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建|数字技术快速发展,未来城市数字新基建什么样?( 二 )


“玻璃门”通常用来比喻不容易看见但真实存在的门 , 试图逾越者往往因为忽视或者想当然而遭遇出其不意的碰撞 。 在数字新基建过程中 , 也存在一些“玻璃门” 。
宋征认为 , 在城市数字新基建的过程中 , 人的观念是一大挑战 。 “当数据归属于不同的部门时 , 分享、打通就比较困难 , 尤其是经济发展较慢的城市 , 对数据透明还心存疑虑 。 ”
此外 , 如何让数据发挥更大的作用也需要有一整套管理机制 , 而目前这种机制目前还是处于一个孕育和探索状态 , 并没有完全成型 。
郭浩哲则认为 , 走出“技术迷宫”也是难点所在 。 “技术为城市如何进行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和交互做了充分储备 , 但目前阶段 , 选择哪些技术为城市建设服务还缺乏统一认知 , 这需要建立一个从设计、研发到交互一体化的整体智慧城市的方法论 。 ”
灵雀云创始人兼CEO左玥从新技术推广周期较长的角度出发 , 解读了挑战 。 “与国际接轨的最新技术如何通落地企业IT或者政府IT以及如何平衡两者的关系难度很大 , 我们大量的工作是在平衡新技术和传统的软件、管理以及各种行业的规章制度 , 这是我们最大的挑战” 。
“中国有大约685个建制市 , 但实际上以城市为单位运营的有约5000个 , 以此规模想象未来的新基建 , 面临的挑战庞杂巨大 , 包括地域经济的差异 , 认知观念的差异 , 技术的差异 , 对数据认知的差异等等 。 ”梁雅莉称 , 克服这些差异带来的挑战 , 也更需要诸多软件开发商共同努力 , 通过生态来解决遇到的种种问题 。 (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