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列什科娃|出征太空,谁说女子不如男

10月16日9时58分 , 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 , 开启为期6个月的在轨飞行任务 , 中国空间站也迎来了第二个飞行乘组和首位女航天员 , 这也是我国首次派女航天员前往太空开展6个月的飞行任务 。 虽然在人类载人航天60年发展历程中 , 女航天员人数较少 , 但取得的成就和所作贡献毫不逊色于男航天员 。
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王亚平
人数占比较少 源于社会偏见
在人类载人航天历次太空飞行任务中 , 女航天员们都有杰出表现 , 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 但是 , 女航天员的数量却占比很少 , 这其中固然有女性在体力上的相对劣势 , 但主要原因还在于社会偏见 。
载人航天发展初期 , 人们对女性飞天很不看好 。 1960年 , 美国从女飞行员中选拔出了13名航天员 , 她们都通过了“水星7号”任务的身体和心理测试 , 但美国宇航局却中止了她们的训练计划 , 原因是担心她们执行任务失败和影响男航天员训练 。 随后 , 女航天员们前往华盛顿恳求继续参与计划 , 然而在听证会上 , 无论是美国宇航局官员还是男航天员都认为女性参加航天计划不利于太空探索的未来 。
苏联的捷列什科娃执行首次女性飞天任务 , 也只是苏联与美国竞争的产物 。 在她进入太空后的50多年里 , 苏联/俄罗斯共培训了19名女航天员 , 最后进入太空的只有3人 。
苏联航天员捷列什科娃
太空恶劣环境不会因为人类的性别而有所差异 , 也不会对谁降低门槛 , 所以女航天员的选拔方式、训练内容、方法和强度与男航天员并无二致 。
航天员的学习、训练过程非常艰苦 。 我国女航天员刘洋、王亚平在2010年加入航天员大队 , 她们用不到两年时间学完了相当于大学四年课程的知识 , 同步完成了极具挑战性的训练课程 , 通过了极其严苛的零失误、零差错训练考核 。
刘洋乘坐“神九”返回地球
在铁一般的信念和毅力支撑下 , 刘洋、王亚平练就了过硬本领 , 分别成功执行了“神九”和“神十”飞行任务 。
独具先天优势 提高工作效率
虽然女航天员进入太空的阻力重重 , 但她们的拼搏追求和人类太空探索事业的客观需要 , 为女性进入航天员这一特殊职业提供了机会 。
航天探索事业充满风险挑战 。 人类对宇宙的探求永无止境 , 如果缺少了女航天员 , 航天探索事业是不完整的 。 而想要完全验证人类是否真的能在太空生存 , 也必须要从男女两个角度开展全面探索和研究 。
另外 , 与男航天员相比 , 女航天员在生理构造和心理素质等方面独具优势 。 女性的血压和外周血管阻力比男性低 , 心率更快 , 这些特点使女性更容易适应太空环境 。 研究表明 , 航天员从太空返回地球后 , 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恢复在重力状态下的行走能力;发生运动病时 , 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康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