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多地瞄准科学城建设 如何服务全国科研攻关 成为新课题


建设|多地瞄准科学城建设 如何服务全国科研攻关 成为新课题
文章图片

东湖科学城规划范围涵盖了光谷生物城和未来科学城这两个已建设10多年的老园区 , 有一定的产业基础 视觉中国图
近年来 , 包括北京、上海、深圳、合肥等在内的城市相继发展建设科学城 。
近日 , 湖北《东湖科学城建设发展规划》也正式发布 , 将构建以科学、技术、经济、社会价值融合创造功能区为支点的“弓箭型区域创新发展”功能布局 。
作为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的核心 , 湖北东湖科学城规划范围100平方公里、统筹范围160平方公里、拓展范围260平方公里 。 根据规划 , 东湖科学城计划用30年时间打造全球光电信息科技创新中心、全球生命健康科技创新中心、全球碳中和工程科技创新中心和全球智能制造产业创新中心 , 到2050年建成科学特征凸显、创新要素集聚、策源能力突出、科创活力迸发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科学城 。
中国科学院创新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穆荣平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人员采访时表示 , 东湖科学城规划范围涵盖了光谷生物城和未来科学城这两个已建设10多年的老园区 , 有一定的产业基础 。
但穆荣平也表示 , 现在的科学城不再是地方性的单打独斗 , 而是要服务于全国科研攻关的大局 。
打造热带雨林式创新生态
武汉的高等教育资源丰富 , 高校和在校生数量在全国数一数二 , 但其资源集聚度不够高 , 科技成果和科技人才外流比较突出 , 行业龙头科技企业数量较少 , 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力度不够大 , 科技人才活力激发不够 , 难以抵御外部对科技资源的“虹吸”效应 。
因此 , 湖北立足武汉科教资源优势 , 明确要求高标准建设以湖北东湖科学城为核心的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 , 全力扛起科技自立自强新使命 。
武汉市委常委、东湖高新区党工委书记汪祥旺介绍 , 东湖科学城要打造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和创新人才三大高地 , 在空间布局上将建设大设施集聚区、实验室集聚区、科教融合园区、创新创业示范区、光电信息产业集聚区、生命健康产业集聚区和创新发展服务示范区等七大功能区 , 统筹政产学研金服用等各方力量 , 打造热带雨林式创新生态 , 夯实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物质技术基础 , 高起点推进创新创业引领未来产业发展 。
华中科技大学一直致力于原始创新和跨学科研究 , 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张新亮表示 , 为助力东湖科学城建设 , 学校主动调整了专业和学科设置 , 培养急需的创新人才 。
“我们新成立的未来技术学院 , 就是主动打破传统专业学科壁垒 , 探索形成专业交叉、科教协同、产教融合的新工科人才培养新模式 , 目前已凝练出先进智能制造、生物医学成像、光电子芯片与系统、人工智能等四个未来交叉学科技术方向 。 ”张新亮说 , 学校新成立的集成电路学院则是瞄准我国集成电路“卡脖子”难题 , 将建设存储器、传感器、光电芯片、显示器、化合物半导体等特色方向 , 培养国家急需的集成电路高水平创新人才 , 支撑东湖科学城“光芯屏端网”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