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0月16日电(采访人员赵旭)在北京理工大学一间矗立着多件科技装备的实验室里 , 两名科研人员正帮助受试者将电极片贴在上肢肌肉的皮肤表面 。 完成肌电设备穿戴后 , 受试者摆动胳膊 , 一旁的屏幕实时显示着收集到的电信号波形轨迹 。
文章图片
北京理工大学宇航学院学生孙青(右)帮助受试者黄毅将肌电传感器贴在上肢肌肉的皮肤表面 。 新华社采访人员任超摄
“这套肌电设备应用于冬奥运动员的体能训练 。 电极片贴在运动员不同位置的皮肤上 , 可监测运动过程中相应肌肉被激活的程度和顺序 , 我们根据这些信息可以计算出肌力 , 之后把数据反馈给运动员的体能教练 , 这样他们能更有针对性地指导运动员锻炼需要增强的肌肉群 。 ”北京理工大学宇航学院教授霍波说 。
【蒋量|走近冬奥|“精确到肌肉”!来看冬奥运动员的智能“私教”】针对备战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需求 , 北京理工大学承担了科技部“科技冬奥”专项中的“国家科学化训练基地建设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 。 作为项目负责人 , 霍波带领团队研发出“冬季项目智能训练管理系统” , 为跳台滑雪、自由式滑雪大跳台、雪车雪橇、越野滑雪等冬奥项目的国家队运动员提供个性化、智能化、“精确到肌肉”的训练方案 。
霍波介绍 , 除应用于体能训练的肌电设备外 , 该系统还能通过在训练场地安装多组高速相机 , 实时采集不同项目中运动员实战训练时的三维姿态参数 , 同时利用装有近百个压力传感器的超薄压力鞋垫 , 收集运动员落地时的地面反作用力等信息 , 通过深度学习完成自动识别后 , 团队再结合空气动力学分析、骨骼肌肉动力学分析、运动学分析等方法 , 对运动员的运动能力进行分析和评估 。
文章图片
北京理工大学宇航学院教授霍波(中)指导学生使用压力鞋垫 。 新华社采访人员任超摄
如何起跳更省力?如何减少风的阻力?哪些细节因素影响空中滑翔的时长和距离?运动员在推雪橇过程中是否有负加速度?……在该项科技的助力下 , 教练员与运动员得以以更直观、更科学的方式深入了解运动员全过程运动状态 , 并通过对比每次得出的分析报告 , 持续调整运动姿势和发力方式等 , 帮助运动员探索个体“最优解” , 不断提升训练成绩 。
“在训练中应用定量测试和分析系统 , 对于运动员来说 , 有一个接纳的过程 。 在与运动员和教练一起训练、交流的过程中 , 我们把科技术语、力学词汇转化为与运动相关的语言 , 更好地帮助他们熟悉并充分运用这套系统 。 比如针对跳台滑雪运动员 , 我们综合分析后 , 建议运动员在起跳过程中膝关节应尽可能蹬伸 , 同时适当降低髋关节的伸展速度 , 以减少躯干的风阻 。 训练到后期时 , 运动员们总会主动去查看报告 。 ”该项目团体成员、北京理工大学宇航学院博士生蒋量说 。
推荐阅读
- 浦峰|冬奥纪实8k超高清试验频道开播,冬奥结束后转入常态化运转
- 娱乐性|新华全媒+|探秘冬奥会“黑科技”:当冰壶遇上人工智能
- 建设|5G信号全覆盖,冬奥会各赛区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全部完成
- 冬奥|冬奥倒计时40天保障大屏点亮 科技创新助力冰雪盛会
- 太阳轨道|冬奥会奖牌里 蕴含着古老的天文知识
- 天文学|带领孩子走近科学
- 王绶|带领孩子走近科学
- 刘利达|河北涿州:标线胶带产品铺上冬奥会专用道
- 冬奥|【冬奥问“冀”】冬奥供电保障指挥平台有哪些“智慧基因”?
- 技术|【冬奥问“冀”】为什么说观众在观赏冬奥会时也能感受到高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