者。“这套系统非常有意义。”
现在,许迅团队把糖网防治的成功经验复制到青少年近视预防上。“我们对近视眼的很多机制尚未理清,里面有大量的空白点值得我们去探究。而在全世界范围内,中国的近视问题是最为突出的,我们不可能依靠外国人来解决自己的问题,所以,我们眼科医生要积极参与其中。”
在许迅看来,中国眼底病的研究和防治水平已处于世界前沿,下一步最重要的,就是把重视视觉健康的理念传达给更多的人,重视眼部的健康管理,着眼预防"治未病"。
TIP:如何从0岁开始预防近视?
正常情况下,每个人生下来都有一定的远视的度数,相当于是一笔视力的“存款”。随着年龄的成长、用眼时间的加长,这笔存款会慢慢地被消耗掉,变成正常视力,如果正常视力再被消耗掉,那就避免不了会近视了。
所以,从0岁开始就开展覆盖近视全周期的、高品质的视觉健康服务,医防协同,这样才能看到近视发病率、患病率下降的曙光。
具体怎么做呢?
1 给宝宝充足的阳光照射,灯光不行、月光也不行,只有太阳公公照的才有用。
2 保证孩子的营养均衡。
3 保证孩子的充足睡眠。
新民周刊所有平台稿件, 未经正式授权一律不得转载、出版、改编,或进行与新民周刊版权相关的其他行为,违者必究!
推荐阅读
- 父母|和平精英S4“一穿六”夺冠后,与扬赢得父母全力支持
- |摄影:街头“大战”
- 评级|《老头环》ESRB评级定为17+:战斗场面太“狠”
- 幻塔|《幻塔》“虫洞”没法通关?选对正确BUFF,萌新也能打满24积分
- 斗罗大陆|《斗罗大陆》被改编成评书,已经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挂上钩了
- 步枪|穿越火线:一月聚宝盆“DAR-21”新枪首发,选它!
- 张扬|和平精英S4“一穿六”夺冠后,与扬赢得父母全力支持
- uzi|“UZI被写歌暗讽”!《孤泳者》点击量破百万,歌词让RNG老粉扎心
- 端游|这款曾“王炸开局”的动作端游,刚刚度过了十周年庆典……
- 赛事|TGA下一个十年,成为新赛事“孵化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