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垩纪的一天 , 究竟有多长 , 贝壳化石告诉你 。
中文简介: 发表在《古海洋学和古气候学》上的新论文表明 , 大约7000万年前 , 天长约23.5小时 , 地球每年自转372次 , 而目前每年为365天
(一种软体红蛤贝壳化石 , 学名Torreites sanchezi 。图源:AGU)
科学家在一个古老的壳体上有了新发现 , 这个壳体来自7000万年前 , 是一种已灭绝的软体动物的遗骸 。 壳体上的化学痕迹表明:白垩纪后期的一天大约要比现在短上半小时 。
就像通过数树桩的年轮来辨别树的年龄一样 , 来自布鲁塞尔大学环境和地球化学研究小组的科学家们测算了一种已经灭绝的软体动物的显微结构薄膜层 。 他们通过这样的方法来计算白垩纪晚期的日长 。 一篇发表在《古海洋学和古气候学》上的最新论文表明 ,7000万年前的一天长约23.5小时 , 地球每年自转372次 , 与之相对的是目前每年仅有365天 。
自白垩纪晚期以来 , 一年的总长度没有变化:与现在一样 , 白垩纪晚期全年共有8760小时 。 这是因为 , 地球的自转受到月球引力的影响 , 速度越来越慢 。 因此 , 由尼尔斯·德·温特领导的这项新研究可以改善我们对地月关系的理解 , 甚至是提高我们对月球起源时间的了解 。
(在标本的横截面上可以看到每天和每个季节的薄膜层次 。 右下角的红色区域向我们展示了化石壳保存完好的部分 。 图源:AGU)
几千万年前的一天比现在要短这个事实显然不是一件出乎意料的事 。 这项新的研究之所以重要 , 是因为它提供了一种较过去更为新颖的研究方法 , 提高了先前的估算方法的准确性 。
德·温特告诉天文在线网:“先前的估算是基于测算每日生长的薄层 , 这种方法类似于我们对薄层的化学分析 。 过去的计数方法得到的结果是每年的天数大致相同 , 但是由于人为的错误和难以用肉眼辨别的每日生长层 , 不同的计数方法可能会有多达10天的差异 。 ”
这项研究的关键之处在于Torreites sanchezi这种红蛤的贝壳化石 。 这种现已灭绝的红蛤贝壳长的像盒子 , 管子 , 和圆环 。 在过去 , 它们填补了目前被珊瑚礁占据的生态位 。 T. sanchezi该种红蛤的生长速度和双壳类软体动物一样快 , 在贝壳表面呈现出一层层薄薄的日生长环 。
推荐阅读
- 化石|远古发现丨2021年这些有关“远古”的新发现,哪个曾让你大吃一惊?
- 蛋白|血浆蛋白+氧化石墨烯能打印人造肌肉
- 恐龙|揭秘恐龙化石丨这种恐龙“五彩斑斓的黑”,你见过吗?
- 恐龙|(远古发现·揭秘恐龙化石)这种恐龙“五彩斑斓的黑”,你见过吗?
- 化石|我国发现保存在恐龙蛋化石中的完美胚胎
- 耳机|贝壳王子X2mini耳机评测:高通QCC3040方案,蓝牙版本高是真香
- 姿势|我国发现保存在恐龙蛋化石中的完美胚胎
- 恐龙胚胎|我国发现迄今最完整恐龙胚胎化石
- 恐龙蛋|我国发现保存在恐龙蛋化石中的完美胚胎
- 恐龙|瞧胚胎化石 全球最完美“恐龙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