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高书生:互联网有“下半场”吗?


有人说 , 互联网已进入“下半场” 。 所谓“下半场” , 是指从消费互联网转为产业互联网 。
互联网 , 无论是PC端的 , 还是移动端的 , 本质上都属于消费型的 , 而产业互联网本质上则属于生产型的 。
消费和生产是不同的 , 形象点说:听到喧闹声的 , 那是在商场 , 是在消费;听到机器轰鸣声的 , 那是在车间 , 是在生产 。
消费互联网追求的是流量 , 一切围着流量转;产业互联网追求的是效率 , 一切围着要素转 。 再说得形象点:消费互联网热衷于在长江口“撒网捕鱼”(捞流量) , 产业互联网类似于在唐古拉山“开矿淘金”(创造财富) 。
消费和生产 , 赛道不同、规则不同 , 舞台也不同 。 即使产业互联网冠之于“互联网” , 并不意味着互联网进入了下半场 , 称之为“转场”似乎更贴切 。
互联网的兴起和发展 , 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 但从历史长河看 , 互联网只能算数字化的初级阶段 。 数字中国、数字经济等风起涌云 , 预示着数字化进入了新阶段 , 数字化倒逼制造业等实体经济跃上新台阶 , 互联网平台将服从于、服务于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全局 。
在互联网“转场”的大背景下 , 文化大数据应运而生 。
我国是文明古国 , 文化资源大国 。 文化大数据来源于文化资源 , 从文化资源中萃取数据 , 如同挖掘“文化金矿” , 从中提炼出中华文化的元素、符号和标识 , 绘制出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图谱 , 恰似堆起一座座“文化金山” , 为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力源源不断的提供生产要素 。
数据关联是核心生产力
文化大数据是供给侧的 , 从“文化金矿”到“文化金山” , 要经过采集、梳理、解构、关联等流程或环节 。 其中 , 数据关联最为基础 , 甚至是决定性的 。
数据关联涉及多个方面 , 既包括数据和实体、数据和数据之间的关联 , 也包括图书、图片、图像等文化产品形态之间以及文字、声音、色彩、线条、形体等文化元素之间的关联 。
数据关联的专业性很强 , 专业的事要靠专业人士完成 , 文化机构的专业技术人员、高校科研机构的师生和研究人员 , 特别是已退出工作岗位的专家学者 , 都将成为数据关联的主力军 , 汇聚起来应该有千万之众 。
数据关联应该有内关联和外关联区分 , 关联在数据所有者单位内部完成的 , 属于内关联;在数据所有者单位外部完成的 , 属于外关联 。 内关联和外关联汇合在一起 , 就构成“关联链图谱” , 数据关联越精准 , 关联链图谱越完整 。
数据关联将贯穿于文化数字化全过程 , 由此产生的要素配置能力 , 就是文化数字化生产力 。
关联数据是核心资产
数据关联生成关联数据 , 关联数据凝结了专业人员的智慧和劳动 , 因而成为可量化、可交易的资产 , 伴随着文化数字化进程 , 关联数据的价值被发现 , 由此所形成的资产规模越来越大 , 逐渐成为文化机构资产的重要构成 。
【大数据|高书生:互联网有“下半场”吗?】文化大数据是分类、分级、分层的 , 来源于文化遗产的源数据 , 其存储和使用必须依法合规 , 法律不允许对外展示的 , 决不能公开使用 。 法律没限制的 , 尤其是广播电台、电视台、电影制片厂、报刊社、出版社、文艺院团等文化生产机构长期积攒下来的资源所转化的数据 , 均可以被关联 , 从而成为文化创新创造的重要生产要素 。
数据变现是核心驱动力
文化机构开展数据关联 , 目的是将数据转化为可交易的资产 , 从而获得数据变现收入 。
基于国家文化专网而搭建的“数据超市” , 为数据交易创造了条件 。 随着数据变现收入同文化机构和各类专业人员的利益分配挂起钩来 , 相信数据关联的队伍一定会不断壮大 , 数据关联将形成巨大的新型文化产业 。
数据安全是核心竞争力
这些年 , 各级各类文化机构都积攒了不少文化资源数据 , 数据分享的体制机制尚未形成 , 除缺乏动力机制 , 数据安全问题也是重要因素 。
依托现有全国有线电视网络而形成国家文化专网 , 文化资源数据的交易、加工等活动就是在闭环系统完成的 , 其目的就是保障数据安全 。 这一点越来越被大家所认识、认可、信任 。
闭环不是封闭 , 国家文化专网首先是一种生产网 , 创作生产文化数字内容是首要功能 , 同时还具备分发功能:线上线下一体化呈现 , 电视机“大屏”和移动终端“小屏”交互联动 , 学校、商场、景区同步展陈 。

责编:贾亭沂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