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活|AI“复活”逝者新趋势:不止“永生”,还让他们继续塑造世界

据外媒报道 , 通过人工智能(AI)“复活”逝去人物的技术已经得到实现 。 现在 , 研究人员和企业家们正在探索如何通过AI技术“复活”或者创造功能得以进化和发展的虚拟数字人物 , 可以执行运营公司等现实生活中的任务 , 从而在去世后继续影响世界 , 而不仅仅是为在世的亲人提供安慰 。
许多初创公司已经开始预期对数字人物的需求会不断增长 , 其中包括“Replika”和“HereAfter AI”公司 。 “Replika”是一款能够与人聊天的AI机器人 , “HereAfter AI”则记录人们的生活故事 , 并用这些故事创建一个嵌入智能音箱的人类“复制品” 。
大型科技公司也承认AI技术的这种潜力 , 微软公司(Microsoft)2017年为一种利用AI“复活”逝者的聊天机器人申请了专利 。 该专利在今年1月获得了美国专利局的批准 , 但微软的一位发言人说 , 目前没有使用这项专利的计划 。
“疯狂”的想法:“复制”一个马斯克管理企业
【复活|AI“复活”逝者新趋势:不止“永生”,还让他们继续塑造世界】报道称 , 通过AI技术“复活”的数字人物有多种形式的角色 , 从聊天机器人到电子机器人 , 再到手势和说话都和真人一样的移动全息投影 。 AI技术通常是构建和训练它们与人互动的核心 。 包括罗伊·奥比森(Roy Orbison)和图派克·沙克(Tupac Shakur)在内的已故音乐艺术家的全息投影已经在舞台上表演过 。

复活|AI“复活”逝者新趋势:不止“永生”,还让他们继续塑造世界
文章图片

HereAfter公司创始人之一乌拉霍斯在其父亲生命的最后3个月 , 把自己与父亲的各种谈话、讲述 , 甚至生活场景都用摄像机录下来 , 最后打造了一个可以对话的机器人Dadbot , 即自己的虚拟“父亲” 。 图据网络
在微软的专利中 , 该公司达斯汀·艾布拉姆森(Dustin Abramson)和约瑟夫·约翰逊(Joseph Johnson)发明的AI聊天机器人 , 能通过收集的个人图像、语音数据、社交媒体发帖、电子信息以及其它类型的信息进行大数据分析 , 以尽可能地模仿逝者生前的性格、特点以及聊天的语气 , 让用户体验到与已故亲人“对话” 。
甚至在某些情况下 , 这个AI机器人还可以使用图像和视频来创建人物的3D模型 , 以增加互动的真实感 , “以创造更真实、更像真人的聊天体验 。 ”
而随着仿真度越来越高 , 虚拟数字人物甚至可能会在真实的人物去世后不断学习和发展 , 适应其遇到的新事件 。 这将赋予逝者一种数字化“永生” , 即他们去世后不仅可以通过AI机器人将个性保存下来 , 而且可以以虚拟的形式存在 。 这些“不朽的”人物可以在死后继续与他们的家人、朋友和后代互动 , 并为历史和家谱研究提供信息 。

复活|AI“复活”逝者新趋势:不止“永生”,还让他们继续塑造世界
文章图片

↑虚拟“父亲”与乌拉霍斯“聊天”时称 , 自己活在聊天对象的心中 。
英国达登聊天机器人制造公司首席执行官兼作家戴维·伯登(David Burden)说 , 这些机器人还可以被放到宇宙飞船上发射到太空 , 在太空中进行常人一生都无法完成的冒险 。
伯登说 , 活着的人也可以使用AI技术“复制”一个自己 , 让自己的“复制品”通过电子邮件以及同事聊天的方式来完成更多工作 , 或者在他们休假时接手工作 。 很容易预见AI技术创造的数字人物在未来的发展趋势 。 他说 , 像埃隆·马斯克(Elon Musk)这样的高管也可能希望在自己死后利用AI“复活”的自己来继续管理企业 。
伯登表示:“创建了组织和企业的人并不想真正放手 。 为什么不干脆把它交给自己的‘复制品’ , 让它继续按照自己的特定想法发展业务呢?”
“复制”大人物重塑世界?
但通过AI技术“复活”的虚拟人物也有缺点 。
虚拟的数字人物本质上是不“完美”的 。 技术上 , 它们通常是基于言语、文字、社交媒体帖子和其他信息源进行输出 , 不一定能捕捉到一个人的本质特征 。 法律和伦理上 , 通过AI技术构建的数字虚拟人物应该拥有权利吗?谁对逝者的虚拟形象以及它可能产生的收入有所有权?它们的存在是否意味着人们不能为失去那些被AI技术保存下来的朋友、亲人感到完全悲伤?这些方面都可能产生争议 。
此外 , 如果公共领域中存在足够的数据 , 那么AI技术也可以在没有被复制者的许可下复制出一个虚拟角色 。 比如“复活”林肯这样的历史人物 , 不管他们是否愿意 。
同时 , 名人或政治家的优秀“复制品”还能让他们对未来事件施加影响 , 在死后塑造世界 。 但意大利都灵大学哲学家及专注于数字文化中的死亡问题的作家大卫·西斯托(Davide Sisto)说 , 他并不希望一个像意大利前总理贝卢斯科尼这样的前政治家能在死后通过虚拟形象继续无限期的操控公共领域 。
西斯托说 , 在某些方面 , 通过AI技术“复活”的虚拟数字人物只是人类历史上人们寻求与逝者保持联系或交流方式的一种延伸 。 他说:“虽然照片可以用静态的方式代替死者 , 但当今的AI技术赋予了逝者数字化的‘永生’能力 。 ”
但要真正让人类接受逝者或“活着”的人类“复制品”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 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 。 伍斯特大学教授马吉·萨文-巴登(Maggi Savin-Baden)与伯登合著了一本关于数字化“永生”的书 , 她去年制作了一个以自己为原型的虚拟人物形象 , 她让那些不认识她的同行们和虚拟的自己交流 , 然后再和她本人交流 。
结果是 , “他们说 , (虚拟形象)有些特征感觉很像我 , 有些则完全不像 。 所以这项技术仍然好坏参半 。 ”
红星新闻采访人员 蒋伊晋
编辑 张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