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新闻网(采访人员 李慧颖)9月7日报道“真正能够让科学进一步发展是基础科学 。 ”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 ,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迈克尔·莱维特今日在第十九届“海科会”上作了《结合人才与人工智能的科技创新》的主旨演讲 。
在迈克尔·莱维特看来 , 基础科学的成果往往需要四五十年甚至更长时间去得到验证 。 “甚至是以我们无法预料的方式出现 。 ”他以当前新冠疫情为例 , “新冠抗体正是基于我们四十多年前基础的科学研究 。 DNA序列 , 或者是PCR测试、蛋白质序列等等这样一些热词 , 这些都是四十多年前发现的 。 ”
莱维特将科学研究和成果发现类比成“中彩票” , “如果只买一张获奖几率太低了 , 但是如果买十张就会几率很高 , 这和我们在人才培养过程当中非常相似 。 ”现场莱维特像大家展示了一张诺奖获得者占比图 , 通过对比可以看到在上世纪40年代以前 , 诺奖获得者多产生在欧洲 , 但随后美国成为诺奖获得者最多的国家 。 “我们可以发现 , 基础科学研究的资金投入和诺贝尔得主的产生有着一定的相关性 。 ”对于基础科学研究 , 莱维特认为一定要加大投入 , 更需全情投入 。 ”中国的科学发现就做了非常多的基础科学研究 。 ”
【秘诀|诺奖得主迈克尔·莱维特分享获奖秘诀:需加大基础科学研究投入】2013年 , 莱维特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 他的获奖理由是“为复杂化学系统创立了多尺度模型” 。 “我们用计算机的运算能力和机器学习 , 模拟了蛋白质不断折叠的过程 , 来解决以往五十年我们认为非常难解决的问题 。 ”莱维特说 , 中国有非常聪明的人才正在做人工智能 , 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 未来也会带来突破性的研究成果 。
推荐阅读
- 细胞器|“一不小心”活到200岁 太平洋岩鱼的长寿秘诀人类可否借鉴
- 国际|特奖得主任队长,清华夺冠NeurIPS 2021国际深度元学习挑战赛
- 团队|2021 戴森设计大奖得主专访:无痛无感的创新医疗器械,青光眼患者启发的发明家故事
- 人工智能|核桃学员对话诺贝尔奖得主,生动展现中国青少年科学素养
- 产品|“吊起火箭飞船”的工程师聂福全:人文情怀里有创新秘诀
- 水球|“天宫课堂”开讲!太空水球“沸腾”了!秘诀在于它
- 人物|曾来中国领数学“诺奖”,数学家拉福格加入华为后首度亮相
- Semenza|离谱!诺奖得主被曝40多篇论文造假!
- 电子|腾讯WE大会上两位诺奖得主揭新突破 首次AR直播点燃科学热情
- 来袭|高能来袭!腾讯邀请诺奖得主揭秘科学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