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北航国际交叉科学研究院院长文东升:具有国际视野的多学科交叉创新人才培养是未来趋势

“过去几十年里 , 中国从无到有 , 已经形成非常完整的航空工业体系 , 航天领域亦取得重大突破 。 就在我现在说话的同时 , 有三位中国航天员正在太空 , 不仅走出了空间站 , 还完成了全部既定任务 。 ”今日(9月7日) , 2021年第十九届中国西部海外高新科技人才洽谈会在蓉举行 , 在其分论坛——第三届国际航空航天产业人才大会:AITC航空航天产业人才高峰论坛上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际交叉科学研究院院长及国际通用工程学院院长文东升在做主题分享时提到 , 新中国成立以来 , 空天人才的培养支撑 , 引领了我国航空航天工业的快速发展 , 实现了从跟跑到部分并跑的战略转变 。 之所以能取得如此转变 , 他认为 ,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 而人才 , 最为关键 。

国际|北航国际交叉科学研究院院长文东升:具有国际视野的多学科交叉创新人才培养是未来趋势
文章图片

“高校人才是航空航天产业发展的主力军 。 ”他提到 ,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 , 中国的航空航天人才基本从海外归来 。 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下文简称“北航”)为例 , 北航建校之初 , 其三分之二的人才都系海外归国人才 。 “正是这些人才 , 帮助了中国航空航天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跨越 。 ”
对于航空航天人才的培养 , 从当下来看 , 依然以细分专业为主 。 文东升认为 , 这类以工程学为主的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在中国过去几十年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但相对局限 , 不能满足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需求 。 “航空航天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学科 , 不仅涉及到飞机制造 , 还包括动力学、控制、导航等等 。 飞得更高、飞得更快 , 以及更加智能化 , 是人类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共同愿景 , 如果下一代人才不具备多学科基础 , 就无法理解其中的关键技术 , 也无法设计出未来的高速飞行器 。 ”在此基础上他提出 , 现有教育模式需要大力改变 , 以适应未来高等教育的变化及航空航天快速发展需要 , 而具有国际视野的多学科交叉创新型人才培养 , 是未来的趋势 。
“未来会出现更多的学科交叉 。 ”文东升以诺贝尔奖为例 , 诺贝尔奖曾将化学奖颁给了物理学家 , 奖励他们解决了生物学问题 。 “因此 , 未来大学可能是没有‘围墙’的大学 。 ”
什么是没有“围墙”的大学?他以国外某学校为例 , 该校专业并没有学科之分 , 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模块化添加 , 最终目的是达到解决问题的能力 。 “可以遇见的是 , 未来航空航天的学科导向将以产业需求为导向 , 专业分割将以跨界交叉融合为主 。 而用国际视野 , 注重协同与共享也至关重要 。 ”他提到 , 北航也在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 。 比如 , 北航计划从大学本科开始 , 实行“本博一体化”的高精尖、多维度灵活培养模式 , 以适应未来中国航空航天产业发展的人才需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