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技术|多模态影像技术让肿瘤“元凶”现形

陈先生先后被两家医院专家诊断为“脑转移瘤” 。 蹊跷的是 , 却一直找不到原发的肿瘤 , 给后续治疗带来难题 。
为进一步明确诊断 , 陈先生来到海南省肿瘤医院医学影像部 , 专家们运用先进的“多模态影像技术” , 很快找到“元凶” 。
陈先生今年78岁 , 身体一向健康 。 今年7月中旬 , 莫名出现呕吐、头晕、乏力等症状 , 前往省内某大医院进行检查 , 专家初步诊断为脑转移瘤 。 但陈先生身体其他部位 , 没有发现原发病灶 。
为进一步明确诊断 , 陈先生慕名来到海南省肿瘤医院神经外科 。 专家得出同样结论 , 但奇怪的是 , 同样找不到“元凶” 。 专家只好建议陈先生做PET/CT全身检查 , 找出病源 , 否则无法进行下一步治疗 。
更加奇怪的是 , PET/CT进一步证实了“转移瘤”的判断 , 并发现了一些疑点 , 但同样没有找到“罪魁祸首” 。
经验丰富的医学影像部主任于丽娟是业内知名影像学专家 , 组建了国内为数不多的“多模态分子影像诊断”中心 。 她当即建议陈先生进行“PET/CT-MRI”多模态影像技术联合诊断 。
很快 , 专家们对检查结果分析评估后 , 明确元凶为“恶性黑色素瘤”引发的脑转移 。 但专家们查遍患者全身 , 也没找到一个符合“元凶”标准的瘤子 。 陈先生和家人也都异口同声否定 , 从没有过肿瘤病史 。
医学影像部主治医师林秀艳和神经外科的同事 , 耐心引导陈先生一点一点回忆 。 老人家终于想起来 , 几个月前 , 他后颈部曾长了一个小肉疙瘩 , 也就指甲盖大小 , 在当地小诊所切掉了 。 陈先生当时没当一回事 , 也没告诉家人 , 更没有做病理检测 。 专家们综合评估后 , 基本确定这就是“元凶” 。
果然 , 陈先生的左侧锁骨淋巴结病理检测为恶性黑色素瘤转移 。 至此 , 一直“深藏不露”的“元凶”终于浮出水面 。
于丽娟介绍 , 多模态影像技术 , 是近年来新兴的一项联合诊断技术 。 它融合多种先进的影像技术 , 结合不同肿瘤的不同特性 , 实现快速、精准诊断 , 为患者获得及时和规范化的治疗 , 提供标准依据 。
多模态影像诊断模式 , 具有“五同”特点:即同一科室检查 , 为患者节省诊断时间;同样的技术人员操作 , 检查体位相同 , 结果更加规范;同一评估系统 , 各种影像图像传输到同一工作站进行多模态影像融合诊断 , 结果更加精确;同一时段检查 , 有效保证不因病情发展影响诊断结果;同一个专家团队阅片 , 减少诊断结论偏差 。
【影像技术|多模态影像技术让肿瘤“元凶”现形】(文/庄晓珊 林秀艳)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