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八十年代
一位科学家从零开始、艰难探索
带领团队为祖国筑起了
一道坚实的“海防长城”
他就是中国科学院与中国工程院
两院院士刘永坦
近日 , 中宣部授予他
“时代楷模”称号!
年少时
他在心里埋下以身报国的种子
1936年
刘永坦出生在江苏南京一个知识分子家庭
战火纷飞、颠沛流离
这是他对童年最深刻的记忆
父亲常常告诉刘永坦
科学可以救国 , 可以振兴中华
“你们把书念好了
将来就能够实现强国的愿望
国家强大起来了
老百姓才不会这么受欺负”
从此
“把书读好报效祖国”
成为少年刘永坦唯一的志向
1953年
刘永坦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
之后作为预备师资之一
被派往清华大学进修无线电技术
1958年 , 刘永坦回到哈工大
参与组建无线电工程系
“中国必须要发展这样的雷达!
这就是我要做的!”
1978年
已是哈工大副教授的刘永坦
来到英国进修
通过这次科研任务
他对雷达有了全新的认识
传统的雷达虽然有“千里眼”之称
但也有“看”不到的地方
因此 , 当时世界上不少国家
致力研制新体制雷达
从而使“千里眼”练就“火眼金睛”的本领
刘永坦看清了现代雷达的重要发展方向
“中国也必须要发展这样的雷达!
这就是我要做的!”
1981年
进修结束后的刘永坦立刻起程回国
他下定决心
开创中国的新体制雷达之路
快步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当目标出现在新体制雷达屏幕上
他们抱头痛哭
然而 , 当时全球范围内
新体制雷达只是刚刚起步
没有可供参考的资料
更没有相关的技术可供借鉴
刘永坦的想法招来一片质疑声
面对这些 , 他没有动摇
在国家的支持下 , 十个月时间
刘永坦组织的六人团队
就拿出了二十多万字的预研方案
1986年
刘永坦开始主持新体制雷达研究
建设新体制雷达实验站
选址地远离人烟
科研人员住在四面漏风的简易房子里
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 , 一干就是几个月
推荐阅读
- 最新消息|中围石油回应被看成中国石油:手续合法 我们看不错
- 系列|2021中国航天发射圆满收官!年发射55次居世界第一
- 微信|微信支付“九宫格”全面支持开通中国银联云闪付
- IT|全球汽车行业价值两年突增至3万亿美元 中国电动车企立大功
- 运载火箭|2021中国航天发射次数首破50
- 孙自法|中国科技馆“智能”展厅携多款机器人亮相 喜迎新年和人机共融时代
- 观众|中国科技馆“智能”展厅携多款机器人亮相
- 观众|古筝机器人现场演奏,32件展品亮相中国科技馆“智能”展厅
- 疫苗|中国生物:全球首支获批使用二代新冠疫苗将在阿联酋用于序贯接种
- 风险|筑牢安全线 打造防护堤 中国移动为5G业务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