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艺术头条 雅昌艺术网 收录于话题#艺术455#雕塑2
文|裴刚 李伊荣
据泡泡玛特2020年报显示 , 泡泡玛特2020年全年营收人民币25.13亿元 , 同比增长49.3% , 8月上市的MOLLY的一天系列 , 截至2020年底单销售额破人民币1亿元 , 在中国大陆的线下门店已有187家 。 时间退回2016年 , 泡泡玛特正赶上3D打印技术的成熟 , 借着潮流艺术的一阵风进入商业市场 , 紧接着各类潮流玩具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 2016年8月 , 泡泡玛特推出了首个“Molly Zodiac”系列盲盒并成功商业化变现 , 自此“Molly”成为泡泡玛特代表性IP 。
文章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彼时 , 艺术圈也敏锐地嗅到了这股风潮 , 将数字化技术带到了艺术品的衍生品开发中 , 从3D打印到3D建模 , 技术进步让数据化雕塑得以实现 , 并不断推动着艺术品IP的打造和开发 。 面对新技术下的机遇 , 艺术家的优势在哪里?雕塑艺术数据化如何影响艺术家的创作?艺术机构如何打造新的运营模式?艺术IP的打造又会有哪些机遇和挑战?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图虫
●
3D技术催生出的艺术IP新模式
2016年起 , 3D打印技术逐渐成熟 , 随之而来的是数据化雕塑的发展 , 通过3D建模呈现为立体的数据化模型 , 再用3D打印技术将其变为实体雕塑 。 在这过程中 , 数字化的应用大大扩宽了雕塑艺术的可能性 , 这些数字信息不仅是平面到实体转化过程中的媒介 , 还可能应用于区块链 , 甚至作为艺术市场交易的一部分 。
可以肯定的是——不论是在虚拟空间还是在现实中可感可触的实体 , 5年时间 , 数字化技术为艺术衍生品开发、艺术IP打造、艺术与商业的结合等方面带来了超乎想象的变化 。
文章图片
Hi艺术hiart space的艺术商店
●
机会是前天晚上才冒出来的
“近10年市场都没有什么机会 , 机会是前天晚上才冒出来的 。 ”Hi艺术中心负责人伍劲说 。
“2016年我们做上海Hi艺术中心的时候 , 3D技术已经越来越成熟了 , 现在这些数据化雕塑作品完全是基于3D技术成熟之后的延展 。 ”据伍劲向雅昌艺术网透露 , 新近重新搬回798艺术区的hiartspace798空间 , 具备多年前HI小店的“潮流”基因 , 又在打造艺术IP的环境下 , 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和机会 。
如今 , 雕塑数据化还有更多实现的方式 , 艺术家颜石林用手在虚拟空间制作出3D数字模型 。 “如果你认为它是用泥巴做出来的 , 那就什么也不是了 。 ”伍劲说 , “其实压根不用做出来 , 只要带上VR眼镜看就好了 。 ”
文章图片
颜石林在工作室(图片来自今格空间)
在经过了数字化输出以及3D打印技术之后 , 最终完成了具体作品的实体化 。 即从视觉模式到作品形态 , 颜石林跨越了具象雕塑的传统框架 , 并抛弃掉既定的构图 , 进而确立了一整套全新的艺术语言 。
文章图片
颜石林 “永不闭园” 今格空间 展览现场
●
数字技术应用打破传统雕塑创作、展陈模式
潮流艺术为数字化雕塑埋下了种子 , 数字化技术的应用让雕塑艺术打破了专业的界限 。 2016年潮流艺术更是将艺术IP与数字化技术结合 , 迅速推向市场 。 当我们走进商场 , 看到各种各样新兴的潮玩店铺 , 也就明白了早在数字技术成熟时 , 潮流艺术就为数字化雕塑埋下了种子 。 相比潮流艺术 , 艺术作品变成数字化雕塑的过程有所不同 。
文章图片
Hi艺术hiart space 798空间陈列的雕塑
“艺术雕塑是从传统艺术延展过来的 , 但是我们的艺术家在潮流艺术圈都是响当当的 。 ”伍劲说 , “艺术家跟一般的设计师其实还不太一样 , 艺术家更讲究 , 他们的作品带着特别明确的艺术家的造型感 。 ”相比潮流艺术着重于对图像、符号的创造和复制 , 艺术雕塑在创作初期就投入了艺术家的个人色彩 。 作品的精细程度及风格特色更加突出 , 因此艺术家能制作出更有艺术价值 , 体量更大、制作难度更高的艺术雕塑 。
在作品的选择上 , 艺术家郝朗认为:具象作品更加适合用于做数字雕塑 , 王亚龙认为有个人特色的 , 更独特的、有互动性的 , 立体化后更能引起大家共鸣的作品更适合数字化建模 。 建模后的数据本身也有价值 , 通过不同技术转化 , 它们能用于开发衍生品、作品的动态类展示、大型体验空间的展陈、实用产品类的开发等领域 。
文章图片
Hi艺术hiart space的艺术商店
【技术|雕塑IP的市场机遇,催生艺术机构新模式】从平面图像到数字模型 , 不仅仅是软件技术的要求 , 还要设计师对图像处理有熟练的掌控能力 。 “平面的作品不用考虑结构的合理性 , 画作里面的形象可能只是一个正面的局部 , 而数字化就需要考虑整体的准确样式 , 比如形象侧面、背面 , 手部脚部细节等在画作中不需要画出来的部位进行准确的定义 。 ”艺术家王亚龙说 。
在雕塑数据化的过程中 , 软件就像制作泥塑时用到的模具 , 不同的运算法则就像是不同型号功能的雕刻刀 , 在虚拟的由网格编织成的数据信息里 , 这些富有创意 , 表现形式新颖的3D模型完成了材质、肌理、渲染等各环节的塑造 , 只不过这一切信息都是数字的集合 。
文章图片
郝朗 我不能失去你 2015 布面丙烯 250×120cm
文章图片
郝朗 我不能失去你 2020 不锈钢雕塑 240×80×80cm
文章图片
郝朗 雕塑《我不能失去你》在hiart space 798空间的实物图
艺术家郝朗是国内较早尝试3D建模的艺术家 , “我的作品风格是偏扁平的卡通风格 , 比较适合从2D转换成3D , 我在大学期间就尝试过把作品做成立体的雕塑 。 但十几年前技术没有现在成熟 , 无法实现 。 ” 从泥巴到虚拟的变化 , 也就5年时间 。 有了生产的需求 , 雕塑工厂很快成熟起来 , 技术工人也迅速上手 。 “第一件数据化雕塑制作出来后 , 连工厂的人也忍不住惊叹 , 甚至打算把制作过程整理成文献资料 。 ”伍劲说 。
文章图片
郝朗 摸着心脏说 2016 布面丙烯 200×200cm
文章图片
郝朗 摸着心脏说 2019 PU手工着色21×12×14cm
文章图片
郝朗 摸着心脏说 2019 铸铜喷漆手绘 60×40×35cm
有了3D技术的根基 , 由艺术品衍生而来的生产线也随之扩大 。 最早的3D打印技术应用于开发衍生品的产品线 , 原本做一个小尺寸的衍生品 , 需要按照传统雕塑的方法重新制作 , 而通过3D扫描得到雕塑的数字化信息 , 并将其转化为虚拟三维数字雕塑模型 , 轻易就能将艺术品的整体尺寸放大或缩小 , 再用3D打印技术打印出来 , 虚拟的数字雕塑就转化成实体的雕塑 。 这样一来 , 数字化技术为雕塑的制作过程节省了大量人力和物力成本 。
传统的雕塑创作中 , 往往有多种不确定因素影响作品的呈现 。 如创作雕塑时的每一道工序都有必要的承接性 , 从雕塑小稿到翻制模具 , 再到对雕塑的分块化处理 , 每一步骤都是对上一步骤的承接 , 在这过程中或多或少会对雕塑的肌理、细节、造型等产生一定偏差 。 如果是尺寸更大的雕塑 , 往往需要多人参与或雕塑工厂的配合来完成 , 更加容易在制作中造成“信息”的更改或丢失 , 同时雕塑的安装与跨地区运输也是影响成本和效率的因素 。
不同的技术手段造就不同的思维理念 , 数字化技术带给艺术家更多实现想法的可能性 。 但是在当时的生产链条里 , 还缺少重要的一环——3D建模 , 即把一件平面的艺术作品 , 在虚拟的数字化空间中变成一个立体的“雕塑” 。
文章图片
高瑀 打虎 2007 布面丙烯 300×450cm
文章图片
高瑀 打虎 2020 铸铜喷漆手绘 120×130×90cm
文章图片
高瑀《打虎》在hiart space 798空间的实物图
更重要的是 , 不论是平面图象 , 还是3D模型 , 艺术家在整个流程中始终用的是自己的完整IP 。 这样一来 , 艺术IP与商业运营公司的生产结合 , 就能大大节省成本 。 潮流艺术的核心是潮流文化 , 与之息息相关的是起源于国外的嘻哈、街舞、滑板等街头文化 。 在中国 , 艺术家作品中有创造力且具有本土特色的形象弥补了艺术IP缺失的现状 , 高瑀十多年前创作的《打虎》来源于传统题材“武松打虎” , 因其广泛的熟知度和大众接受度 , 能快速拉进与观众的距离 。 伍劲介绍 , 本身高瑀是数字艺术家 , 也有自己的创作团队 , “他在重庆与我们北京的团队对接 , 远程操作 , 修改文件 , 由于都是数字化设置 , 本身就是一一对应好的 , 所以都可以用语言叙述来沟通 。 ”通过这样的创作方式 , 雕塑艺术IP便脱离了传统的呈现方式 , 拥有更多可能性 。
文章图片
亚龙 跳房子 2020 不锈钢丙烯 60×60cm
随着技术进步和潮流艺术的发展 , 也有不少人开始跨界尝试 , 对于郝朗来说 , “我身边做设计 , 做插画的朋友 , 都不是传统绘画、雕塑专业出身 , 都在从事这方面的跨界尝试 , 甚至都是从事数码绘画 , 3d雕塑也是一个趋势 , 重要的是有好的想法和观念 。 ”王亚龙认为 , “跨界做潮流艺术 , 如果和之前尝试的方向有一些关联和衍化过渡的话 , 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 毕竟找到了一条更适合的接受度更高的表现方式 。 ”
●
下一个时代的游戏
发展艺术潮流IP , 不可避免会与商业市场产生关联 , 艺术机构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不可忽视 。 对于画廊来说 , 这种新兴的创作方式是否还有更多的可能性?
HI艺术中心负责人伍劲提出了一些设想:“画廊授权商业公司去做商业化的应用 , 与商业公司做IP的组合 。 艺术家的作品也可以拿去各种场合做展示 , 一旦形象完整了 , 就可以把它复制 , 北京、上海、杭州 , 全国各地到处转 。 ”商业公司很有经验 , 但唯一的不足是没有没有原创IP , 画廊与商业公司的互补协作 , 无疑提供了更广阔的艺术IP扩展空间 。 数据化雕塑为艺术行业带来的是什么?
在伍劲看来 , 带来的是整个艺术行业伴随技术的改变 。 就像NFT的出现 , 让交易方式都改变了 。 “事实上 , 这种数字作品已经存在了 , 任何数码作品的制作过程中全都带有数字文件 , 这本身就是数字作品 。 数字作品没有材料 , 它是由数据和这些点构成的透明体 , 工厂后期加工时才考虑材料 , 想设立什么材料 , 想达到什么观感 , 都可以根据人的想法实现 。 ”伍劲认为未来还有很多可能性 。
文章图片
Hi艺术hiart space 798空间陈列的雕塑
2018年 , 他带着100把“椅子”在上海展出 。 十年间 , 艺术家将初步的构想通过数字软件真正实现出来 , 下一个十年 , 也许数字模型真的作为艺术作品出现在艺术市场上 , 或者还有更多我们想不到的可能性 。
数据化时代下 , 数字技术将成为下一个时代的游戏 。
_原题《雕塑IP的市场机遇 催生艺术机构新模式》
阅读原文
推荐阅读
- 星链|石豪:在太空,马斯克和美国当局是如何作恶的
- 快报|“他,是能成就导师的学生”
- 技术|“2”类医械有重大进展:神经介入产品井喷、基因测序弯道超车
- 区块|面向2030:影响数据存储产业的十大应用(下):新兴应用
- 年轻人|人生缺少的不是运气,而是少了这些高质量订阅号
- 生活|气笑了,这APP的年度报告是在嘲讽我吧
- bug|这款小工具让你的Win10用上“Win11亚克力半透明菜单”
- 苏宁|小门店里的暖心事,三位创业者的雪域坚守
- 历史|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空间|(科技)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