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科技战“疫”背后的首善之力( 四 )


“我们是国民健康的守护者 , 我们在用自己的努力筑就一道道预防疾病的安全防线 。 ”一场疫情攻坚战让梁宏阳对自己的职业有了新的体会 。
“最难的事、最紧迫的事就是我们要做的事 。 ”科学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是抗疫精神最好的诠释 。 在疫情至暗中 , 他们坚毅又明亮 。
新型举国体制为科技战“疫”加足马力
科技战疫不是一个“线段工程” , 它的经验、启示将成为方方面面的宝贵财富 。 抗疫需要科技的力量赋能 , 而科技背后体现的恰恰是制度 , 打破传统思维 , 活用科技 , 要从科技要支持 , 通过科技促进改革 , 探索建立支持科技创新的新型举国体制 。

病毒|科技战“疫”背后的首善之力
文章图片

打科技抗疫攻坚战 , 不仅要吹响“冲锋号” , 还要把急需的攻关项目张出榜 , “揭榜挂帅” , 调动优质资源组成科研攻关“特种部队” , 为抗疫加足创新马力 。
在近两年北京市举办的前沿科技创新大赛中 , 科技抗疫“赛道”成为亮点 , 包括病毒检测、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等细分领域 , 定向服务疫情防控 , 调动了全社会科研力量的积极参与 。
能够有效降低漏检率的新型冠状病毒精准核酸检测平台、以人工智能技术为依托的远程会诊和医疗机器人、对新型冠状病毒疑似病例快速分类与鉴别诊断的生物传感技术……英雄不论出处 , 最具活力的“民间队”创新主体也加入了抗疫“整体战” , 进一步推动了科技抗疫关键核心技术的进步和储备 , 以及新冠肺炎疫情防护所面临技术问题的解决 。
据统计 , 2020年北京市已立项支持10批42项抗疫攻关项目 , 并加快推进创新产品投入一线应用 。
强化成果转化和基础科研同等重要 , 扁担两头“责任重” 。 北京通过政产学研协同机制 , 积极推动北京大学谢晓亮团队研究的中和抗体药物后期转化落地:在中关村生命科学园成立北京丹序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 负责药物的研发和生产 , 与百济神州公司共同推进药物的国际临床研究及规模化生产 。
诊断试剂的研发 , 特别是产品研发后期“注册检验、临床试验与注册申报”三个环节 , 需要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投入 。 为此 , 北京成立诊断试剂专班 , 迅速摸清研发掣肘环节 , 组织“新冠肺炎诊断试剂科技攻关技术平台” , 将各主体串联 , 提高各方联动性和主动性 , 助推卓诚惠生的诊断试剂产品获批上市 , 有效缩短了从研发到上市的周期 。
动物模型是认识疾病的第一关 , 也是攻克疾病的试金石 。 没有这个工具 , 疫情的科技攻关成果就只能埋没于实验室 , 无法应用于临床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的科学家团队扛起这份重担 , 在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里连续工作240余天 , 与科研仪器、病毒样本为伴 , 成功研制出世界第一个新冠病毒动物模型 。 动物模型的应用 , 揭示了病毒入侵受体、肺炎病理学以及免疫保护的规律 , 为药物和疫苗的研制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 。

推荐阅读