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杭州10月21日电(采访人员 朱涵)“太阳、月亮、地球正在用通讯器对话 , 月亮说 , 我们做好朋友吧 。 ”按下通讯器上的开关 , 一颗红心出现在显示面板上 。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中小学人工智能示范教育基地的一堂《抗灾难星际通讯》实践课上 , 太炎小学三年级学生林溪晨和三名同学展示了他们的编程作品 。
“电池?”“电池是有害垃圾 。 ”“果壳?”“果壳是厨余垃圾 。 ”……
另一间教室中 , 太炎小学三年级学生张煜晗为机器人写入宣传垃圾分类的程序 , 只要对着机器人大声说出不同垃圾 , 机器人就会通过语音识别和编程指令 , 回答出所对应的分类类别 。
图为太炎小学三年级学生展示人工智能实践作品 。 (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
经过一天的理论学习和实践 , 近90名来自太炎小学的同学已能使用可视化编程软件编写程序 , 让机器人“动”起来 。 人工智能专用教室外 , 还有宽敞的创客工坊、竞赛厅、直播室等 , 为学生提供人工智能科普、科学、科创主题的展示交流活动场所 。
“编程、无人车、人脸识别这些人工智能技术 , 特别有意思 。 ”林溪晨说 。
人工智能教育 , 被称为“最美新基建” 。 杭州市余杭区将人工智能列入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 , 并有意将人工智能教育下沉到基础教育 , 从中小学阶段开始培养“科创新一代” 。 为推动人工智能教育的普及 , 余杭区教育局2020年启动了人工智能教育项目 , 创设了“标准校、中心校、基地校”三级运营体系 , 根据学校的实际需求和运营条件匹配不同的资源 , 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接触AI教育 , 也让有潜力的孩子能够脱颖而出 。
目前 , 余杭区中小学三至八年级以及普职高高一、高二阶段开展了人工智能教育 , 引入人工智能企业优必选科技的教育解决方案 , 各学校每学年每班开设不少于16课时的人工智能教学内容 , 余杭区教育局还鼓励学校以社团活动、兴趣特长班等形式为有兴趣的学生提供拓展型学习课程 。
图为位于瓶窑中学的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中小学人工智能示范教育基地 。 (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
余杭区瓶窑中学建设的中小学人工智能示范教育基地 , 于2020年6月启用 , 主要配合学校课程 , 为学生补足人工智能教育的实践环节 , 以专业师资培训各学校教师 。 截至目前 , 人工智能示范教育基地已经为57所学校及分校区18000余名学生提供人工智能教学 。
推荐阅读
- 建设|这一次,我们用SASE为教育信息化建设保驾护航
- 人工智能|聚焦车载人工智能计算芯片研究 推进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 娱乐性|新华全媒+|探秘冬奥会“黑科技”:当冰壶遇上人工智能
- 携手同行|陕西华晨教育集团携手同行,共赢未来
- 市民|大数据、人工智能带来城市新变化 科技赋能深化文明成效
- 科研机构|人工智能点燃哈尔滨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 可持续性|人工智能将重塑健康管理,业内专家认为可持续性是最大挑战
- 策源|上海人工智能规上产业规模到2025年达到4000亿元
- 敏捷|上海人工智能“十四五”规划发布:集聚超20个国际顶尖团队
- 人工智能|佳都科技:已参与全国69个城市的智慧城市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