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员|航天员出舱活动科技含量真是高 我国系列技术突破为其保驾护航
7月4日 , 经过约7小时的出舱活动 , 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乘组圆满完成出舱活动期间全部既定任务 , 我国空间站阶段航天员首次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
采访人员从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获悉 , 我国在核心舱机械臂、舱外维修与辅助工具、天地通信系统等领域取得一系列技术突破 , 为出舱活动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 。
核心舱机械臂 提供有力支撑
此次出舱活动首次检验了航天员与机械臂协同工作的能力 , 雄伟有力的空间站核心舱机械臂格外引人注目 。
空间站核心舱机械臂展开长度为10.2米 , 最多能承载25吨的重量 , 是空间站任务中的“大力士” 。 其肩部设置了3个关节、肘部设置了1个关节、腕部设置了3个关节 , 每个关节对应1个自由度 , 具有七自由度的活动能力 。
通过各个关节的旋转 , 空间站核心舱机械臂能够实现自身前后左右任意角度与位置的抓取和操作 , 为航天员顺利开展出舱任务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
除支持航天员出舱活动外 , 空间站核心舱机械臂还承担舱段转位、舱外货物搬运、舱外状态检查、舱外大型设备维护等在轨任务 , 是目前同类航天产品中复杂度最高、规模最大、控制精度最高的空间智能机械系统 。
为扩大任务触及范围 , 空间站核心舱机械臂还具备“爬行”功能 。 由于核心舱机械臂采用了“肩3+肘1+腕3”的关节配置方案 , 肩部和腕部关节配置相同 , 意味着机械臂两端活动功能是一样的 。 机械臂通过末端执行器与目标适配器对接与分离 , 同时配合各关节的联合运动 , 从而实现在舱体上的爬行转移 。
据悉 ,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在抓总研制过程中 , 在关键技术、原材料选用、制造工艺、适应空间站环境的长寿命设计等方面均取得创新突破 , 全部核心部件实现国产化 。
“机械伙伴” 协助舱外作业
航天服手套充压后操作不便、单手操作难度大、在轨防飘要求高……开展舱外作业 , 航天员面临诸多挑战 。 作为航天员执行出舱任务的“机械伙伴” , 舱外维修与辅助工具可以协助航天员有效克服这些困难 。
舱外维修与辅助工具不仅有用于舱外设备维修的舱外电动工具、舱外扳手、通用把手等工具 , 也有配合航天员舱外姿态稳定及转换的便携式脚限位器、舱外操作台等辅助工具 。 其中 , 便携式脚限位器设计了旋转、俯仰、滚转、偏航四个关节自由度 , 可协助航天员在舱外调整至执行任务的工作姿态;与之配合使用紧密的舱外操作台 , 可协助航天员进行维修任务时挂放设备和维修工具 , 解放航天员双手 , 实现设备或维修工具的临时存放 。
通信“天路” 确保天地通信畅通
开展出舱活动 , 需要天地间大力协同、舱内外密切配合 , 与地面建立高速及时的通信联系至关重要 。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研制的第三代中继终端产品 , 通过与中继卫星天链一号和天链二号建立中继链路 , 实现中继通信 , 确保航天员与地面通信的实时畅通 , 好比在太空中搭建了地面与中继卫星、中继卫星与航天员之间的“天路” 。 与此同时 , 出舱通信子系统可实现舱内外航天员之间、舱内外航天员与地面人员之间 , 以及舱外航天员之间的全双工语音通信 , 在航天员舱外活动范围内实现无线通信全覆盖 。
舱外航天服 重而不笨
120公斤重的舱外航天服 , 是航天员执行出舱活动的铠甲 。 它像一个人形飞船 , 充上一定的压力后 , 可保护航天员的生命安全 , 抵御外太空的高低温、强辐射等 。
舱外航天服的软结构 , 包括上下肢和手套 , 从里到外是舒适层、备气密层、主气密层、限制层和热防护层等 , 既能抵抗太空风险 , 又能穿着舒适、行动灵活 , 重而不笨 。 据了解 , 仅做一副舱外航天服下肢限制层需要260多个小时 , 而装配一套舱外服需要近4个月;舱外服上的头盔面窗有多层 , 光密封加缝合就耗时两个月 , 一共完成47道工序;给身体降温的液冷服是由弹性材料制成的 , 全身上下全是细密的小孔 , 供42根液冷管路线均匀穿过 , 每两孔间穿1厘米的线 , 全身上下铺设100米左右 。此外 , 舱外服的背包门被称为航天员的“生命之门” , 背包门的插销座有4组、插销门有4组 , 插销座和插销门合上时必须密封严实 , 精度精确到几十微米 。
(据新华社北京7月4日电)
航天员为何要出舱活动?
出舱活动 , 又被称作太空行走 , 是指航天员或宇航员离开载人航天器乘员舱 , 只身进入太空的活动 。 机器人或自动化技术通常是人类出舱活动的替代方案 , 但目前设计能执行预期任务之外或超出已知任务参数范围的机器人成本高 , 且技术尚不成熟 , 无法完全取代人类 。 而航天员的出舱活动效率较高 , 并且对意外故障和突发事件做出响应的能力较强 。 在舱外开展科学实验 , 有助于科学家了解太空环境对不同事物的影响 。 宇航员还可以在舱外测试新设备 。
【航天员|航天员出舱活动科技含量真是高 我国系列技术突破为其保驾护航】在舱外作业中 , 航天员或宇航员主要开展卫星捕获和维修、更换电池、舱外维修、外部航天器组件的组装及连接、特殊实验或测试等工作 。 (据新华社)
推荐阅读
- 地面|全程回顾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圆满完成第二次出舱任务
- 影像|京东零售集团CEO辛利军空降小米“跑进2022”活动直播间为米粉送福利
- |彰显交通特色 突出担当作为——南安市交通运输局“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见行见效
- ti|英伟达明年1.5将举办特别活动 游戏相关新情报公开
- DevOps|“微软RD项目之领导力的碰撞”系列活动第五期——探究企业引进 DevOps 的秘密
- 视点·观察|起底张庭夫妇公司:两个月办一次“洗脑”活动 有人5年没挣钱
- 牙膏管|太空跨年是什么体验?航天员在太空也能吃到家乡美食?| 科学密探
- 最新消息|AMD谷歌微星相继退出展会,CES还在坚持办线下活动
- 航天员|空间站核心舱机械臂再显神威
- VR|元宇宙时装秀:Decentraland将举办首个时装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